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技術與市場綜合評分:誰更有資格做智能家居入口?(上)

從智慧家居概念提出來後,智慧家居的入口之爭就開始了,很多的智慧硬體都被人期待過。2014年,智慧路由器曾被視作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小米、百度、360、迅雷等互聯網企業,都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了智慧路由器領域。

而後,智慧電視、智慧冰箱、智慧手機、智慧鎖、智慧攝像頭也加入其中。今年,智慧音箱成為巨頭佈局的標配,多家企業紛紛壓上賭注。電視、空調冰箱,路由器、音箱輪番登場的背後,是科技巨頭們競相圈地,搶佔智慧家居入口。

智慧路由器

智慧路由器曾被認為是智慧家居的入口之一,近年就有很多廠商認為路由器是家用網路的控制中心,因為所有產品想訪問互聯網都要經過路由器,

路由器會存在這大量的資料交互,因此智慧路由器是一個必須要搶佔的入口。

在之前的調查中,也有高達85.33%的網友表示路由器會成為智慧家居必不可少的部分,隨著基於WiFi網路產品的增加,路由器所扮演的角色確實很重要,短時間來看,路由器也是智慧家居建設的重要一環。

從2014年開始,小米、360、果殼、迅雷等相繼推出智慧路由器,希望以路由器為流量入口,

來實現對整個智慧家居系統的控制。路由器是家庭無線wifi的入口,曾經被視作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技術基礎

然而市場證明,被寄予厚望的路由器發展略顯“平庸”,反而有被後來的入口產品趕上並超越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目前的智慧路由器功能還不能滿足智慧家居實現萬物“互聯互通”的功能。

當前智慧家居所需要面對的使用者設備主要有照明燈光設備、家用電器設備,

環境監測設備,健康管理設備、背景音樂和智慧安防設備。這些終端設備的智慧控制有些採用的是匯流排控制方式,有些採用的是電力線PLC控制,大部分採用無線控制傳輸,而無線控制裡又可以分為WiFi連接控制,ZigBee連接控制,Z-Wave,Enocean,LoRa等等多種無線控制方式。如何將這些各種各樣的智慧終端機設備統一接入網路,實現互聯互通的智慧管理,是物聯網智慧家居入口設備必須具備的能力。
很顯然,目前意義上的智慧路由器都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首先,智慧路由器都擁有簡潔的設置介面,這也是很多廠商著重宣傳的一點,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幾乎所有的用戶在首次設置好路由器以後基本就不會再進設置介面了,使用頻率極低,所以其實簡單設置這塊用戶的需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

其次,智慧路由器都會配有一個專門的App,

用戶可以通過它來控制家裡的智慧家居設備,但這一項似乎很多手機上的App直接就可以控制,沒必要非得通過智慧路由器的介入來達到這一目的。此外,很多智慧家居中的小硬體產品都是通過Zigbee或者藍牙等非WiFi協定來接入網路的,智慧路由器就無能為力了。所以說,智慧路由器還是沒能真正的去解決用戶的痛點。

市場表現

與此同時,智慧路由器的市場表現也不是很好,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4年智慧路由器銷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場整體銷量比例2%;2015年略有上升,占比9.9%;2016年上半年資料顯示智慧路由器銷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場整體銷量比例14.8%。2017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整體銷量占比近17.8%,較2016上半年銷量增長1.2%。

從2016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品牌銷量分佈來看:佔據較大份額的品牌是TPLINK系以及騰達,這樣的傳統路由器品牌,且兩者所占的份額已經超過70%。

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慧路由器滲透率為21.9%

總結:雖然說,人們曾經對智慧路由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看來,在智慧家居領域,智慧路由器終難成控制中心。首先智慧路由器無法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同時在實際體驗中,智慧路由器缺乏良好的交互體驗。從技術和市場兩方面的表現來看,智慧路由器的表現都不夠完美,不過智慧路由器本身也在尋求著轉型,未來可能還有一戰之力,綜合得分:1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電視

未來,智慧家居註定會成為改變消費者家庭生活的重要系統。因此,誰來掌握智慧家居入口這一重要的控制角色,成為所有企業的重要目標。而在這些企業中,對於擁有大量使用者的產品及其企業而言,“入口”的搶奪更有天然的近水樓臺之利。從中國消費者家庭的普及度而言,智慧家居入口之爭,電視同樣具備非常強勁的競爭力。

技術基礎

因此,中國的電視企業巨頭們,在智慧家居生態構建的大戰中,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具體表現為三個原因:1.電視與智慧家庭同屬客廳時代;2.大螢幕能顯示大量的資訊;3.作業系統更成熟(相對其他家電)。電視作為客廳的主角和智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顯示終端有著天然的優勢使其成為智慧家庭的交雲中心、控制中心及播放中心。

長久以來,對於何種終端能成為溝通不同單品的核心設備,智慧路由器、智慧音箱、智慧冰箱都呼聲甚高。未來能作為交互核心的家庭設備有三個:一是佔據節點位置的網路路由器;二是具有語音交互優勢的智慧音箱;三是有大屏顯示優勢,可以隨時獲取門禁、冰箱內食物等遠端圖像的人工智慧電視。

電視是大多數家庭的娛樂中心,在所有家電產品中,電視機也是智慧化較早的家電品類。隨著人工智慧電視的出現,消費者對於電視機的使用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如果消費者使用頻率足夠、使用時間夠長,人工智慧電視學習了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並與其他家電有很好的互通互聯,人工智慧電視就有機會成為家庭內部智慧交互的中心。

但是,要成為智慧家居的交互中心,人工智慧電視還需要達成三個條件。客觀上,構建智慧家居體系需要同品牌產品的縱向互聯和跨品牌產品的橫向互聯,用“交互中樞”切入家庭場景的企業必須解決不同設備的互通問題。

當前智慧家居控制協議較多,要成為獨立的智慧家居‘中樞’,人工智慧電視必須能夠很好地適配各類型智慧家電終端設備,聯動地、整體地協調智慧家居體系,而這種場景的實現,必須基於人工智慧電視與智慧家居設備良好的互動相容性。

其次,人工智慧電視應具備深度學習演算法及聲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對使用者習慣進行跟蹤、記錄,並通過自我調整、自學習、自成長進行知識積累,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智慧服務。

當前,人工智慧電視對使用者習慣的學習,仍然停留在基於用戶習慣提供智慧推薦、智慧搜索服務;作為未來的智慧家居‘中樞’,人工智慧電視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習,甚至結合聲紋識別等方式同時跟蹤、記錄多位元家庭成員對終端設備的使用習慣,並為不同成員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

“人工智慧電視首先要理解使用者廣泛的、個性化的需求;其次利用它的知識,將用戶的需求轉化為其他設備所接受的指令,完成一系列人與電視、人與其他家庭物聯網設備的溝通,並通過自主學習深入瞭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擁有對話、知識和成長能力的人工智慧電視,才能成為智慧家居的中心,並完善智慧家居網路的各項功能。”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中國行銷中心副總經理劉建強說。

市場表現

近幾年,國際巨頭更青睞音箱等較小的設備,從亞馬遜的Alexa到穀歌的GoogleHome、微軟再到蘋果已經佈局多年的Siri;而國內市場的戰火似乎更多聚焦在客廳的入口——智慧電視上,從暴風到小米,從微鯨到樂視,紛紛躍躍欲試,試圖搶灘制高點。

然而,過去幾年中,最早一波的玩家拼價格、炒概念,提前透支了行業對於智慧電視的期待。在過去的五年中,互聯網電視經歷了從零到一的突破,玩家也從最初的樂視、小米,擴展到暴風、微鯨、聯想、芒果、TCL等,互聯網電視的第一波普及已經基本結束。但不同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快速反覆運算,電視機在家庭中存在時間相對較長,傳統電視換互聯網電視的新增使用者紅利週期會比手機長。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組市場資料:智慧電視銷售規模近三年突飛猛進,2012年銷售850萬台,2013年2151萬台,2014年3110萬台,2015年3412萬台,當年銷售滲透率達到73%。智慧電視銷量滲透率逐步提升,預計2016年的銷售滲透率超過84%。2015年底智慧電視保有量達到1.05億台,日活超過3千萬戶(根據廠商統計,平均有80%的啟動率,日活40%)。

2013-2018年智慧電視銷量滲透率

2013-2018年智慧電視銷量

總結:智慧電視在整個智慧家居的入口之爭中,呼聲一直很高。主要源于人們認為智慧電視與智慧家庭同屬於客廳經濟,且智慧電視的大螢幕能承載的資訊與交互更多。再加上近幾年智慧電視的銷量逐年上升,更是給了智慧電視廠家巨大的信心。尤其是隨著語音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加入,智慧電視未來有巨大的潛力,綜合評價3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冰箱

智慧冰箱是一京東為首的京東微聯繫看好的智慧家居入口。京東推智慧冰箱背後的思路非常明確。智慧冰箱作為標杆產品佔領消費者的家庭,實現和消費者的高頻率交互後,再以此為中樞連接其他的家用設備,比如空調、空氣淨化器、智慧門鎖等,打造智能生態閉環。

京東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野心明眼人一看便知,如今又與美的聯手推出智慧冰箱產品,進一步將其戰略進行落地。此外,京東還聯合格力、海爾、美的、三星、LG、惠而浦、美菱、松下等18家家電品牌商共同發起“京東智慧冰箱聯盟”,加速智慧家居產業的快速發展。海爾作為“冰箱是智慧家居入口”的堅定擁戴者,也一直致力於智慧冰箱產業的快速發展。除海爾冰箱外,美的品牌也在不斷致力於“智慧冰箱為智慧家居入口”的工作。

技術基礎

雖然冰箱在傳統家電裡智慧化普及率最低,但仔細研究冰箱這個產品的特性可以發現,冰箱具有天然的優秀的智慧化基因。

首先,冰箱是24小時開機的非移動終端。換句話說,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的終端資訊需要源源不斷的上傳至雲端,必然需要一個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資訊中樞。目前來看,家裡滿足這個條件的電器只有路由器和冰箱,但路由器不可能代替冰箱,而智慧冰箱則完全可以實現路由器的功能。

其次,冰箱人機交互比較頻繁。智慧化的產品需要多頻次的人機交互才能體現出最大的商業意義。對比其他的白電,冰箱具有天然的優勢。空調分季節與人互動、洗衣機一周使用一至兩次、彩電的開機率在持續下降,但冰箱的使用頻次是一日多次。

最後,智慧冰箱可以產生持續性內容,並可以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比如說智慧電視,產生的內容是電視節目,價值變現途徑是節目收費或者廣告。而智慧冰箱,它的內容是食品和生鮮,價格變現途徑是整合產業鏈和資訊交互。如果從家庭消費金額來衡量,冰箱所消費的內容甚至比電視要大的多。

但是,智慧冰箱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最佳人選”仍還是有些問題存在:第一,相較于智慧電視,智慧冰箱並未廣泛應用到家庭環境中去,當前市場呈現“業內火熱,市場冷”的局面。實際上,現階段用戶思維、對智慧冰箱的使用理念還未正式形成,很多家庭並沒有使用智慧冰箱產品。而且奧維雲網五一監測資料顯示,智慧冰箱在整個冰箱市場中的滲透率僅為13.2%,可見智慧冰箱要想作為智慧家居環境的連接入口,還面臨用戶覆蓋面小這一問題需要解決。

第二,作為智慧家居的入口,智慧冰箱必定搭配一塊大螢幕,然而消費者不一定能夠接受“帶螢幕的冰箱”。行業內,不少廠商已經推出了自帶大螢幕的冰箱產品,唯有這樣才能即時監控其他智慧設備的運行狀態。但是,實地考慮來看,消費者用習慣了傳統保鮮製冷的冰箱產品,突然換進一台“帶有大螢幕”的智慧冰箱產品,會是什麼感受?顯然排斥心理先來,更何況是想讓上了年紀的用戶接受智慧冰箱呢?難上加難。

第三,行業對智慧冰箱成智慧家居入口的模式並未形成固定,業內尚未達成一致共識。長期以來,冰箱由於其特殊的功能特性,既是家庭廚房的核心,又能夠充當客廳空間的一員。因此,很多廠家都不約而同的將智慧冰箱作為了智慧家居的連接中樞。但是,伴隨著智慧冰箱在智慧家居領域難現大突破,不少企業又將目光轉移到了其他方向,比如說智慧電視、手機等領域中,尋找新突破思路。

要說將智慧手機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廠商,最突出的非格力莫屬了。格力電器一直看重智慧家居產業鏈的佈局,為此特推出格力手機產品,但市場銷量不好,格力的智慧家居佈局也就此擱置。此外,小米音箱、亞馬遜智慧音箱等產品的推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將目光鎖定在智慧家居產業的發展上。

市場表現

雖然近幾年市場上的智慧冰箱產品層出不窮,但智慧冰箱的普及則顯得非常緩慢,不僅如此,其實整個冰箱產業近兩年也處在負增長當中。中怡康線下資料監測顯示,2016年智慧冰箱的滲透率,僅從2015年的1.7%增長到2016年的6.3%。

從全年來看,2016年中國冰箱市場實現零售量3462萬台,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零售額964億元,同比下滑1.8個百分點。

智慧冰箱的功能落地困難

總結:從技術層面來看,智慧冰箱的優勢劣勢都非常明顯,但是整個市場的方向與前景並不明確。雖然有以京東為首的眾多企業對智慧冰箱成為智慧家居入口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但是,從現在的市場來看,前途究竟如何還未可知,綜合評分:2顆星。

據艾媒諮詢資料顯示,2014年智慧路由器銷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場整體銷量比例2%;2015年略有上升,占比9.9%;2016年上半年資料顯示智慧路由器銷量占家用路由器市場整體銷量比例14.8%。2017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整體銷量占比近17.8%,較2016上半年銷量增長1.2%。

從2016年上半年家用路由器品牌銷量分佈來看:佔據較大份額的品牌是TPLINK系以及騰達,這樣的傳統路由器品牌,且兩者所占的份額已經超過70%。

資料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智慧路由器滲透率為21.9%

總結:雖然說,人們曾經對智慧路由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看來,在智慧家居領域,智慧路由器終難成控制中心。首先智慧路由器無法滿足用戶真正的需求;同時在實際體驗中,智慧路由器缺乏良好的交互體驗。從技術和市場兩方面的表現來看,智慧路由器的表現都不夠完美,不過智慧路由器本身也在尋求著轉型,未來可能還有一戰之力,綜合得分:1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電視

未來,智慧家居註定會成為改變消費者家庭生活的重要系統。因此,誰來掌握智慧家居入口這一重要的控制角色,成為所有企業的重要目標。而在這些企業中,對於擁有大量使用者的產品及其企業而言,“入口”的搶奪更有天然的近水樓臺之利。從中國消費者家庭的普及度而言,智慧家居入口之爭,電視同樣具備非常強勁的競爭力。

技術基礎

因此,中國的電視企業巨頭們,在智慧家居生態構建的大戰中,將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這具體表現為三個原因:1.電視與智慧家庭同屬客廳時代;2.大螢幕能顯示大量的資訊;3.作業系統更成熟(相對其他家電)。電視作為客廳的主角和智慧家庭中的一個重要顯示終端有著天然的優勢使其成為智慧家庭的交雲中心、控制中心及播放中心。

長久以來,對於何種終端能成為溝通不同單品的核心設備,智慧路由器、智慧音箱、智慧冰箱都呼聲甚高。未來能作為交互核心的家庭設備有三個:一是佔據節點位置的網路路由器;二是具有語音交互優勢的智慧音箱;三是有大屏顯示優勢,可以隨時獲取門禁、冰箱內食物等遠端圖像的人工智慧電視。

電視是大多數家庭的娛樂中心,在所有家電產品中,電視機也是智慧化較早的家電品類。隨著人工智慧電視的出現,消費者對於電視機的使用方式將更加多樣化。如果消費者使用頻率足夠、使用時間夠長,人工智慧電視學習了所有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並與其他家電有很好的互通互聯,人工智慧電視就有機會成為家庭內部智慧交互的中心。

但是,要成為智慧家居的交互中心,人工智慧電視還需要達成三個條件。客觀上,構建智慧家居體系需要同品牌產品的縱向互聯和跨品牌產品的橫向互聯,用“交互中樞”切入家庭場景的企業必須解決不同設備的互通問題。

當前智慧家居控制協議較多,要成為獨立的智慧家居‘中樞’,人工智慧電視必須能夠很好地適配各類型智慧家電終端設備,聯動地、整體地協調智慧家居體系,而這種場景的實現,必須基於人工智慧電視與智慧家居設備良好的互動相容性。

其次,人工智慧電視應具備深度學習演算法及聲紋識別等生物識別技術,對使用者習慣進行跟蹤、記錄,並通過自我調整、自學習、自成長進行知識積累,提供“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智慧服務。

當前,人工智慧電視對使用者習慣的學習,仍然停留在基於用戶習慣提供智慧推薦、智慧搜索服務;作為未來的智慧家居‘中樞’,人工智慧電視需要更深層次的學習,甚至結合聲紋識別等方式同時跟蹤、記錄多位元家庭成員對終端設備的使用習慣,並為不同成員提供個性化的智慧服務。

“人工智慧電視首先要理解使用者廣泛的、個性化的需求;其次利用它的知識,將用戶的需求轉化為其他設備所接受的指令,完成一系列人與電視、人與其他家庭物聯網設備的溝通,並通過自主學習深入瞭解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擁有對話、知識和成長能力的人工智慧電視,才能成為智慧家居的中心,並完善智慧家居網路的各項功能。”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中國行銷中心副總經理劉建強說。

市場表現

近幾年,國際巨頭更青睞音箱等較小的設備,從亞馬遜的Alexa到穀歌的GoogleHome、微軟再到蘋果已經佈局多年的Siri;而國內市場的戰火似乎更多聚焦在客廳的入口——智慧電視上,從暴風到小米,從微鯨到樂視,紛紛躍躍欲試,試圖搶灘制高點。

然而,過去幾年中,最早一波的玩家拼價格、炒概念,提前透支了行業對於智慧電視的期待。在過去的五年中,互聯網電視經歷了從零到一的突破,玩家也從最初的樂視、小米,擴展到暴風、微鯨、聯想、芒果、TCL等,互聯網電視的第一波普及已經基本結束。但不同於手機等電子產品的快速反覆運算,電視機在家庭中存在時間相對較長,傳統電視換互聯網電視的新增使用者紅利週期會比手機長。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組市場資料:智慧電視銷售規模近三年突飛猛進,2012年銷售850萬台,2013年2151萬台,2014年3110萬台,2015年3412萬台,當年銷售滲透率達到73%。智慧電視銷量滲透率逐步提升,預計2016年的銷售滲透率超過84%。2015年底智慧電視保有量達到1.05億台,日活超過3千萬戶(根據廠商統計,平均有80%的啟動率,日活40%)。

2013-2018年智慧電視銷量滲透率

2013-2018年智慧電視銷量

總結:智慧電視在整個智慧家居的入口之爭中,呼聲一直很高。主要源于人們認為智慧電視與智慧家庭同屬於客廳經濟,且智慧電視的大螢幕能承載的資訊與交互更多。再加上近幾年智慧電視的銷量逐年上升,更是給了智慧電視廠家巨大的信心。尤其是隨著語音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的加入,智慧電視未來有巨大的潛力,綜合評價3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冰箱

智慧冰箱是一京東為首的京東微聯繫看好的智慧家居入口。京東推智慧冰箱背後的思路非常明確。智慧冰箱作為標杆產品佔領消費者的家庭,實現和消費者的高頻率交互後,再以此為中樞連接其他的家用設備,比如空調、空氣淨化器、智慧門鎖等,打造智能生態閉環。

京東在智慧家居領域的野心明眼人一看便知,如今又與美的聯手推出智慧冰箱產品,進一步將其戰略進行落地。此外,京東還聯合格力、海爾、美的、三星、LG、惠而浦、美菱、松下等18家家電品牌商共同發起“京東智慧冰箱聯盟”,加速智慧家居產業的快速發展。海爾作為“冰箱是智慧家居入口”的堅定擁戴者,也一直致力於智慧冰箱產業的快速發展。除海爾冰箱外,美的品牌也在不斷致力於“智慧冰箱為智慧家居入口”的工作。

技術基礎

雖然冰箱在傳統家電裡智慧化普及率最低,但仔細研究冰箱這個產品的特性可以發現,冰箱具有天然的優秀的智慧化基因。

首先,冰箱是24小時開機的非移動終端。換句話說,隨著物聯網的發展,未來的終端資訊需要源源不斷的上傳至雲端,必然需要一個24小時不間斷工作的資訊中樞。目前來看,家裡滿足這個條件的電器只有路由器和冰箱,但路由器不可能代替冰箱,而智慧冰箱則完全可以實現路由器的功能。

其次,冰箱人機交互比較頻繁。智慧化的產品需要多頻次的人機交互才能體現出最大的商業意義。對比其他的白電,冰箱具有天然的優勢。空調分季節與人互動、洗衣機一周使用一至兩次、彩電的開機率在持續下降,但冰箱的使用頻次是一日多次。

最後,智慧冰箱可以產生持續性內容,並可以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比如說智慧電視,產生的內容是電視節目,價值變現途徑是節目收費或者廣告。而智慧冰箱,它的內容是食品和生鮮,價格變現途徑是整合產業鏈和資訊交互。如果從家庭消費金額來衡量,冰箱所消費的內容甚至比電視要大的多。

但是,智慧冰箱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最佳人選”仍還是有些問題存在:第一,相較于智慧電視,智慧冰箱並未廣泛應用到家庭環境中去,當前市場呈現“業內火熱,市場冷”的局面。實際上,現階段用戶思維、對智慧冰箱的使用理念還未正式形成,很多家庭並沒有使用智慧冰箱產品。而且奧維雲網五一監測資料顯示,智慧冰箱在整個冰箱市場中的滲透率僅為13.2%,可見智慧冰箱要想作為智慧家居環境的連接入口,還面臨用戶覆蓋面小這一問題需要解決。

第二,作為智慧家居的入口,智慧冰箱必定搭配一塊大螢幕,然而消費者不一定能夠接受“帶螢幕的冰箱”。行業內,不少廠商已經推出了自帶大螢幕的冰箱產品,唯有這樣才能即時監控其他智慧設備的運行狀態。但是,實地考慮來看,消費者用習慣了傳統保鮮製冷的冰箱產品,突然換進一台“帶有大螢幕”的智慧冰箱產品,會是什麼感受?顯然排斥心理先來,更何況是想讓上了年紀的用戶接受智慧冰箱呢?難上加難。

第三,行業對智慧冰箱成智慧家居入口的模式並未形成固定,業內尚未達成一致共識。長期以來,冰箱由於其特殊的功能特性,既是家庭廚房的核心,又能夠充當客廳空間的一員。因此,很多廠家都不約而同的將智慧冰箱作為了智慧家居的連接中樞。但是,伴隨著智慧冰箱在智慧家居領域難現大突破,不少企業又將目光轉移到了其他方向,比如說智慧電視、手機等領域中,尋找新突破思路。

要說將智慧手機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廠商,最突出的非格力莫屬了。格力電器一直看重智慧家居產業鏈的佈局,為此特推出格力手機產品,但市場銷量不好,格力的智慧家居佈局也就此擱置。此外,小米音箱、亞馬遜智慧音箱等產品的推出,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要將目光鎖定在智慧家居產業的發展上。

市場表現

雖然近幾年市場上的智慧冰箱產品層出不窮,但智慧冰箱的普及則顯得非常緩慢,不僅如此,其實整個冰箱產業近兩年也處在負增長當中。中怡康線下資料監測顯示,2016年智慧冰箱的滲透率,僅從2015年的1.7%增長到2016年的6.3%。

從全年來看,2016年中國冰箱市場實現零售量3462萬台,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零售額964億元,同比下滑1.8個百分點。

智慧冰箱的功能落地困難

總結:從技術層面來看,智慧冰箱的優勢劣勢都非常明顯,但是整個市場的方向與前景並不明確。雖然有以京東為首的眾多企業對智慧冰箱成為智慧家居入口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但是,從現在的市場來看,前途究竟如何還未可知,綜合評分:2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