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技術和市場綜合評分:誰更有資格做智能家居入口?(下)

從智慧家居概念提出來後,智慧家居的入口之爭就開始了,很多的智慧硬體都被人期待過。2014年,智慧路由器曾被視作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小米、百度、360、迅雷等互聯網企業,都將自己的觸手伸到了智慧路由器領域。

而後,智慧電視、智慧冰箱、智慧手機、智慧鎖、智慧攝像頭也加入其中。今年,智慧音箱成為巨頭佈局的標配,多家企業紛紛壓上賭注。電視、空調冰箱,路由器、音箱輪番登場的背後,是科技巨頭們競相圈地,搶佔智慧家居入口。

智慧手機

手機作為智慧家居入口的“歷史”可以說由來已久,當手機與智慧家居結合時,家居可以實現很大程的智慧化提升。

手機智能家居平臺形象點說就是把手機作為智慧家居的“遙控器”。

技術基礎

手機的便捷性和功能綜合性不言而喻。繁盛一時的PC端時代漸漸落幕,智慧手機為主角的移動時代已深入人心。手機以功能多樣受到重視。通過手機這一高粘度入口,家居與人的聯繫由簡單的使用與被使用的關係轉換成人機互動式的溝通。

手機的無限包容性成為最佳利器。業內人士一直認為,

真正的智慧家居應達到終端智慧水準的提高以及各大家電的互聯互通。有聯通才有交流,才有整體系統的智慧提升。相互連通意味著互相妥協與包容,而真正智慧的狀態要求中樞極盡智慧與簡化,這涉及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和理解、知識構建和自學習能力、大資料處理和挖掘等前沿技術領域,並需要整合多種資訊承載形式(如文字、語音、體感等)的通信和識別等能力,
手機的包容性成為進入智慧家居領域的利器。

但是,在不少用戶看來手機交互卻是“雞肋”,不少開發者寄希望于智慧手機能夠讓消費者覺得自己的家居變得智慧,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付諸於實踐後,確實效果並不理想。其原因也很簡單,智慧手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可是以智慧手機為媒介的智慧傢俱卻沒有讓生活產生質的變化,明顯的落差讓人們頓時覺得智慧家居並沒有用處,

從此便被貼上無用的標籤。有的產品僅僅增加了一個手機遙控App,就將自己納入智慧產品的行列,最後的結果不僅沒有智慧化,反而影響用戶體驗。

市場表現

手機強大的用戶群為智慧家居帶來爆發增長。現階段幾乎是人手一部手機,手機的普及程度將助力智慧家居爆發性增長。早在2014年,中國智慧手機市場規模就達到了約4億部,佔據了全球規模的三分之一。

2016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基本持平(同比增長0.6%),達到14.5億台,2017年全球智慧手機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5.2億台,同比增長3%,略高於2016年同期2.6%的增長率。

2015年中國智慧手機保有量同比增長22%至10億台。隨著基數的增加,整體增速將逐漸放緩。截至2016年11月,中國智慧手機保有量已達到13.2億,在全部手機保有量中占比(滲透率)已超過80%。

總結:手機與家居原本在不同領域,當手機成為智慧家居的入口,實現了不可思議的跨界聯姻。尤其是智慧手機作為幾乎人手一個且幾乎從不離手的智慧設備,同時還擁有超強的集合能力,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控制中樞。但是,作為之前最被看好的“入口”之一,智慧手機卻連帶著智慧家居變成了“雞肋”,這其中有智慧家居的鍋,也有智慧手機的鍋,畢竟智慧家庭可能更需要更方便快捷的控制入口。綜合評分:3星半。#hc360分頁符#

智慧門鎖

最近兩年,在物聯網和智慧產業風口助推下,智慧門鎖已不僅限於密碼解鎖和指紋解鎖這些初級功能,而正在搶佔智慧家庭入口。除了傳統保障居家財產安全之外,智慧門鎖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為便捷舒適的智慧生活體驗,還為智慧家庭產業鏈條各環節帶來更多想像和發展空間。

技術基礎與難度

那為何巨頭門把智慧鎖看作是新的智慧家居入口呢?首先,門和鎖是家庭的物理入口,具有使用者粘性高、使用頻率高的“兩高”特點;其次,智慧鎖仍是一個藍海市場,目前還未出現真正強勢的品牌,因此各大多巨頭都想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所以各大品牌都想爭奪這一入口。

智慧鎖對於進出家庭或房間的人提供了入口,同時也作了身份的唯一識別認證。一個人通過智慧鎖進了門,智慧家居的系統就可以知道是誰進了門,這個人對於燈光、音樂、電視節目、室內溫度或是窗簾開啟的習慣是什麼樣,漸漸地形成一種模式。這遠比其它需要先輸入帳號,進行身份識別要來得簡單直接。

當然,智慧鎖要成為智慧家居的核心或入口,還有很長路要走。例如,它本身不會有作業系統,它還沒有行業標準,哪怕是指紋識別模組,其技術也還在不斷地升級,以防止安全性漏洞等等。智慧門鎖首先要解決供電問題,所以成為控制中樞的可能性很小。

從技術角度來講,智慧門鎖由於無法持續連接電源,有很嚴格的低功耗要求,不太適合作為控制中心進行大量資料處理。另外,門鎖的物理位置也不在住宅正中間,不適合作為網路中心節點。所以,智慧門鎖不適合作為智慧家居控制中心。

市場表現

中國有14億人口,4億家庭,家庭人均數在3到4人,隨著老齡化和二胎政策的放開,中國的老人和孩子的占比會更大,而為了安全起見,智慧鎖比傳統的門鎖更適合於這樣的人群,更新升級智慧鎖的需求很大。

調查顯示,城鎮人口占比為49.8%,即有2.32億戶城鎮家庭,據調查,城鎮家庭中有80%家庭希望安裝智慧門鎖,如果以市場價格2000元每把來計算,C端的市場就能達到3712億。

智能門鎖2016年的出貨量約在300萬把左右,總計出貨金額約50億人民幣,現階段智慧門鎖主要以B端市場為主,銷售方式以線下管道和工程管道為主,主要市場區域集中在華南、華東、華北地區。

2017年智慧門鎖行業將迎來爆發元年,行業產值將超過百億大關,在消費者市場有望達到幾百億的年增量,成為智慧家居重要的應用落地點。

總結:作為2017年最熱門的市場之一,智慧鎖市場確實是一個規模巨大,極具誘惑的市場,有著讓無數巨頭競折腰的資本。對於單個家庭來說,它是家庭物理上的入口,但是,智能門鎖的運算能力和連接能力有限,技術上難以承擔控制中樞的責任。綜合評分:1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音箱

近年來,智慧家居又開始流行起“解放雙手”,無論是亞馬遜的echo還是穀歌GoogleHome全部採用了語音控制。瑪麗米克也在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中表示,“語音才是最有效的計算輸入方式。智慧家居的控制方向在未來一定會是語音為主,手機為輔”。巨頭們紛紛瞄向智慧音箱市場,智慧音箱引起了新一輪的智慧家居入口之爭。

技術基礎

現在智慧家居存在入口之爭已是不爭的事實,入口就是控制,也即管家之爭。智慧家居的核心要點就是要進行人機資訊交換,要做到這點,聯網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將所有智慧家居硬體接入互聯網是一個前提條件。在接入互聯網的同時,智慧家居的這些產品本身也要處於同一局域網下,這樣才能保證每個智慧家居硬體群的獨立性。“網”,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局域網,對於智慧家居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離開這個智慧家居就無從談起。

不過,智慧家居不只是簡單的聯網,聯網之後的下一步——人機資訊交換才是重點。你給機器一個指令,它能明白這條指令的意思,還能根據你的指令去做相應的事情。如何給機器發出指令?輸入文字也好,直接對它講話也好,不管哪種方式,它能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就行了。但在如今的智慧時代,依靠文字指令來運行已經顯得有點落伍了。對於人類來說,最自然的交流方式就是談話,所以,用語音指令代替文字指令也是個大趨勢。

但是,機器對於人類語言的識別與回饋仍然是智慧音箱的巨大瓶頸。人類語言的極端複雜性,使得機器對人類語言的識別與理解一直處於一個比較低的層次。

目前機器對人類語言的識別,總的來說文字要略好於語音,因為語音的不確定因素更大,即使是同一種語言,如果有方言因素的干擾,對於識別都是很大的障礙。

但即使是使用各國的標準國語和規範語法,機器對於語義的識別也停留在相對簡單的層面,更遑論比標準國語要複雜得多的日常口語。現階段的機器更多的是對單條指令進行回饋,而與其進行包含上下文語境的對話依然比較困難,出錯率非常高。以京東的叮咚智慧音箱為例,對於發音標準、語法規範的單條語音指令來說,它基本能做到比較準確的識別與回饋,但想與之進行語境對話仍然不能實現。

如果我們通過智慧音箱得到的控制只能是打開或關閉某一另外的機器,那這還不能稱之為智慧,只能稱作是語音遙控器。智慧音箱不僅要聽懂你說“晚上8點開始洗衣服”,還應該聽懂“使用標準模式,水溫30度,洗完後烘乾”這樣的複雜指令,甚至能明白“晚上先不要洗衣服了,等我去趟超市回來再說吧”這樣的更加自然的人類語言。要達到這樣的水準,需要雲計算、大資料和物聯網的通力配合才能實現。目前,機器對語言的識別與回饋仍然是智慧家居的一個瓶頸,將來如果在這方面能有突破,智慧音箱才會真正成為智慧家居的主宰。

市場表現

在智慧音箱領域內,外國起步較早,對產品的完善程度較高。在2014年亞馬遜便推出而來Echo,並在當時獲得了成功;谷歌推出了語音助手Assistant,憑藉積累的搜索庫和在機器人學習方面的優勢,與其他廠商進行競爭。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億名Android手機用戶,廣泛的使用性讓穀歌可以無處不在。

其實國內也有不少廠商看好智慧家居發展前景,決定從智慧音箱開始佈局。阿裡在2015年與飛利浦聯合推出了小飛智慧音箱,它可完成使用者的語音指令,並根據使用者的每日收聽習慣進行資料收集,為使用者推薦最適合的音樂或節目。京東則是與科大訊飛攜手,推出語音辨識率極高的智慧音箱。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佈的一則調查資料顯示,2017年智慧音箱的全年銷量將超過千萬台級別,2017年至2022年,智慧音箱的市場規模將從15億美元增長至55億美元。

日前,京東發佈了一份智慧音箱報告《中國智慧音箱產業發展分析》,其將2012年至2018年劃分為智慧音箱的探索時期——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發展為智慧音箱的爆發奠定了基礎。而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到605.7億元,同比增長50.15%,預計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將達到1396億元。因此,雖然目前尚處於探索期,但國內智慧音箱戰局的號角聲已經被吹響,尤其是在阿裡、小米等巨頭企業加入之後。

總結:隨著物聯網的不斷普及,語音交互也成為這個大時代下人際溝通的新方式。目前對於眾多智慧音箱廠商們來說,如何管理好智慧家居的入口,進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舒適度、語音語義辨識度,是他們所要考慮的。而“音箱+螢幕”是智慧家居入口爭奪戰中的另一個流派,所以未來智慧電視與智慧音箱會否合二為一也未可知。智慧音箱綜合評分:4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型機器人

在人們如火如荼的鑽研智慧音箱、智慧家居傳統硬體的時候,也有人表示“機器人是智慧家居的最後一把鑰匙”。照目前的發展情況,我們或許還不能對此下定論,但是,在機器人生產商眼裡,機器人是未來智慧家居控制中心的一部分。

技術基礎

科技的進步,更多是由交互的方式在推動我們進步。從鍵盤到滑鼠,到觸控式螢幕。現如今,如果我們希望有著全新的、真正的智慧家居的實現,對話模式的革命才會是我們最重要的革命。國內很多智慧家居企業不斷的把傳統的硬體加上一個Wifi模組之後,就稱為所謂的智慧硬體,智慧家居單品,但是這恰恰推不開這個市場,因為這並沒有進行真正的交互。我們認為有一種天然的對話模式,就是我們的語言。沒有比語言更好的對話模式,就是我們和人相處的多模態的交互行為。而這樣的對話模式,會有一個比手機更好的載體,那就是機器人。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晚上上廁所會拿出手機開衛生間的燈嗎?幾乎所有人都給出否定的回答。假如你們家有一台經過訓練的機器人,它能隨時回應你的需求,當你晚上起身的時候它會主動幫你打開床頭及衛生間的燈,當你口渴的時候它會主動給你遞上一杯水,當你覺得熱的時候它會幫你調整空調的溫度,這樣你的生活品質是不是會大大提高。

智慧家居機器人在智慧家居中能扮演什麼角色?業內人士解釋,在智能家庭裡面,會把交互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指令型交互”,就是使用者給機器人下達指令,讓它按照使用者的想法做應該做的事情,如把燈打開、空調打開、電視機打開、燈關上;第二層,在和機器人溝通的時候,這個機器人能夠更好的理解上下文。第三層,希望機器人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意思,能夠真正像一個管家一樣“你需要什麼?”,這需要機器人有更高的智商,需要有一定的記憶處理能力,需要記住主人的年齡、興趣、愛好、性別,一切的生活習慣,當注意到生活不適他主動為你提供服務,你不需要給他下達更多很明確的指令。

與其他對話模式向相比,智慧家居機器人是一個平臺,可以集合各種不同的對話模式,但是在現階段他所面臨的問題去其他硬體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市場表現

自全球金融風暴過後,市場復蘇使得機器人行業恢復好轉,全球機器人行業增長態勢延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在機器人行業投資活躍。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24萬台。

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顯示,2015-2018年期間,個人/家庭用服務機器人的全球銷量將高達2590萬台,市場規模高達到122億美元,超過2014年市場規模的5倍。專業服務用機器人的銷售量會增加到15.2萬台左右,市場規模會上升至196億美元,接近2014年市場規模的5倍。

此前中國機器人使用密度低於全球世界平均水準62台/萬人,與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在工業革命製造業急需升級和內地應用需求巨大、人口紅利流失的推動下,中國致力於傳統製造業向互聯網化智慧製造升級,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行業飛速發展。

總結:與其他所有的智慧硬體不同的是,人與智慧家居機器人的對話模式會自然和多樣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智慧家居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綜合評分:4星半。 #hc360分頁符#

多入口,去中心化

在一片想要主攻一個入口,然後迅速搶佔智慧家居市場的聲音中,也出現了“多入口,去中心化”的看法。這其中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京東智慧副總裁劉子豪,他表示:“現在智慧家居的入口肯定不是單一入口,現在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多入口、去中心化,強調智慧感官和智慧交互體驗。你可以理解冰箱也是一個入口,音箱也是一個入口,手機也是一個入口,這是非常正常而且健康的現象。”

海爾智慧家庭的總經理李志罡也表示:這種多個入口,多個控制中心,多種交互手段的方式,才是智慧家居真正健康發展的基礎。

但是,這種多入口、去中心化的觀點,是不是表示京東和海爾他們反對爭奪智慧家居這件事呢?並不是,他們說的多入口、去中心化本質上還是在爭入口,背後依然還是在推廣自己的東西。並不是說這些企業所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排排坐,友好協同分蛋糕的局面,他們的目的還是企圖掌握產業鏈上游地位,讓別家來相容自己,最終導致的還是大家各自為戰,競爭激烈的入口之爭。

其實除了以上幾種,包括智慧閘道、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等等硬體,都一度被人們寄予過厚望,成為過智慧家居入口之爭的主角。入口之爭從未停止,也從沒分出過勝負。

總結:山頭林立,各自為戰的局面,並不能給智慧家居帶來良好的發展趨勢,只有對入口的整合才能真正形成智慧家居的良好系統。綜合評分5顆星

中國智慧手機保有量已達到13.2億,在全部手機保有量中占比(滲透率)已超過80%。

總結:手機與家居原本在不同領域,當手機成為智慧家居的入口,實現了不可思議的跨界聯姻。尤其是智慧手機作為幾乎人手一個且幾乎從不離手的智慧設備,同時還擁有超強的集合能力,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控制中樞。但是,作為之前最被看好的“入口”之一,智慧手機卻連帶著智慧家居變成了“雞肋”,這其中有智慧家居的鍋,也有智慧手機的鍋,畢竟智慧家庭可能更需要更方便快捷的控制入口。綜合評分:3星半。#hc360分頁符#

智慧門鎖

最近兩年,在物聯網和智慧產業風口助推下,智慧門鎖已不僅限於密碼解鎖和指紋解鎖這些初級功能,而正在搶佔智慧家庭入口。除了傳統保障居家財產安全之外,智慧門鎖不僅為消費者帶來更為便捷舒適的智慧生活體驗,還為智慧家庭產業鏈條各環節帶來更多想像和發展空間。

技術基礎與難度

那為何巨頭門把智慧鎖看作是新的智慧家居入口呢?首先,門和鎖是家庭的物理入口,具有使用者粘性高、使用頻率高的“兩高”特點;其次,智慧鎖仍是一個藍海市場,目前還未出現真正強勢的品牌,因此各大多巨頭都想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羊。所以各大品牌都想爭奪這一入口。

智慧鎖對於進出家庭或房間的人提供了入口,同時也作了身份的唯一識別認證。一個人通過智慧鎖進了門,智慧家居的系統就可以知道是誰進了門,這個人對於燈光、音樂、電視節目、室內溫度或是窗簾開啟的習慣是什麼樣,漸漸地形成一種模式。這遠比其它需要先輸入帳號,進行身份識別要來得簡單直接。

當然,智慧鎖要成為智慧家居的核心或入口,還有很長路要走。例如,它本身不會有作業系統,它還沒有行業標準,哪怕是指紋識別模組,其技術也還在不斷地升級,以防止安全性漏洞等等。智慧門鎖首先要解決供電問題,所以成為控制中樞的可能性很小。

從技術角度來講,智慧門鎖由於無法持續連接電源,有很嚴格的低功耗要求,不太適合作為控制中心進行大量資料處理。另外,門鎖的物理位置也不在住宅正中間,不適合作為網路中心節點。所以,智慧門鎖不適合作為智慧家居控制中心。

市場表現

中國有14億人口,4億家庭,家庭人均數在3到4人,隨著老齡化和二胎政策的放開,中國的老人和孩子的占比會更大,而為了安全起見,智慧鎖比傳統的門鎖更適合於這樣的人群,更新升級智慧鎖的需求很大。

調查顯示,城鎮人口占比為49.8%,即有2.32億戶城鎮家庭,據調查,城鎮家庭中有80%家庭希望安裝智慧門鎖,如果以市場價格2000元每把來計算,C端的市場就能達到3712億。

智能門鎖2016年的出貨量約在300萬把左右,總計出貨金額約50億人民幣,現階段智慧門鎖主要以B端市場為主,銷售方式以線下管道和工程管道為主,主要市場區域集中在華南、華東、華北地區。

2017年智慧門鎖行業將迎來爆發元年,行業產值將超過百億大關,在消費者市場有望達到幾百億的年增量,成為智慧家居重要的應用落地點。

總結:作為2017年最熱門的市場之一,智慧鎖市場確實是一個規模巨大,極具誘惑的市場,有著讓無數巨頭競折腰的資本。對於單個家庭來說,它是家庭物理上的入口,但是,智能門鎖的運算能力和連接能力有限,技術上難以承擔控制中樞的責任。綜合評分:1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音箱

近年來,智慧家居又開始流行起“解放雙手”,無論是亞馬遜的echo還是穀歌GoogleHome全部採用了語音控制。瑪麗米克也在年度互聯網趨勢報告中表示,“語音才是最有效的計算輸入方式。智慧家居的控制方向在未來一定會是語音為主,手機為輔”。巨頭們紛紛瞄向智慧音箱市場,智慧音箱引起了新一輪的智慧家居入口之爭。

技術基礎

現在智慧家居存在入口之爭已是不爭的事實,入口就是控制,也即管家之爭。智慧家居的核心要點就是要進行人機資訊交換,要做到這點,聯網當然是必不可少的。將所有智慧家居硬體接入互聯網是一個前提條件。在接入互聯網的同時,智慧家居的這些產品本身也要處於同一局域網下,這樣才能保證每個智慧家居硬體群的獨立性。“網”,不管是互聯網還是局域網,對於智慧家居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離開這個智慧家居就無從談起。

不過,智慧家居不只是簡單的聯網,聯網之後的下一步——人機資訊交換才是重點。你給機器一個指令,它能明白這條指令的意思,還能根據你的指令去做相應的事情。如何給機器發出指令?輸入文字也好,直接對它講話也好,不管哪種方式,它能明白你所表達的意思就行了。但在如今的智慧時代,依靠文字指令來運行已經顯得有點落伍了。對於人類來說,最自然的交流方式就是談話,所以,用語音指令代替文字指令也是個大趨勢。

但是,機器對於人類語言的識別與回饋仍然是智慧音箱的巨大瓶頸。人類語言的極端複雜性,使得機器對人類語言的識別與理解一直處於一個比較低的層次。

目前機器對人類語言的識別,總的來說文字要略好於語音,因為語音的不確定因素更大,即使是同一種語言,如果有方言因素的干擾,對於識別都是很大的障礙。

但即使是使用各國的標準國語和規範語法,機器對於語義的識別也停留在相對簡單的層面,更遑論比標準國語要複雜得多的日常口語。現階段的機器更多的是對單條指令進行回饋,而與其進行包含上下文語境的對話依然比較困難,出錯率非常高。以京東的叮咚智慧音箱為例,對於發音標準、語法規範的單條語音指令來說,它基本能做到比較準確的識別與回饋,但想與之進行語境對話仍然不能實現。

如果我們通過智慧音箱得到的控制只能是打開或關閉某一另外的機器,那這還不能稱之為智慧,只能稱作是語音遙控器。智慧音箱不僅要聽懂你說“晚上8點開始洗衣服”,還應該聽懂“使用標準模式,水溫30度,洗完後烘乾”這樣的複雜指令,甚至能明白“晚上先不要洗衣服了,等我去趟超市回來再說吧”這樣的更加自然的人類語言。要達到這樣的水準,需要雲計算、大資料和物聯網的通力配合才能實現。目前,機器對語言的識別與回饋仍然是智慧家居的一個瓶頸,將來如果在這方面能有突破,智慧音箱才會真正成為智慧家居的主宰。

市場表現

在智慧音箱領域內,外國起步較早,對產品的完善程度較高。在2014年亞馬遜便推出而來Echo,並在當時獲得了成功;谷歌推出了語音助手Assistant,憑藉積累的搜索庫和在機器人學習方面的優勢,與其他廠商進行競爭。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億名Android手機用戶,廣泛的使用性讓穀歌可以無處不在。

其實國內也有不少廠商看好智慧家居發展前景,決定從智慧音箱開始佈局。阿裡在2015年與飛利浦聯合推出了小飛智慧音箱,它可完成使用者的語音指令,並根據使用者的每日收聽習慣進行資料收集,為使用者推薦最適合的音樂或節目。京東則是與科大訊飛攜手,推出語音辨識率極高的智慧音箱。

根據市場分析機構StrategyAnalytics發佈的一則調查資料顯示,2017年智慧音箱的全年銷量將超過千萬台級別,2017年至2022年,智慧音箱的市場規模將從15億美元增長至55億美元。

日前,京東發佈了一份智慧音箱報告《中國智慧音箱產業發展分析》,其將2012年至2018年劃分為智慧音箱的探索時期——人工智慧及物聯網技術發展為智慧音箱的爆發奠定了基礎。而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智慧家居市場規模達到605.7億元,同比增長50.15%,預計到了2018年這個數值將達到1396億元。因此,雖然目前尚處於探索期,但國內智慧音箱戰局的號角聲已經被吹響,尤其是在阿裡、小米等巨頭企業加入之後。

總結:隨著物聯網的不斷普及,語音交互也成為這個大時代下人際溝通的新方式。目前對於眾多智慧音箱廠商們來說,如何管理好智慧家居的入口,進一步提升使用者使用舒適度、語音語義辨識度,是他們所要考慮的。而“音箱+螢幕”是智慧家居入口爭奪戰中的另一個流派,所以未來智慧電視與智慧音箱會否合二為一也未可知。智慧音箱綜合評分:4顆星。 #hc360分頁符#

智慧型機器人

在人們如火如荼的鑽研智慧音箱、智慧家居傳統硬體的時候,也有人表示“機器人是智慧家居的最後一把鑰匙”。照目前的發展情況,我們或許還不能對此下定論,但是,在機器人生產商眼裡,機器人是未來智慧家居控制中心的一部分。

技術基礎

科技的進步,更多是由交互的方式在推動我們進步。從鍵盤到滑鼠,到觸控式螢幕。現如今,如果我們希望有著全新的、真正的智慧家居的實現,對話模式的革命才會是我們最重要的革命。國內很多智慧家居企業不斷的把傳統的硬體加上一個Wifi模組之後,就稱為所謂的智慧硬體,智慧家居單品,但是這恰恰推不開這個市場,因為這並沒有進行真正的交互。我們認為有一種天然的對話模式,就是我們的語言。沒有比語言更好的對話模式,就是我們和人相處的多模態的交互行為。而這樣的對話模式,會有一個比手機更好的載體,那就是機器人。

有人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晚上上廁所會拿出手機開衛生間的燈嗎?幾乎所有人都給出否定的回答。假如你們家有一台經過訓練的機器人,它能隨時回應你的需求,當你晚上起身的時候它會主動幫你打開床頭及衛生間的燈,當你口渴的時候它會主動給你遞上一杯水,當你覺得熱的時候它會幫你調整空調的溫度,這樣你的生活品質是不是會大大提高。

智慧家居機器人在智慧家居中能扮演什麼角色?業內人士解釋,在智能家庭裡面,會把交互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叫“指令型交互”,就是使用者給機器人下達指令,讓它按照使用者的想法做應該做的事情,如把燈打開、空調打開、電視機打開、燈關上;第二層,在和機器人溝通的時候,這個機器人能夠更好的理解上下文。第三層,希望機器人能夠真正理解用戶的意思,能夠真正像一個管家一樣“你需要什麼?”,這需要機器人有更高的智商,需要有一定的記憶處理能力,需要記住主人的年齡、興趣、愛好、性別,一切的生活習慣,當注意到生活不適他主動為你提供服務,你不需要給他下達更多很明確的指令。

與其他對話模式向相比,智慧家居機器人是一個平臺,可以集合各種不同的對話模式,但是在現階段他所面臨的問題去其他硬體所面臨的問題是一樣的。

市場表現

自全球金融風暴過後,市場復蘇使得機器人行業恢復好轉,全球機器人行業增長態勢延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在機器人行業投資活躍。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24萬台。

根據IFR(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顯示,2015-2018年期間,個人/家庭用服務機器人的全球銷量將高達2590萬台,市場規模高達到122億美元,超過2014年市場規模的5倍。專業服務用機器人的銷售量會增加到15.2萬台左右,市場規模會上升至196億美元,接近2014年市場規模的5倍。

此前中國機器人使用密度低於全球世界平均水準62台/萬人,與韓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更大。在工業革命製造業急需升級和內地應用需求巨大、人口紅利流失的推動下,中國致力於傳統製造業向互聯網化智慧製造升級,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行業飛速發展。

總結:與其他所有的智慧硬體不同的是,人與智慧家居機器人的對話模式會自然和多樣化,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智慧家居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潛力無限。綜合評分:4星半。 #hc360分頁符#

多入口,去中心化

在一片想要主攻一個入口,然後迅速搶佔智慧家居市場的聲音中,也出現了“多入口,去中心化”的看法。這其中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京東智慧副總裁劉子豪,他表示:“現在智慧家居的入口肯定不是單一入口,現在比較明顯的趨勢是多入口、去中心化,強調智慧感官和智慧交互體驗。你可以理解冰箱也是一個入口,音箱也是一個入口,手機也是一個入口,這是非常正常而且健康的現象。”

海爾智慧家庭的總經理李志罡也表示:這種多個入口,多個控制中心,多種交互手段的方式,才是智慧家居真正健康發展的基礎。

但是,這種多入口、去中心化的觀點,是不是表示京東和海爾他們反對爭奪智慧家居這件事呢?並不是,他們說的多入口、去中心化本質上還是在爭入口,背後依然還是在推廣自己的東西。並不是說這些企業所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排排坐,友好協同分蛋糕的局面,他們的目的還是企圖掌握產業鏈上游地位,讓別家來相容自己,最終導致的還是大家各自為戰,競爭激烈的入口之爭。

其實除了以上幾種,包括智慧閘道、智慧電視、智慧冰箱等等硬體,都一度被人們寄予過厚望,成為過智慧家居入口之爭的主角。入口之爭從未停止,也從沒分出過勝負。

總結:山頭林立,各自為戰的局面,並不能給智慧家居帶來良好的發展趨勢,只有對入口的整合才能真正形成智慧家居的良好系統。綜合評分5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