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即將消失的省煤機——隱世于咸寧城中的“小香港”!

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天氣晴

因聽說“省煤機”即將拆遷,便跟朋友特意去了一趟

“省煤機”——在咸寧一個特殊的地理名稱

因為她對生活裡的人們來說,她從始至終就只有“省煤機”這一個“小名”

她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的出現只是曇花一現,但她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社區形式存在。完全脫離周圍世俗社會的“生態圈”,以其“執拗的性格,頑固的獨立”存在了幾十年。

1970年初,從河北張家口煤礦機械廠戰略分遷到湖北咸寧市位於現在的咸安區青龍山公園腳下。

由此一直紮根發展到現在成為咸寧人們口中提到的“省煤機”對於裡面當時舉家搬遷過來的人們,“省煤機”。

不僅是單位,更是家

這樣的小陽臺式的居民樓,上下左右都是鄰居,正是做晚飯的時候,一格一格的窗裡散發出居家的炒菜香氣。

極具有生活氣息,想來也是滑稽,興許是餓了。跟朋友不僅索性駐足猜起是哪家燒的什麼菜才是這番味道!再往裡走,便有乘涼的老人們,我們走過去,並不排斥我們拿起相機拍照,也不曾阻攔。只是打趣的問道:“丫頭,是給我們照相嗎?”我們走上前去跟他們交談了一番。

北方人的熱情和豪爽,從話語間,一開口有便讓人不忍拒絕,想要深聊的魅力!在你一句我一言的交談中,

孩子放學了,媽媽接了孩子,奶奶著急回家準備晚飯...這一幕幕都沒有因為掛著相機突兀的我們而影響半點。

聽老一輩的親戚說過,在當時聞名一時及昌盛過的“省煤機”廠內,生產區、生活區,醫院、職工小學、食堂、菜場、商店、影劇院等,應有盡有。所以他們的日常生活根本不用走出廠區內。

這家小店,是我們所到街巷為數不多的一家小鋪之一,與老奶奶交談中,腳邊的小狗也是一刻也不得安靜,

上躥下跳!

在嬉鬧熱鬧的小道上,我們不急不緩的繼續向前,原來竟還有這種理髮店隱世於這裡。不過想來也覺得合情合理,並無任何突兀之處!

並沒有多大,卻滿是懷舊氣息,看似是剛剛送走最後一位理髮者,於是忙著掃清地上的亂髮。

走過人來車往的街道,來到曾經朗朗讀書聲的學校,我們試圖想要進去一探究竟,卻被林蔭道上散步的老奶奶的攔下問道:“你們是幹什麼的呀,這個學校鎖了,你們進不去的。”

我們答道:“這樣啊,我們只是想要拍點景兒,瞭解一下這裡而已”

三言兩語,便已熟絡,得知她們已經在這兒生活幾十年,見證了一切這裡的興衰與離別

片刻交談中,便有了陌生人間相互信任的親昵。

回去的路上,朋友牽起摔倒的女孩兒估計是嚇到了,我們拿出巧克力,逗她開心,看她止住不哭,相視一笑,便收起東西回身往回走。你瞧,果然還是個孩子!

回去的路上便看見有賣水果蔬菜的小攤便順手挑了幾樣水果,走時像是生活在哪裡的居民一樣

跟老闆說著:“走了啊!” 老闆笑回:“好勒!慢走啊!”這樣的簡單的對話,像是自己融入他們一樣!

心裡是愉悅的,探訪了身在咸寧,卻不同于咸寧生活,一群獨有帶著他們故事的人們。往回走的路上,高高的圍牆,像是一堵無形的“隔離牆”

他們並未涉世外面太深,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從當年的礦二代到現在的礦三代。

如今,我們這次探訪,卻可能成了近段時間裡的最後一次,因為隱世於這裡很久的另一面風土人情。很快將要因面臨拆遷而搬走!

而索性,經歷過大半人生的人們,並不畏懼人生中第二次搬離習慣已久的生活地,依舊是樂觀的生活著。

出了大門,我們依舊在談論著自己對這裡的直觀感受,我此刻依舊清晰的記得,我問我們交談過合過影的奶奶

——“您看起來好樂觀啊!總是笑眯眯的”

——“哈哈...不樂觀點怎麼行呢,生活這麼重,會壓死我們的!”

細想生活就是如此,沒有總是風平浪靜,都在經歷著顛沛流離,一邊失望卻又起邊重拾希望

就像“省煤機”裡的人們,又何嘗不想落葉歸根。可是問道想不想會自己的老家,聽到最多的回答就是:

“其實生活在一個地方習慣了,

哪裡就是家!咸寧挺好!”

回去的路上,朋友牽起摔倒的女孩兒估計是嚇到了,我們拿出巧克力,逗她開心,看她止住不哭,相視一笑,便收起東西回身往回走。你瞧,果然還是個孩子!

回去的路上便看見有賣水果蔬菜的小攤便順手挑了幾樣水果,走時像是生活在哪裡的居民一樣

跟老闆說著:“走了啊!” 老闆笑回:“好勒!慢走啊!”這樣的簡單的對話,像是自己融入他們一樣!

心裡是愉悅的,探訪了身在咸寧,卻不同于咸寧生活,一群獨有帶著他們故事的人們。往回走的路上,高高的圍牆,像是一堵無形的“隔離牆”

他們並未涉世外面太深,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從當年的礦二代到現在的礦三代。

如今,我們這次探訪,卻可能成了近段時間裡的最後一次,因為隱世於這裡很久的另一面風土人情。很快將要因面臨拆遷而搬走!

而索性,經歷過大半人生的人們,並不畏懼人生中第二次搬離習慣已久的生活地,依舊是樂觀的生活著。

出了大門,我們依舊在談論著自己對這裡的直觀感受,我此刻依舊清晰的記得,我問我們交談過合過影的奶奶

——“您看起來好樂觀啊!總是笑眯眯的”

——“哈哈...不樂觀點怎麼行呢,生活這麼重,會壓死我們的!”

細想生活就是如此,沒有總是風平浪靜,都在經歷著顛沛流離,一邊失望卻又起邊重拾希望

就像“省煤機”裡的人們,又何嘗不想落葉歸根。可是問道想不想會自己的老家,聽到最多的回答就是:

“其實生活在一個地方習慣了,

哪裡就是家!咸寧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