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陽春麵是乾隆皇帝賜名的,這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傳統麵食小吃,是上海、蘇州、無錫、揚州、高郵、淮安等地的一大特色。出名的有上海陽春麵、高郵醬油面(又稱高郵陽春麵)、揚州陽春麵等等。

也許你吃過著名的陽春麵,但是對陽春麵的由來不太瞭解。那麼,不妨來美食典故看看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相傳乾隆27年,陽春三月乾隆皇帝南巡到淮安,他避開了文武百官,帶著汪廷珍在城內到處轉,來到了一個面攤坐下來,要弄點吃的,一會兒看到攤小二端上一碗麵條,根根利利爽爽,淡醬色麵湯清澈見底,湯上浮著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綠色碎蒜花,陣陣香味撲鼻而來。乾隆連吃兩碗後,突然問這面叫什麼名字?

攤小二說:“告訴六角(楚州方言,“汝閣下”的意思),我們沒給它起名字。”什麼,這麼好的麵條怎麼沒有名字?不行,不行!乾隆深思片刻說:“淮安是漕運要地,每年上交朝廷稅收很多,貢獻很大,現在正是陽春三月,這個面就叫‘陽春麵’吧。”寓意淮安向朝廷交稅就像春天萬物生長一樣,

生機勃勃;又像這麵條一樣,連綿不斷。汪廷珍聽後趕緊叫人拿來筆墨紙硯,請乾隆御筆賜名“陽春麵”。

陽春麵,又稱清湯光面。相傳秦始皇統一了度衡量,也統一了曆法。以夏曆的十月為正月。這個月又稱小陽春,而當時每碗面售十個銅錢。後被引用到蘇州的切口中,

陽春就是“十”。另一種說法 從《陽春白雪》而來,面光光什麼都沒有。這雪白白也是什麼都沒有,於是成面名。

陽春麵為蘇州的特色,就像大餅、油條、豆漿、粢飯四大金剛一樣與蘇州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面中最便宜的光面,依然保持著蘇州人的風格,

那就是不即不離,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

這陽春麵是不是什麼都沒有呢?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是。白白的麵條,幾點蔥花而已,也有人美其名《青龍白虎面》。說他有,他不但用的是高湯,有各式物件的精華,透出一份清香,一份醇鮮;透著一份矜持的懷舊,一份自賞的孤芳。在這裡才真正體現出回家的感覺。

一份自賞的孤芳。在這裡才真正體現出回家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