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些專門為中產階級量身定制的消費陷阱,你上當了嗎?

1.基金,保險等一切高收費理財產品都是陷阱。資產管理費大於每年1%,就算在這個範疇之內。

中產階級自認為在投資,實際上是在給金融行業既得利益者送錢。

2.民宿。

精准的滿足了當下中產階級的差異化消費需求,精准的為潛在中產階級提供了一個追逐目標。

今天的都市中產,一方面不再滿足於越來越流程化、同質化的旅行體驗;另一方面開始對旅行有了一定的文化訴求、文藝訴求。

民宿則通過所謂回歸自然、放空自我的原生態定位滿足了第一種需求;通過所謂人情味、像當地人一樣生活這類口號,

滿足了第二種需求。

3. 有明顯缺陷的純天然農家手工食品

我們老闆托她朋友在鄉下買了一份農家純天然手工糍粑,折合下來大概35一斤(成本加運費最多10元),吃了一塊發現裡面有一根稻草,

把我噁心了半天。

老闆說,這才是純天然的,機器做的怎麼還會有稻草,都是用色素和香料做的,根本沒有天然成分。

當時覺得老闆說的很有道理,直到我發現幾乎每一塊糍粑裡面或多或少都有稻草或者青葉的莖。

有人說中產階級本身就是一個消費陷阱。

包括維持中產階級的身份,做出的投入,相應的消費。

中產階級的車子,中產階級的房子,中產階級的衣服,中產階級的鞋子,甚至包括中產階級的老婆,中產階級的孩子。

為構建身份認同,而不斷付出的一切成本,是製造焦慮的主要來源。 老實講,這些付出不見得是壞事,但如果沉醉在這些虛幻的認同當中,是永遠無法獲得自由選擇的權利。

一些月薪過萬還喊窮的,

是這類中產階級的代表人物。

對於中產階級來說,工作和賺錢,並沒有成為擺脫奴役,獲取自由的手段,而是成為了走入中產階級陷阱的門票。並且為了維持這個身份認同,需要不斷的工作,不斷地賺錢和投入。

沉迷於中產階級的身份認同和消費方式,就必須通過一輩子的工作和投入來維持。 而一旦整個鏈條出現意外,階級的滑落,會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失落。

其實無論是不是所謂的中產階級,消費這回事,最重要的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