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些小眾博物館好看又好玩

炎炎夏日你是不是已經厭倦了熱門博物館裡的人山人海,是不是迫切的想安靜品嘗一次文化的饕鬄盛宴。那麼這些博物館一定適合你!它們雖然路途遙遠、位置偏僻,但是小眾有趣或許能為帶給你不一樣的全新體驗。

昌江石碌鐵礦是中國鐵礦石的重要基地之一,被稱為海南礦業界的老大。然而多年過去,石碌鐵礦已經面臨著露天鐵礦開採漸入尾聲。隨後在石碌鐵礦地表開採完後,將規劃建設礦物博物館和公園。

歷史進程

三四百年前

昌江石碌鐵礦就已經開始民間手工開採了。

1939年

侵華日軍入侵海南後,強征幾萬民工,以刺刀和皮鞭逼迫民工在金牛嶺上沒日沒夜地開採,對石碌鐵礦進行瘋狂掠奪性開發,把50多萬噸的富鐵礦石運往日本。

抗戰勝利後

國民政府接收礦山,他們不但沒有恢復生產,反而變賣機器設備,鐵礦區萋萋荒草一片。

1950年10月

中南軍政委員會工業部組織人力對石碌礦山進行修復。

並恢復生產。

海南石碌鐵礦是中國鐵礦石的重要基地之一,它不僅有豐富的鐵、鈷、銅資源,而且還有鎳、硫、鋁、金等多種礦產資源。據探察,鐵礦儲量達數億噸,品位高達62%以上。石碌鐵礦資源之豐,品位之高,聞名亞洲,稱著世界,被譽為“寶島明珠。到今年為止,石碌鐵礦的地表開採基本上都結束了,但還可以繼續進行地下開採,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準備推進當中。

同時,對於過去開採過後,品質不高的尾礦,也要進行再利用,通過挖潛改造和技術更新,最大程度地發揮石碌鐵礦的潛力。開採完後將在原址建設礦物博物館。

這樣一個兼具地質和歷史雙重性質的博物館開放時你想去看看嘛?

位置

昌江石碌鐵礦位於海南島昌江縣石碌鎮境內,北距省會海口市280多公里,西與八所港有鐵路相通,相距52公里。

千萬不要被路途遙遠嚇到,

畢竟很多好玩又有趣的博物館都“隱藏”的很深。

1

良渚博物院

位於杭州市余杭區良渚鎮荀山南麓。

良渚博物院是一座關於良渚文化專題類的考古學文化博物院。它的建築設計出自英國設計師戴衛·奇普菲爾德之手,粗獷、大氣,灰白色牆面沒有任何裝飾,

顯得簡潔而流暢,與周圍悠悠小河、青青草坪相映成趣。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驚世王陵的發掘場景,感受反山墓地的王陵氣勢和至尊地位,融入良渚先民辛勤勞作的場景之中,通過參觀大量的精品玉器展覽,體味五千年前良渚古國的燦爛與輝煌。這裡的一切都充分彰顯以玉為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

你還可以看一場四維電影——《古國驚夢》。僅40個座位的展廳具有噴水、噴氣、振動、音響等體驗功能,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相結合的新型影視產品。你會隨著主人公夢回良渚古國,親身領略當時的風土人情,感受風暴、雷電、下雨、撞擊、水霧等感官效果。

若是想更全面的感受良渚文化,還可以參加"騎乘飛鳥,遨遊良渚遺址"互動專案。可以駕坐在飛鳥上,從良渚廟前遺址的村落一路飛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領略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人情風貌。

這裡帶領我們穿越時間隧道,看盡了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繁華,感受了祖先們生活的那個時代,籲歎了一方古國與一代都城都長埋於地下。感歎之際,良渚文化仍有太多的謎團等待著我們的破解。

2

宦官博物館

位於北京城西三十餘裡的京西古道上有一古鎮模石口村。

田義墓建成于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近400年,是目前保存最定整,規制最高,石刻最為精美的宦官墓園,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首座宦官文化為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田義墓是以石刻,石雕為主的墓園,全部建築都以仿木古建形式建成,在石雕技藝上,表現出明代中晚期的特點,技法嫺熟,手法多樣,內容既有佛教,也有道教,還參雜進來自西方的藝術風格。內容豐富多彩,圖案精美絕倫,歷經400年的風雨淪桑,仍保存相當完好。

館內除了宦官的文物展之外,還有石景山地區出土的一些其他文物,其中就有北京目前唯一的一具乾屍。這具乾屍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的。此人下葬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另發現“康熙通寶”一枚,應是康熙年間下葬。

但考古專家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比如四品文官卻穿著一品武官的官服下葬;乾屍外套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裡面還穿了一套青色龍袍,顯然與其身份不符。清朝對此處置之嚴古今未有,前有清朝第一大權臣多爾袞死後因私藏龍袍被鞭屍,後有和珅因此而被治罪。為何此人卻能穿著龍袍沉睡百年至今相安無事;其在康熙年間下葬,卻留著明朝的髮髻而不是清代的辮子;棺頭上所載身份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由此可推斷,乾屍的身份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黃拙吾的記載。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館長說“我們主要是記錄太監的生活,儘管歷史上的確有一些太監為虎作倀,禍國殃民,可大多數太監都沒那麼威風,從割去生☆禁☆殖☆禁☆器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被烙上了‘賤奴’的標記,永遠低人一等。他們都是可憐人,對於他們,我們不平反也不譴責,我們就想告訴大家真實的太監生活是什麼樣的。

3 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展覽館

位於妙峰山鎮澗溝村村西。

集中展示了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在妙峰山地區隱蔽戰線情報工作的革命事蹟,成為北京第一個公開展出的以情報戰線為主題的展覽館。主展廳以老照片、紀實文字、雕塑等展示了情報站的建立、任務和作用。在一個展櫃裡集中擺放著各種證件的複製品,作為實物展品展出。這些證件中有抗日戰爭時期的良民證,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黨員證。

電視劇《潛伏》以及老電影《地下尖兵》中的許多劇情就來源於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的工作場景。

在一間類似“發報室”的展館裡,一個身穿藍褂、正坐在幾塊石板壘成的桌前操作電臺的婦女雕塑,向人們講述了類似於《潛伏》中“假扮夫妻”搞情報的故事。這個雕塑的原型是一名叫蘇靜的地下工作者,1943年冬,她被委派到這裡負責新建電臺的工作,以加強平津地下情報的聯絡。為絕對保密,她與落腳的農戶的兒子假扮夫妻,早晨跟“婆婆”一起做飯,白天與“家人”一起下地幹活。而晚上她就在山上一個狹小的山洞裡用電臺收發情報,生活條件十分艱辛,但她的秘密發報工作,一直從抗戰持續到解放戰爭取得勝利。

這裡還有一對更有名的夫妻,即曾被媒體廣泛報導的王文和王鳳岐夫婦。王鳳岐的事蹟與《潛伏》中的翠萍更為相像,她曾是遊擊隊長,為了掩護王文的秘密發報工作,組織安排她從河北易縣假裝王文的妻子來到北平城。儘管他倆一個是留蘇學生,一個是農村婦女,卻最終由“假夫妻”變成了“真愛人”,走到了一起。

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展覽館可能少有館藏的精品,但卻無聲無息的為我們展示著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向我們展現了抗戰的勝利不只是前方戰場上將士們的前仆後繼,還有在敵後戰場上默默奉獻的潛伏人員。

4 三星堆博物館

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

三星堆博物館是中國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來這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就是眾多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突然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或許來到三星堆就能解釋你的這些疑惑。

5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南尚樂鄉雲居寺。

雲居寺始建于隋大業年間,五代時被火燒毀。遼、金、元屢次修建,抗日戰爭時被毀,僅塔與石經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築為80年代後恢復。寺坐西朝東,塔位於寺北,稱雲居寺北塔,又俗稱紅塔,遼代創建時四隅各有四座唐塔。北塔高30.4米,磚砌,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八角形,四周有拱門、假窗、佛龕浮雕,上層為圓錐形,相輪九重,塔頂寶珠突出天空。四隅各塔高約10米,上部為樓閣式,六層簷,下部開尖拱形塔門,它們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的塔。

石經版位於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穴中,自隋代創寺僧靜琬始刻,曆唐、遼、金、元、明,歷時千餘年。雷音洞內藏經石4196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石10082塊。計刻佛經1122部,3452卷。雲居寺石經版不僅保存了大量佛教經典,同時也為金石、書法、文字、歷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資料,被譽為“北京的敦煌”。

1122部3572卷14278塊篆刻佛經向人們展示著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一千多年的寺藏石經。堪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這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愧為北京的敦煌再現、世界佛經奇觀。石經、紙經、木板經、佛祖舍利無不顯示佛教曾有的輝煌,顯示僧侶信徒的虔誠和堅韌,顯示佛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6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距京城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琉璃河出口2公里。

如果在帝都選出一些位置偏僻、人煙稀少的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肯定能沖入三甲。然而就是這家大多數北京人都不曾聽說或者未曾親臨的博物館,卻有著“北京城之源”的榮譽稱號。

北京建城起始於哪一年?這是許許多多老北京人心中的疑問。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回答了人們的疑問:大約西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並封召公奭于北燕,在北方建立最大一處諸侯國燕國,故這一年大約可以作為燕國都城建城的起始。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有著殊為重要的學術價值。該遺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展示的文物有陶、銅、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數千件。其中包括北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堇鼎和矩鬲、刻有43字銘文,記載燕馬公長子克受封燕侯史實的克雷(雷為同音字)及克禾(禾為同音字)等國家級文物。不僅解決了燕國始封地的千古懸案,而且為揭示燕國早期的文化面貌和世系傳承以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鄉燧制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不僅把首都建都建城的歷史推進到了三千年前,而且為今日北京的文化品格找到了自己的源頭。作為首都和國際性大都會的北京,其城市文化品格帶有強烈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以及面對各種先進文化因素的相容並蓄,這種城市品格的源頭可能就來自於這裡。

7

殷墟博物館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

殷墟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較專業、系統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嚴格按照科學、環保、安全、符合遺址保護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同時盡可能地與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從平面上看,博物館酷似甲骨文的"洹"字,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徵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館內展出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國以來在殷墟發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銅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國寶級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

殷墟博物館的三大“最”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

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它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最高水準。

中國最早的車馬遺跡-殷墟車馬坑,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由甲骨文演變發展而來的漢字,在傳播華夏文化、促成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形成與鞏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8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位於上海市黃埔區苗江路。

如果你熱愛藝術,討厭一塵不變,那這裡一定會是你靈魂的停歇處。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坐落于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畔,占地4.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45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的所在地。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作為新城市文化的"生產車間",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讓自身處於進行時是這所博物館的生命之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當代文化藝術展示與學習平臺,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藩籬,促進不同文化藝術門類之間的合作和知識生產。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資訊時代的城市變遷,也揮別了對能源無度攫取的過去。其粗礪不羈的工業建築風格更是為藝術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可能。

9 山戎文化陳列館

位於北京延慶縣靳家堡鄉玉泉村東向陽的山坡上,距北京城區74公里。

山戎文化陳列館屬社科類專題遺址博物館。 該館為中國國內第一座以古代少數民族文化命名的陳列館。它以豐富的考古發掘成就,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活躍于燕山地區的強大民族--山戎族的古老文化遺存。

如果你對少數民族的墓葬頗感興趣就更不能錯過這裡。山戎文化陳列館中,玉皇廟墓地是一處很重要的大型墓地,占地在2萬平方米以上,共有墓葬三百五十餘座,這是迄今為止在北京地區發現的中國青銅時代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遺存中規模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豐富的一處墓地。據已經發掘的墓葬看,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墓內的殉牲現象很普遍,被殺殉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狗,其中以殉狗最為普遍。殉牲的方式,都是將牲畜殺死以後,只取其頭和腿,拿來作象徵性的祭祀。牲頭和牲腿的擺放方式,多是將牲腿放在下面,而把牲頭放在牲腿之上,一般是以一條牲腿加上一個牲頭,代表一個牲畜。多數死者都用麻布覆面,這是山戎民族的葬俗特點之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有在死者臉上蓋上黃紙的習俗,他們也許表達的是同一種喪葬意思。根據有關民族志的材料,這類覆面的意義,在於祈望死者的靈魂附體安息,不要再出竅禍害生人,以保氏族後代平安無恙。

從墓地出土的陶器來看,山戎文化的陶器自有特點、自成系統,它不僅與中原地區和燕文化的陶器群面貌迥然不同,而且與東北遼西地區夏家店上層文化——東胡文化的陶器群面貌也差異明顯。其青銅器的種類也很多,包括兵器、工具、裝飾器、車馬具和容器等。它的青銅容器,明顯地表現出兩種文化因素,一種是體現了山戎文化土著特色的器物,如鑄工粗糙的雙耳青銅複和獸頭環耳三足杯;另一種是體現燕國和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如蟠螭紋銅、雲紋銅盤等。

在山戎文化陳列館中,我們不只能直觀的看到到山戎族的生活場景,更能清楚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兩種文化發生接觸、相互交流的情況。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博物館,是不是覺得就算路途遙遠也值得去遊覽一番?除卻這些博物館你還去過哪些路途遙遠但卻好玩有趣的博物館,在文末留言推薦給大家吧!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

編輯:hm;心兒#

這裡的一切都充分彰顯以玉為特徵的良渚文明在中國和世界同時期或同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與影響。

你還可以看一場四維電影——《古國驚夢》。僅40個座位的展廳具有噴水、噴氣、振動、音響等體驗功能,是立體電影和特技影院相結合的新型影視產品。你會隨著主人公夢回良渚古國,親身領略當時的風土人情,感受風暴、雷電、下雨、撞擊、水霧等感官效果。

若是想更全面的感受良渚文化,還可以參加"騎乘飛鳥,遨遊良渚遺址"互動專案。可以駕坐在飛鳥上,從良渚廟前遺址的村落一路飛行到良渚莫角山都城,領略5000年前良渚古國的人情風貌。

這裡帶領我們穿越時間隧道,看盡了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繁華,感受了祖先們生活的那個時代,籲歎了一方古國與一代都城都長埋於地下。感歎之際,良渚文化仍有太多的謎團等待著我們的破解。

2

宦官博物館

位於北京城西三十餘裡的京西古道上有一古鎮模石口村。

田義墓建成于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距今巳有近400年,是目前保存最定整,規制最高,石刻最為精美的宦官墓園,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首座宦官文化為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

田義墓是以石刻,石雕為主的墓園,全部建築都以仿木古建形式建成,在石雕技藝上,表現出明代中晚期的特點,技法嫺熟,手法多樣,內容既有佛教,也有道教,還參雜進來自西方的藝術風格。內容豐富多彩,圖案精美絕倫,歷經400年的風雨淪桑,仍保存相當完好。

館內除了宦官的文物展之外,還有石景山地區出土的一些其他文物,其中就有北京目前唯一的一具乾屍。這具乾屍是2006年5月在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的。此人下葬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另發現“康熙通寶”一枚,應是康熙年間下葬。

但考古專家在發掘過程中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 比如四品文官卻穿著一品武官的官服下葬;乾屍外套清代一品官員的朝服,裡面還穿了一套青色龍袍,顯然與其身份不符。清朝對此處置之嚴古今未有,前有清朝第一大權臣多爾袞死後因私藏龍袍被鞭屍,後有和珅因此而被治罪。為何此人卻能穿著龍袍沉睡百年至今相安無事;其在康熙年間下葬,卻留著明朝的髮髻而不是清代的辮子;棺頭上所載身份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由此可推斷,乾屍的身份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黃拙吾的記載。

北京宦官文化陳列館館長說“我們主要是記錄太監的生活,儘管歷史上的確有一些太監為虎作倀,禍國殃民,可大多數太監都沒那麼威風,從割去生☆禁☆殖☆禁☆器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被烙上了‘賤奴’的標記,永遠低人一等。他們都是可憐人,對於他們,我們不平反也不譴責,我們就想告訴大家真實的太監生活是什麼樣的。

3 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展覽館

位於妙峰山鎮澗溝村村西。

集中展示了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在妙峰山地區隱蔽戰線情報工作的革命事蹟,成為北京第一個公開展出的以情報戰線為主題的展覽館。主展廳以老照片、紀實文字、雕塑等展示了情報站的建立、任務和作用。在一個展櫃裡集中擺放著各種證件的複製品,作為實物展品展出。這些證件中有抗日戰爭時期的良民證,還有解放戰爭時期的國民黨黨員證。

電視劇《潛伏》以及老電影《地下尖兵》中的許多劇情就來源於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的工作場景。

在一間類似“發報室”的展館裡,一個身穿藍褂、正坐在幾塊石板壘成的桌前操作電臺的婦女雕塑,向人們講述了類似於《潛伏》中“假扮夫妻”搞情報的故事。這個雕塑的原型是一名叫蘇靜的地下工作者,1943年冬,她被委派到這裡負責新建電臺的工作,以加強平津地下情報的聯絡。為絕對保密,她與落腳的農戶的兒子假扮夫妻,早晨跟“婆婆”一起做飯,白天與“家人”一起下地幹活。而晚上她就在山上一個狹小的山洞裡用電臺收發情報,生活條件十分艱辛,但她的秘密發報工作,一直從抗戰持續到解放戰爭取得勝利。

這裡還有一對更有名的夫妻,即曾被媒體廣泛報導的王文和王鳳岐夫婦。王鳳岐的事蹟與《潛伏》中的翠萍更為相像,她曾是遊擊隊長,為了掩護王文的秘密發報工作,組織安排她從河北易縣假裝王文的妻子來到北平城。儘管他倆一個是留蘇學生,一個是農村婦女,卻最終由“假夫妻”變成了“真愛人”,走到了一起。

平西情報交通聯絡站展覽館可能少有館藏的精品,但卻無聲無息的為我們展示著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歷史。向我們展現了抗戰的勝利不只是前方戰場上將士們的前仆後繼,還有在敵後戰場上默默奉獻的潛伏人員。

4 三星堆博物館

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廣漢城西鴨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陽26公里。

三星堆博物館是中國一座現代化的專題性遺址博物館。

來這裡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就是眾多的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高384公分,三簇樹枝,每簇三枝、共九枝,上有27果九鳥,樹側有一龍緣樹逶迤而下。

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突然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或許來到三星堆就能解釋你的這些疑惑。

5 雲居寺石經陳列館

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南尚樂鄉雲居寺。

雲居寺始建于隋大業年間,五代時被火燒毀。遼、金、元屢次修建,抗日戰爭時被毀,僅塔與石經得以保存。今寺中建築為80年代後恢復。寺坐西朝東,塔位於寺北,稱雲居寺北塔,又俗稱紅塔,遼代創建時四隅各有四座唐塔。北塔高30.4米,磚砌,塔身分上、下兩層,下層為八角形,四周有拱門、假窗、佛龕浮雕,上層為圓錐形,相輪九重,塔頂寶珠突出天空。四隅各塔高約10米,上部為樓閣式,六層簷,下部開尖拱形塔門,它們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古的塔。

石經版位於半山腰的雷音洞中以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穴中,自隋代創寺僧靜琬始刻,曆唐、遼、金、元、明,歷時千餘年。雷音洞內藏經石4196塊,寺南的壓經塔下藏經石10082塊。計刻佛經1122部,3452卷。雲居寺石經版不僅保存了大量佛教經典,同時也為金石、書法、文字、歷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豐富而珍貴的資料,被譽為“北京的敦煌”。

1122部3572卷14278塊篆刻佛經向人們展示著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一千多年的寺藏石經。堪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相媲美,這稀有而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愧為北京的敦煌再現、世界佛經奇觀。石經、紙經、木板經、佛祖舍利無不顯示佛教曾有的輝煌,顯示僧侶信徒的虔誠和堅韌,顯示佛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6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

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距京城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琉璃河出口2公里。

如果在帝都選出一些位置偏僻、人煙稀少的博物館,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肯定能沖入三甲。然而就是這家大多數北京人都不曾聽說或者未曾親臨的博物館,卻有著“北京城之源”的榮譽稱號。

北京建城起始於哪一年?這是許許多多老北京人心中的疑問。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回答了人們的疑問:大約西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並封召公奭于北燕,在北方建立最大一處諸侯國燕國,故這一年大約可以作為燕國都城建城的起始。

琉璃河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有著殊為重要的學術價值。該遺址是迄今西周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處城址、宮殿區和諸侯墓地同時並存的遺址,展示的文物有陶、銅、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數千件。其中包括北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堇鼎和矩鬲、刻有43字銘文,記載燕馬公長子克受封燕侯史實的克雷(雷為同音字)及克禾(禾為同音字)等國家級文物。不僅解決了燕國始封地的千古懸案,而且為揭示燕國早期的文化面貌和世系傳承以及西周初年的分封制、鄉燧制都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西周燕都遺址的發現,不僅把首都建都建城的歷史推進到了三千年前,而且為今日北京的文化品格找到了自己的源頭。作為首都和國際性大都會的北京,其城市文化品格帶有強烈的開放性和多元性,以及面對各種先進文化因素的相容並蓄,這種城市品格的源頭可能就來自於這裡。

7

殷墟博物館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西北。

殷墟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較專業、系統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館,博物館嚴格按照科學、環保、安全、符合遺址保護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同時盡可能地與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從平面上看,博物館酷似甲骨文的"洹"字,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徵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館內展出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國以來在殷墟發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包括陶器、青銅器、玉器及甲骨文等國寶級文物共500多件,展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準。

殷墟博物館的三大“最”一定會吸引你的眼球。

世界出土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戊鼎,它是至今世界上發現最大的青銅器,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最高水準。

中國最早的車馬遺跡-殷墟車馬坑,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由此證明,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車的文明古國之一。

中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國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由甲骨文演變發展而來的漢字,在傳播華夏文化、促成中國大一統國家的形成與鞏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8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位於上海市黃埔區苗江路。

如果你熱愛藝術,討厭一塵不變,那這裡一定會是你靈魂的停歇處。成立於2012年10月1日,坐落于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畔,占地4.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1.5萬平方米,內部最高懸挑45米,高達165米的煙囪既是上海的城市地標也是一個特別的展覽空間。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公立當代藝術博物館。同時,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上海雙年展的所在地。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建築由原南市發電廠改造而來。作為新城市文化的"生產車間",不斷自我更新,不斷讓自身處於進行時是這所博物館的生命之源。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努力為公眾提供一個開放的當代文化藝術展示與學習平臺,消除藝術與生活的藩籬,促進不同文化藝術門類之間的合作和知識生產。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見證了上海從工業到資訊時代的城市變遷,也揮別了對能源無度攫取的過去。其粗礪不羈的工業建築風格更是為藝術家的奇思妙想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可能。

9 山戎文化陳列館

位於北京延慶縣靳家堡鄉玉泉村東向陽的山坡上,距北京城區74公里。

山戎文化陳列館屬社科類專題遺址博物館。 該館為中國國內第一座以古代少數民族文化命名的陳列館。它以豐富的考古發掘成就,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戰國時期活躍于燕山地區的強大民族--山戎族的古老文化遺存。

如果你對少數民族的墓葬頗感興趣就更不能錯過這裡。山戎文化陳列館中,玉皇廟墓地是一處很重要的大型墓地,占地在2萬平方米以上,共有墓葬三百五十餘座,這是迄今為止在北京地區發現的中國青銅時代北方少數民族文化遺存中規模最大、年代最早、文物最豐富的一處墓地。據已經發掘的墓葬看,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

墓內的殉牲現象很普遍,被殺殉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狗,其中以殉狗最為普遍。殉牲的方式,都是將牲畜殺死以後,只取其頭和腿,拿來作象徵性的祭祀。牲頭和牲腿的擺放方式,多是將牲腿放在下面,而把牲頭放在牲腿之上,一般是以一條牲腿加上一個牲頭,代表一個牲畜。多數死者都用麻布覆面,這是山戎民族的葬俗特點之一,直到今天,我們還有在死者臉上蓋上黃紙的習俗,他們也許表達的是同一種喪葬意思。根據有關民族志的材料,這類覆面的意義,在於祈望死者的靈魂附體安息,不要再出竅禍害生人,以保氏族後代平安無恙。

從墓地出土的陶器來看,山戎文化的陶器自有特點、自成系統,它不僅與中原地區和燕文化的陶器群面貌迥然不同,而且與東北遼西地區夏家店上層文化——東胡文化的陶器群面貌也差異明顯。其青銅器的種類也很多,包括兵器、工具、裝飾器、車馬具和容器等。它的青銅容器,明顯地表現出兩種文化因素,一種是體現了山戎文化土著特色的器物,如鑄工粗糙的雙耳青銅複和獸頭環耳三足杯;另一種是體現燕國和中原文化因素的器物,如蟠螭紋銅、雲紋銅盤等。

在山戎文化陳列館中,我們不只能直觀的看到到山戎族的生活場景,更能清楚地感受到那個時代兩種文化發生接觸、相互交流的情況。

看了這麼多有趣的博物館,是不是覺得就算路途遙遠也值得去遊覽一番?除卻這些博物館你還去過哪些路途遙遠但卻好玩有趣的博物館,在文末留言推薦給大家吧!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路

編輯:hm;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