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連襟”典故 其實來自詩人杜甫

民間多把姐妹們的丈夫俗稱為“一擔挑”,而書面語言則雅稱為“連襟”,“連襟”這個稱謂最早見於唐代。

大詩人杜甫晚年寓居川東,與當地的一位李姓老翁很合得來,經常相邀小聚,幾碟小菜,數杯濁酒,談天說地,煞有趣味。如果幾天未見面,還要互致書信,以慰思念之情。後來細一敘論,兩家還是拐彎抹角的親戚呢,自然更添幾分親切。

過了一個時期,杜甫要出峽東下湖湘,臨別之時,詩人憶起兩人在一起度過的歲月和篤厚的友情,

許多感慨湧上筆端,寫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別》的詩,有幾句是“孤陋忝未親,等級敢比肩,人生意氣合,相與襟袂連”。

襟是衣襟,袂是衣袖,用以形容彼此關係像衣服的襟與袖一樣密切。

把“連襟”一詞移用姐妹丈夫間稱謂的人,是北宋末年的洪邁。

當時,洪邁有個堂兄在泉州做幕賓,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帶做節度使,得知此事後,便寫了一封薦書,薦洪邁的堂兄去京城供職。

事成之後洪邁的堂兄甚為感激,托洪邁替寫了一份謝啟,寄與妻子的姐夫,裡邊有這樣幾句:

“襟袂相連,夙愧末親之孤陋;雲泥懸望,分無通貴之哀憐。”

這裡的“襟袂相連”,就是用來形容姐妹的丈夫之間的密切關係了。

後來,人們又將“襟袂相連”簡化為“連襟”,成為姐妹的丈夫間的專用稱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