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格力自主創造智慧裝備,助力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日前,格力電器披露2017年中報,再度交出亮眼答卷。報告顯示,2017上半年,格力電器實現營業總收入700.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利潤總額11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4%。

格力全面增長的業績,一方面得益於其在空調行業穩固的龍頭地位,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佈局智慧裝備實現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較高溢價。

據悉,格力從2013年著手佈局智能裝備。經過5年艱苦的技術攻關,格力智慧裝備從一個事業部發展壯大為一個獨立公司。目前,珠海格力智慧裝備有限公司已經實現了三大核心部件——減速機、控制器和電機的自主研發, 產品已覆蓋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線體、伺服機械手、智慧倉儲物流、減速機、智慧檢測等10多個領域。

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格力就以自主研發的高精尖智慧裝備產品讓觀展者見識了格力智慧製造的強勁實力。精密曲線加工的GA-F500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一升水可洗一台車的蒸汽洗車機、投籃命中率100%的六軸機器人……琳琅滿目的高端裝備皆是格力在不到5年的時間內自主研發製造的。

(圖/第三屆珠洽會格力多款智能裝備亮相展會)

(圖/格力高端裝備——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格力智慧裝備的崛起代表了“中國製造”轉型升級的自主創新之路。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當前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存在兩種不同路徑。以家電業為例,一種是融合外部技術的快速並購派;一種是以格力為代表的穩健創新派,通過自主研發實現轉型升級。雖然兩者看起來似乎殊途同歸,但自主創新需要更大的勇氣,也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眾所周知,在智慧裝備產業中,

機器人的研發製造尤為關鍵,而要想掌握機器人的關鍵技術,就必須突破“減速機、伺服電機、驅動控制”的技術壁壘。目前國內從事機器人生產製造的企業有兩三千家,但真正能夠從核心部件、本體一直到集成應用堅持自主研發的公司不超過10家,格力是其中之一。

格力選擇自主創新的道路,是令人欽佩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一直以來,格力始終帶著“自主創新”與“精益求精”的企業基因。

但是作為空調行業的龍頭,格力為何要迎難而上,探索智慧裝備製造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理解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裝備製造水準是一個國家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製造要實現轉型升級,實現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就必須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過去,中國製造業依靠人工、原料成本低廉的優勢在全球獲得了競爭力。如今形勢轉變,全球正加快全面進入以智慧製造為核心的智慧經濟時代,中國製造業也隨之面臨轉型升級。生產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才是未來的主要競爭力。

格力電器率先走在前列,通過應用智慧生產設備,逐步實現生產線無人化,工人從10萬縮減到8萬,產值翻倍、利潤提高。

智慧裝備相當於生產線的前端,掌握智慧裝備核心技術,意味著不僅能夠實現企業的智慧化生產,而且能夠將智慧裝備技術應用於整個製造業。

格力在完成自身製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一批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未來工廠需要完成自動化,產業需要智慧化。格力自主研發的數控機床、機器人等設備,可廣泛應用於汽車、服裝、醫療、工程機械等領域。這不僅是空調行業的基礎,更是中國製造業、所有製造業的基礎。

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智慧製造將是主攻方向,但買技術並不是萬能的。 “寧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科技。”董明珠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下定決心要走一條挑戰自我的路,進軍機器人、數控機床領域,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以智慧製造定位未來,並希望借力智慧製造助推中國工業整體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被置於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這是中國製造打造中國力量的正確姿勢。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像格力一樣,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相信中國製造業完成轉型升級也將不再遙遠。

中國製造業也隨之面臨轉型升級。生產自動化、資訊化、智慧化才是未來的主要競爭力。

格力電器率先走在前列,通過應用智慧生產設備,逐步實現生產線無人化,工人從10萬縮減到8萬,產值翻倍、利潤提高。

智慧裝備相當於生產線的前端,掌握智慧裝備核心技術,意味著不僅能夠實現企業的智慧化生產,而且能夠將智慧裝備技術應用於整個製造業。

格力在完成自身製造系統轉型升級的同時,也為“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一批完全自主研發的高端裝備。未來工廠需要完成自動化,產業需要智慧化。格力自主研發的數控機床、機器人等設備,可廣泛應用於汽車、服裝、醫療、工程機械等領域。這不僅是空調行業的基礎,更是中國製造業、所有製造業的基礎。

要實現“中國製造2025”,完成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智慧製造將是主攻方向,但買技術並不是萬能的。 “寧可慢三年也要自主研發,掌握核心科技。”董明珠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們下定決心要走一條挑戰自我的路,進軍機器人、數控機床領域,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以智慧製造定位未來,並希望借力智慧製造助推中國工業整體升級。”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被置於國家發展全域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這是中國製造打造中國力量的正確姿勢。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像格力一樣,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相信中國製造業完成轉型升級也將不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