華文網

時也、勢也,中國汽車品牌即將成為“香餑餑”?

按照國產汽車品牌發展速度及增量資料,中國汽車品牌將在五年內超越合資品牌,並有部分品牌可能將成為國際品牌,回首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各方有利政策及條件為我們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1:充分競爭

這裡的充分競爭不單指自主品牌與合資的品牌,進口車型的競爭,還包括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的競爭。只有保護,沒有競爭,就不可能有重大進步。可以想像,如果我國目前仍未開放汽車市場,不允許外國品牌進入國內市場,我們的汽車行業發展將會更慢。正因為外資品牌的進入,他們在中國廣泛設廠,我們才學習到他們的精益管理,

先進製造技術,自動化水準,行銷水準,經銷商管理等等方面的成功經驗。也給我國汽車行業培養了大量技術,行銷和管理人才。

如果我國仍然只允許國有企業造車,不允許吉利,長城等民營企業造車,那我們的汽車行業發展仍然很慢,諸位看看現在風頭最勁的是民營車企還是國營車企,哪個車企未來趨勢更好。

我們都知道,當初吉利和長城經過好多努力才拿到乘用車的生產執照。民營企業不僅面對合資品牌的圍堵,還要面對國營車企的價格競爭,正是這種殘酷的競爭,才使得民營汽車擁有憂患意識,成本意識,發展意識,振興中國品牌的歷史責任感,還有巨大的賺錢效應。不管哪個行業,不管民營還是國營,主導企業成長的動力首要是人的因素,

企業家的戰略,各級人才的使用,只有充分發揮了各級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企業搞好搞大。企業競爭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有時候往往能共同進步,一起競爭一起發展。看看格力和美的,海爾,各有特點,競爭激烈,但都成長壯大了。汽車行業,隨著競爭的進一步熱化,強者更強,兼併重組,集中度會越來越高,重要車企會迅速壯大做強。
我們要感謝李書福,魏建軍,王傳福等汽車行業領軍人物,他們為我國汽車行業做出了重要貢獻,給中國的經濟和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給我們投資者帶來很多的投資機會,他們每日的加班勞作辛勤努力,給你我投資汽車企業的散戶們產生收益,我們擦亮眼睛,找到最有發展前途的企業,跟隨他們一起成長並獲取收益,同時投資他們的股權,也是對他們的支持。

2.技術和品牌提升

自主品牌汽車已經發展了20多年。

目前的自主品牌汽車的技術實力和品質水準已經有了質的飛躍,相對10年前,進步非常明顯。

在發動機技術方面,我們看到,各個自主廠家都有拳頭產品。吉利的1.3T和1.8T渦輪增壓發動機,就是支撐熱銷車型帝豪和博越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這兩款發動機,就沒有這些車型的競爭力。長城汽車2.0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馬上推出的1.3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不久就會推出的1.5T缸內直噴,參數上都碾壓對手,甚至比合資品牌的競品還要出色。長安汽車的1.5T,1.8T,2.0T也是支撐逸動,CS75,CS95的技術保證。沒有這些發動機,就沒有這些熱銷產品。為什麼自主品牌發動機技術進步這麼快呢?因為這幾年企業賺錢了,技術研發投入更高了,而且有些企業還有海外研發基地,在英國,德國,瑞典,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地都有研發中心,分別研發動力系統,變速箱系統,地盤系統,車輛外觀,車輛內飾等不同的方面,利用全球的資源和人才實現研發效果的最大化。長安汽車有多國研發中心,吉利汽車有瑞典研究院,與富豪也有技術合作,共同研發新平臺。長城汽車有多國專家人才加盟,比如寶馬和奧迪的高級設計和技術人才。另外長城汽車的發動機研發過程當中也有德爾福,博世等國際公司的外包和助力。

底盤方面比較容易模仿,所以哈弗H8也能做出前雙插臂,相信未來也能做出空氣懸架。

變速箱方面,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變速箱公司,自主研發雙離合。長安汽車已經量產雙離合。比亞迪幾年前就搞定了雙離合的一些核心部件。長城汽車的7DCT馬上也要上市了,明年直指100萬台的產能,長城汽車的7DCT研發也有外國人才的力量。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吉利的混動技術都在不斷的發展和崛起,短短十多年的發展,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得到了這麼大的提升,是非常不容易的,過程艱難的。技術進步和品質進步是自主品牌崛起的最關鍵因素,也是自主品牌產品力提升的根基。

前幾年我們很擔心自主品牌過去的低質低價的形象很難改變,無法有效向上突破。最近幾年的實踐表明,自主品牌的形象得到了有效改善。消費者談起來哈弗和吉利的時候,不全是充斥著鄙夷和輕蔑了,有一些消費者認為哈弗和吉利的產品力很好,在有些方面比合資品牌還要好,很有性價比。而且因為目前自主品牌的suv沖到了10-15萬元的熱銷級別,所以消費者心裡也起了變化,大家開的都是10多萬元的車型,自主品牌suv還有多功能的用途和更好的配置,開起來不比合資品牌10多萬元的轎車形象差勁或者心裡不舒服,可能某種程度來講還更有心理優勢。以前H6成功在10萬級別suv站穩腳跟,帶動了長安和吉利的繼續成功,現在廣汽GS8在中型七座suv的成功以後也能帶動自主品牌其他廠家中大型suv的成功。後面馬上上市的Wey和吉利淩克,如果能夠熱銷,也意味著自主品牌衝擊20萬級別的成功。

3.配件崛起

如果仔細分析為什麼10多年前自主品牌汽車品質差,會知道當時的配件廠商比較差。配件廠商也是剛剛起步,品質也是不太好,再加上整車廠的生產工藝比較差,會嚴重影響整車的品質水準,比如零配件的使用壽命,拼接工藝和縫隙,車輛異響等方面。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自主配件廠商品質提高了,不僅給自主廠商供貨,還給合資品牌供貨,還出口到國際大廠,最近幾年也成長壯大了一批配件廠商,包括各種軸承,齒輪,內外飾,汽車座椅,汽車電子,模具等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大量採用世界大廠的零配件並與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博世,德爾福,采埃孚,大陸,奧托立夫,格特拉克等等。可以說,除了發動機和變速器,其他通用的汽車配件,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在某些方面是一樣的品質。我上面的例子還指出,有些方面甚至更好,比如哈弗的門把手可能比合資品牌轎車都要貴,都要好。

汽車配件配套行業的發展或者限制,也是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汽車行業發展水準的關鍵因素,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制鞋制衣等行業可以輕鬆轉移到東南亞,但是一些製造業卻不能輕鬆的轉移,因為當地基礎設施配套不好,所需的零配件產業不好。

生產工藝方面,自主品牌新建的工廠能達到世界最先進水準。一些媒體記者和國外專家再走訪了長城汽車徐水新工廠之後,很少不會感到震撼的。其自動化水準,先進的設施,高環跑道,風洞試驗室,嚴苛環境模擬室,想必國際大廠也是少有能與之比肩的。自動化水準的提高直接避免了人為錯誤,更好保障了產品良率。我們看到,蘋果公司在選擇國內配件供應商的時候,也是重點考察企業的自動化水準,保障良率。

4.消費升級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給了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發揮的舞臺。汽車行業也是有望重複家電行業和手機行業的路徑,逐步替代外國品牌,逐漸成長壯大,甚至走向世界,當然這個路徑可能會更長一些。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一輛汽車的價值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使得很多三四五線城市也成為了汽車的熱銷市場。

而且因為一線城市很多都實行了汽車限購政策,汽車銷量比起其他三四五線城市來說,比重很小。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主力熱銷區域在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人口大省。從我獲得的汽車零售資料包表當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點,某熱銷自主suv在京津滬的銷量還不到河南河北的一個零頭,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你到你所在的一二線城市4S店去調研,很可能得到的是片面的資訊。

我在山西農村地區的一些親戚,很多都買了汽車,有些出手就是10多萬的自主品牌suv。農村不限購,農村收入提高,農村消費升級,農村路況更好,農村人口更多,以後農村市場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是自主品牌汽車大放異彩的舞臺。自主品牌車企在收穫了市場,收穫了利潤,提高了技術之後,就會有更大的實力去外面的舞臺去競爭。因為匯率的關係,自主品牌汽車最近幾年的出口銷量有很大的下降,可我們記得前幾年長城,奇瑞等公司有年出口10萬輛的業績,隨著最近幾年的技術進步和整體實力的提升,再現往日的出口熱銷並擴大戰果是可能的,他們從來也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目前仍然在中東,南美,澳大利亞和部分歐洲市場進行征戰和探索,據報導吉利博瑞在中東賣的很好。

每一個國人都應該感謝自主品牌車企的努力奮鬥,因為即便你買的是合資品牌或進口汽車,你也間接受惠于自主品牌車企的崛起,如果自主品牌不崛起,不給合資品牌強大的競爭壓力,人們購買的還將會是20多萬的老舊車型,根本沒有如今這麼多的選擇機會。

5.靈活多變

合資品牌汽車的產品有很多都是導入國內的,不是針對中國市場進行特殊開發的。他們導入的過程也相對緩慢,決策低效,不能及時抓住市場變化的動態,給自主品牌留下了生存和擴大的戰機。自主品牌車企的優勢之一就是靈活,決策高效,把握機遇,迅速行動。目前這一波suv市占率大幅提升的運動當中,合資品牌被遠遠的甩在後邊,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這幾年迅速推出了多款熱銷車型,成就了長安,廣汽的崛起,也成就了吉利的後來追上。可以預見,合資企業的這種弊端在短時間內無法有效改變,在未來數年,他們仍然在新車導入,迅速反應,擴充產能,兼併重組等方面落後自主車企。在下一波的MPV提升,皮卡放開等可能的局面下,也會是自主品牌進步的有利戰機。

在行業熱銷的2016年,雪鐵龍,標緻卻倒退,完全逆市場而行,率先被自主品牌斬落馬下。起亞,現代表現也不算好,這兩年也是銷量平平,增長乏力。這就是自主品牌奮起,淘汰合資的順序,以後會更加的明顯,法系,韓系,日系,美系,德系,將接連被自主品牌挑戰。君不見,連長安福特這兩年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今年一月的零售銷量更是下滑嚴重,看來,自主崛起,合資替代的步伐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快一些,一股勢頭一旦形成,很難阻擋。以前一直擋在自主品牌面前的技術關,品牌關,都已經被攻克了。

如果沒有這兩款發動機,就沒有這些車型的競爭力。長城汽車2.0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馬上推出的1.3T渦輪增壓缸內直噴,不久就會推出的1.5T缸內直噴,參數上都碾壓對手,甚至比合資品牌的競品還要出色。長安汽車的1.5T,1.8T,2.0T也是支撐逸動,CS75,CS95的技術保證。沒有這些發動機,就沒有這些熱銷產品。為什麼自主品牌發動機技術進步這麼快呢?因為這幾年企業賺錢了,技術研發投入更高了,而且有些企業還有海外研發基地,在英國,德國,瑞典,美國,義大利,日本等地都有研發中心,分別研發動力系統,變速箱系統,地盤系統,車輛外觀,車輛內飾等不同的方面,利用全球的資源和人才實現研發效果的最大化。長安汽車有多國研發中心,吉利汽車有瑞典研究院,與富豪也有技術合作,共同研發新平臺。長城汽車有多國專家人才加盟,比如寶馬和奧迪的高級設計和技術人才。另外長城汽車的發動機研發過程當中也有德爾福,博世等國際公司的外包和助力。

底盤方面比較容易模仿,所以哈弗H8也能做出前雙插臂,相信未來也能做出空氣懸架。

變速箱方面,吉利收購澳大利亞變速箱公司,自主研發雙離合。長安汽車已經量產雙離合。比亞迪幾年前就搞定了雙離合的一些核心部件。長城汽車的7DCT馬上也要上市了,明年直指100萬台的產能,長城汽車的7DCT研發也有外國人才的力量。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吉利的混動技術都在不斷的發展和崛起,短短十多年的發展,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得到了這麼大的提升,是非常不容易的,過程艱難的。技術進步和品質進步是自主品牌崛起的最關鍵因素,也是自主品牌產品力提升的根基。

前幾年我們很擔心自主品牌過去的低質低價的形象很難改變,無法有效向上突破。最近幾年的實踐表明,自主品牌的形象得到了有效改善。消費者談起來哈弗和吉利的時候,不全是充斥著鄙夷和輕蔑了,有一些消費者認為哈弗和吉利的產品力很好,在有些方面比合資品牌還要好,很有性價比。而且因為目前自主品牌的suv沖到了10-15萬元的熱銷級別,所以消費者心裡也起了變化,大家開的都是10多萬元的車型,自主品牌suv還有多功能的用途和更好的配置,開起來不比合資品牌10多萬元的轎車形象差勁或者心裡不舒服,可能某種程度來講還更有心理優勢。以前H6成功在10萬級別suv站穩腳跟,帶動了長安和吉利的繼續成功,現在廣汽GS8在中型七座suv的成功以後也能帶動自主品牌其他廠家中大型suv的成功。後面馬上上市的Wey和吉利淩克,如果能夠熱銷,也意味著自主品牌衝擊20萬級別的成功。

3.配件崛起

如果仔細分析為什麼10多年前自主品牌汽車品質差,會知道當時的配件廠商比較差。配件廠商也是剛剛起步,品質也是不太好,再加上整車廠的生產工藝比較差,會嚴重影響整車的品質水準,比如零配件的使用壽命,拼接工藝和縫隙,車輛異響等方面。

現在的情況不同了,自主配件廠商品質提高了,不僅給自主廠商供貨,還給合資品牌供貨,還出口到國際大廠,最近幾年也成長壯大了一批配件廠商,包括各種軸承,齒輪,內外飾,汽車座椅,汽車電子,模具等等。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大量採用世界大廠的零配件並與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係,博世,德爾福,采埃孚,大陸,奧托立夫,格特拉克等等。可以說,除了發動機和變速器,其他通用的汽車配件,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在某些方面是一樣的品質。我上面的例子還指出,有些方面甚至更好,比如哈弗的門把手可能比合資品牌轎車都要貴,都要好。

汽車配件配套行業的發展或者限制,也是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汽車行業發展水準的關鍵因素,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制鞋制衣等行業可以輕鬆轉移到東南亞,但是一些製造業卻不能輕鬆的轉移,因為當地基礎設施配套不好,所需的零配件產業不好。

生產工藝方面,自主品牌新建的工廠能達到世界最先進水準。一些媒體記者和國外專家再走訪了長城汽車徐水新工廠之後,很少不會感到震撼的。其自動化水準,先進的設施,高環跑道,風洞試驗室,嚴苛環境模擬室,想必國際大廠也是少有能與之比肩的。自動化水準的提高直接避免了人為錯誤,更好保障了產品良率。我們看到,蘋果公司在選擇國內配件供應商的時候,也是重點考察企業的自動化水準,保障良率。

4.消費升級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給了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發揮的舞臺。汽車行業也是有望重複家電行業和手機行業的路徑,逐步替代外國品牌,逐漸成長壯大,甚至走向世界,當然這個路徑可能會更長一些。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一輛汽車的價值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使得很多三四五線城市也成為了汽車的熱銷市場。

而且因為一線城市很多都實行了汽車限購政策,汽車銷量比起其他三四五線城市來說,比重很小。目前自主品牌汽車的主力熱銷區域在河南,河北,山東,江蘇等人口大省。從我獲得的汽車零售資料包表當中,可以清晰的看到這一點,某熱銷自主suv在京津滬的銷量還不到河南河北的一個零頭,十分之一都不到。因此,你到你所在的一二線城市4S店去調研,很可能得到的是片面的資訊。

我在山西農村地區的一些親戚,很多都買了汽車,有些出手就是10多萬的自主品牌suv。農村不限購,農村收入提高,農村消費升級,農村路況更好,農村人口更多,以後農村市場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市場,是自主品牌汽車大放異彩的舞臺。自主品牌車企在收穫了市場,收穫了利潤,提高了技術之後,就會有更大的實力去外面的舞臺去競爭。因為匯率的關係,自主品牌汽車最近幾年的出口銷量有很大的下降,可我們記得前幾年長城,奇瑞等公司有年出口10萬輛的業績,隨著最近幾年的技術進步和整體實力的提升,再現往日的出口熱銷並擴大戰果是可能的,他們從來也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目前仍然在中東,南美,澳大利亞和部分歐洲市場進行征戰和探索,據報導吉利博瑞在中東賣的很好。

每一個國人都應該感謝自主品牌車企的努力奮鬥,因為即便你買的是合資品牌或進口汽車,你也間接受惠于自主品牌車企的崛起,如果自主品牌不崛起,不給合資品牌強大的競爭壓力,人們購買的還將會是20多萬的老舊車型,根本沒有如今這麼多的選擇機會。

5.靈活多變

合資品牌汽車的產品有很多都是導入國內的,不是針對中國市場進行特殊開發的。他們導入的過程也相對緩慢,決策低效,不能及時抓住市場變化的動態,給自主品牌留下了生存和擴大的戰機。自主品牌車企的優勢之一就是靈活,決策高效,把握機遇,迅速行動。目前這一波suv市占率大幅提升的運動當中,合資品牌被遠遠的甩在後邊,以長城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這幾年迅速推出了多款熱銷車型,成就了長安,廣汽的崛起,也成就了吉利的後來追上。可以預見,合資企業的這種弊端在短時間內無法有效改變,在未來數年,他們仍然在新車導入,迅速反應,擴充產能,兼併重組等方面落後自主車企。在下一波的MPV提升,皮卡放開等可能的局面下,也會是自主品牌進步的有利戰機。

在行業熱銷的2016年,雪鐵龍,標緻卻倒退,完全逆市場而行,率先被自主品牌斬落馬下。起亞,現代表現也不算好,這兩年也是銷量平平,增長乏力。這就是自主品牌奮起,淘汰合資的順序,以後會更加的明顯,法系,韓系,日系,美系,德系,將接連被自主品牌挑戰。君不見,連長安福特這兩年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今年一月的零售銷量更是下滑嚴重,看來,自主崛起,合資替代的步伐可能比預想的還要快一些,一股勢頭一旦形成,很難阻擋。以前一直擋在自主品牌面前的技術關,品牌關,都已經被攻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