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群“茶外行”闖入茶行業,小罐茶能走多遠?

杜國楹,這位曾先後創立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四個品牌、並被打上了“擅長行銷”標籤的創業者,

再次被認為是靠行銷與炒作而出了風頭。

第一次看見小罐茶,是在央視的一組長達3分鐘的廣告上。八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技藝製作傳承人齊上陣,聯手打造中國主流茶品類,確實讓人讚歎。當時第一感覺是——做茶的,竟也肯花大價格投央視了,而且還是這麼大手筆!

這種打著“大師作”概念、採用金屬小罐充氮包裝的小罐茶,目前有八大系列,也囊括了目前中國主流的八大類茶——普洱生、普洱熟、武夷大紅袍、西湖龍井、鐵觀音、茉莉花茶等。

王順明大師制茶

很多茶友看完央視小罐茶廣告後,覺得畫風很像8488手機。答案是肯定的,被打上了“擅長行銷”標籤的創業者——杜國楹,曾先後創立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四個品牌。

而小罐茶,正是杜國楹新的一次創業。

小罐茶背後的思路

90年代末,“背背佳”將杜國楹推至人生巔峰。年少輕狂的他,膨脹地相信自己就是下一個李嘉誠。折騰了近20年,杜國楹也開始上山採茶了。

杜國楹大刀闊斧切入茶葉市場,

確實沿續了杜國楹團隊以前操盤經驗與打法。那麼,採用金屬小罐充氮包裝,打著“大師作”概念的小罐茶,背後的思路是什麼?

首先,找到八位大師的月臺,變相降低了小罐茶進入市場的難度;其次,中國茶類快銷化發展日益迅速,小包裝茶由於自身的便攜性已日益受到茶友關注。

也許是受到了膠囊咖啡的啟發,小罐茶的小罐子,外包裝密封防潮,能給好茶相對不錯的保護。據說,為了研究這個撕蓋子,提升飲茶過程中的品位與檔次,小罐茶還找了專門的“撕膜人”去研究這個過程,整個過程花費了500萬。

初期的膠囊咖啡確實同樣獲得了用戶的認可,機器和膠囊咖啡得以大賣,但新奇之後,過高的消費價格,並未帶來想像中的便捷,膠囊咖啡銷量後續乏力。

不管怎樣,從雲南普洱到福建大紅袍,從西湖龍井到黃山毛峰,從福鼎白茶到茉莉花茶,雖然產品線單一,價格定價明朗,最終這些小罐子也算是把整個中國茶類都裝進去了。

對於追求高端、便捷、對茶不夠懂、喜歡喝茶的高端商務人士來說,小罐茶確實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對於懂茶的人來講,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大概是不可能買小罐茶的。

可以下結論的是,小罐茶定位於喝茶與不喝茶之間的人,或者可以理解為——夾縫中求生存。

比如,我想喝普洱,鄒炳良是普洱大師,但我為什麼不直接買“老同志”呢?(海灣茶業老同志,普洱品牌,鄒炳良是創始人)。80g1000元的普洱,這個價格基本可以買到市面上頂級的普洱茶了。

管道擴張下的重資產投入

從目前的管道看來,雖然幾大電商巨頭都有滲透,顯然杜國楹更看重的是線下,是因為線下是茶葉的終端銷售主場。

據透露,今年小罐茶線下店鋪年底將達到400家,實現銷售收入4億以上,(今年小罐茶預計銷售6-7億,線下銷售額將占總銷售額比重的2/3),明年預計實現1000家店鋪目標,未來可能要做到2000家。

在寸土寸金的中國,線下門店是產品銷售環節中投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茶葉的電商化發展已經呈幾何形增長。

小罐茶如此大規模的擴張線下,需要的資金必然不菲,重金投入下的市場必然將面臨更高風險。

七萬茶企,打不贏一家立頓

中國雖是茶葉種植和消費大國,但卻不是茶葉強國。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流通和銷售,整個產業被人認為是“黑暗森林”——土,奢,繁,沒價,沒標準。

源於英國的立頓紅茶1992年進入中國,五年後,就得到銷售額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成績。立頓在中國的迅速暢銷,不僅使“中國七萬家茶企敵不過一家立頓。”

目前,國內茶葉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但在國內A股市場,卻沒有一家茶葉上市公司。

英美人擅長大視野和長遠眼光,是大事所必備的正確姿態。立頓上百年全球化運營並不只體現在袋泡茶的簡單上,100多年間,兩次世界大戰,數次工業革命,多少改朝換代,多少企業興起倒閉,地球早已今非昔比,立頓的全球化堅持成就了它的成功,它的品牌。

中國茶若還是停留在傳統工藝、土著產業生態、農耕文化的所謂小資市場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甚至是將目光聚焦於包裝和媒體,賺中國人的錢,那麼等待的就只有被時代淘汰。

此外,小罐茶目前的產品線相對還是比較單一。若今後在產品研發上,小罐茶需要更快的推出適合大眾消費的低價茶,否則此輪行銷狂潮過後,小罐茶真正能走進多少用戶的生活,結果可能並不樂觀。

以上文字為 @茶友之家 原創,感謝訂閱、評論、轉發。轉載請提前聯繫本站。

初期的膠囊咖啡確實同樣獲得了用戶的認可,機器和膠囊咖啡得以大賣,但新奇之後,過高的消費價格,並未帶來想像中的便捷,膠囊咖啡銷量後續乏力。

不管怎樣,從雲南普洱到福建大紅袍,從西湖龍井到黃山毛峰,從福鼎白茶到茉莉花茶,雖然產品線單一,價格定價明朗,最終這些小罐子也算是把整個中國茶類都裝進去了。

對於追求高端、便捷、對茶不夠懂、喜歡喝茶的高端商務人士來說,小罐茶確實不失為一種選擇,但對於懂茶的人來講,如果不是出於好奇,大概是不可能買小罐茶的。

可以下結論的是,小罐茶定位於喝茶與不喝茶之間的人,或者可以理解為——夾縫中求生存。

比如,我想喝普洱,鄒炳良是普洱大師,但我為什麼不直接買“老同志”呢?(海灣茶業老同志,普洱品牌,鄒炳良是創始人)。80g1000元的普洱,這個價格基本可以買到市面上頂級的普洱茶了。

管道擴張下的重資產投入

從目前的管道看來,雖然幾大電商巨頭都有滲透,顯然杜國楹更看重的是線下,是因為線下是茶葉的終端銷售主場。

據透露,今年小罐茶線下店鋪年底將達到400家,實現銷售收入4億以上,(今年小罐茶預計銷售6-7億,線下銷售額將占總銷售額比重的2/3),明年預計實現1000家店鋪目標,未來可能要做到2000家。

在寸土寸金的中國,線下門店是產品銷售環節中投入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更何況茶葉的電商化發展已經呈幾何形增長。

小罐茶如此大規模的擴張線下,需要的資金必然不菲,重金投入下的市場必然將面臨更高風險。

七萬茶企,打不贏一家立頓

中國雖是茶葉種植和消費大國,但卻不是茶葉強國。但從種植到加工,再到流通和銷售,整個產業被人認為是“黑暗森林”——土,奢,繁,沒價,沒標準。

源於英國的立頓紅茶1992年進入中國,五年後,就得到銷售額第一、市場佔有率第一的成績。立頓在中國的迅速暢銷,不僅使“中國七萬家茶企敵不過一家立頓。”

目前,國內茶葉市場規模突破萬億元,但在國內A股市場,卻沒有一家茶葉上市公司。

英美人擅長大視野和長遠眼光,是大事所必備的正確姿態。立頓上百年全球化運營並不只體現在袋泡茶的簡單上,100多年間,兩次世界大戰,數次工業革命,多少改朝換代,多少企業興起倒閉,地球早已今非昔比,立頓的全球化堅持成就了它的成功,它的品牌。

中國茶若還是停留在傳統工藝、土著產業生態、農耕文化的所謂小資市場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甚至是將目光聚焦於包裝和媒體,賺中國人的錢,那麼等待的就只有被時代淘汰。

此外,小罐茶目前的產品線相對還是比較單一。若今後在產品研發上,小罐茶需要更快的推出適合大眾消費的低價茶,否則此輪行銷狂潮過後,小罐茶真正能走進多少用戶的生活,結果可能並不樂觀。

以上文字為 @茶友之家 原創,感謝訂閱、評論、轉發。轉載請提前聯繫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