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穿越喜馬拉雅,探尋藏南秘境(四):跨越天塹,踏入西藏

作者/獨特魅儷

整理/摩客

清晨,我在一陣濃厚的誦經聲中慢慢恢復了意識,探出帳篷,發現天已經大亮了,旁邊帳篷的喇嘛們已經做起了法式,心想,終於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

要不然,今天的誦經聲早已變成我倆的超度聲了,我們收拾好行李,一個喇嘛給我倆端來兩碗熱氣騰騰的牛肉羹,煞是感激。

臨走之前,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他們的法式,他們或是高舉手臂向下揮落,象徵著用文殊菩薩之劍砍掉無知,或將手掌壓下,也就壓掉了自己心中的貪嗔癡,或雙手相擊,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邪惡。而雙手相擊則有三層含義,一是喻示世間一切都是眾緣和合的產物;二是用掌聲代表五常,

說明一切都稍縱即逝;三是清脆的掌聲喚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驅走惡念。

雖然語言不通,也不明佛法,但我喜歡這響徹雲霄的辯經聲。喜歡這裡的氛圍,喜歡這群年輕的僧人們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姿勢,每一個表情。因為這難以言表的一舉手一投足,因為這發自內心的專注與歡笑因為這別處難見的激烈與熱情。

也許我們還應該記住這群年輕僧侶的容貌,因為在他們中間,很可能會有明日那一言九鼎、萬人敬仰的活 佛呢......

發動機響起的一刹那,我感覺自己又重新充滿了力量,儘管昨晚沒有休息好還殘留了陣陣頭痛,縱然前方還有更多的艱難險阻,既然目標是世界屋脊,留給身後的也只能是背影!

上雀兒山的途中,道路依然不堪,隨著海拔的升高,四周出現了冰蝕地貌,清晨無比清新的空氣伴隨著大雨撲面而來,

讓人精神煥發。沿途遇上很多藏民趕著自家的犛牛上山放牧,不時地將道路堵的水泄不通,在牛群眾穿梭,牧民們幫我們驅趕,並向我們翹上大拇指,我們也只有回敬一句:“謝謝!”或“紮西德勒!”這是一幅幅多麼美妙的畫卷,給人溫暖,給人奮進的力量!

隨著海拔的迅速升高,頭盔外是蒼茫浩瀚的天際,車輪下是陡峭泥濘的山路。前方的路越來越爛,車也騎的越來越慢,我們的嘴唇開始發幹、發紫,而靈魂卻在不斷地飄然上浮,與天地合一。

終於到達川藏第一險的雀兒山埡口,海拔5050米,寒風凜冽,由於這幾天我們沒有休息好,這也是我感受高反最深刻的一次,我和爽哥頭痛難當,嘴唇發紫,冷得瑟瑟發抖,但是站在高程碑前依然英姿颯爽,這就是征服苦難後壓倒一切痛苦的快感!

長年積雪高插雲霄的群峰,像跳鍋莊舞的藏族少女手中潔白如雲的哈達,變化萬千的雪山雲霧,豔麗迷人。山頂寒風冽冽,經幡遍地,風兒一遍又一遍舞起五彩的經幡。此時此刻,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五彩的經幡在風中吟誦了多少遍經文?風兒又將這誦經聲帶向何處?

在紅塵滾滾的人間呆久了,總想到那經幡飛揚的天上去走走,想念那山、那水、那人、那味道~~~內地城市,商埠林立,繁華無限,此乃人間。雀兒山頂,廣袤蒼闊,苦寒之地,卻是天上。從人間到天上,雜念在消隱,從肉身到靈魂,精神在昇華~~~

雀兒山下山途中,陡峭的山路只有三米來寬,看著前方的大貨車搖搖欲墜,真為他們捏一把汗,無法超車,也只有跟在後面龜縮前進,甚至很多時候被迫停車休息等前面的大貨車走遠了再繼續前進。

雀兒山正在修隧道,一旦路通過後,川藏第一高和第一險也就不復存在了,隧道口以上的路幾乎沒有維修保養,但對於摩托車而言已經算奢侈了,本以為隧道以下的路會有一定好轉,殊不知世上最爛的路也就是正在修的路,一直到德格的幾十公里,全是沒有鋪好路基的稀泥,加之下雨不斷,讓我們在痛苦中煎熬了四個小時,劇烈的顛簸讓人感到反胃,全身被泥漿包裹的就像防彈衣,隨著海拔降低,太陽一曬瞬間石化!!!

德格縣在藏區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稱譽。進入德格縣境,那獵獵飄舞的經幡,隨處可見的身著赤褐色服飾的僧侶,已經有了一種身入佛教勝地的感覺。在德格歷史上,境內的藏文化學者雲集。

德格坐落在金沙江支流夕曲河畔,屬典型的幹熱河谷,今天從翻越雀兒山到現在,經歷了四季,在縣城吃過午飯已經快五點鐘,焦陽似火,燥熱難當,本想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後去印經院看看,但是狹小的縣城擁堵無比,寸步難行,讓人煞是不爽,再者聽說印經院要收門票且不能拍照,於是我們放棄這一計畫,在一摩托修理店調試好車子,脫下被水泥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雨衣雨褲,準備繼續出發前往江達,爽哥擔心車裡油不夠,所以冒著大堵車的的風險掉頭回去加油,我想這一去至少是半小時,所以趁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驅車到印經院門口留張影,也表示我來過了。

德格印經院,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坐落在德格縣城文化街,是迄今全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有“藏民族文化寶庫”之稱,是藏文化的一顆明珠。

印經院構造獨特,紅牆高聳,綠樹婆娑,幽靜壯觀。靠大門一側為一樓一底,正房則為二樓、三樓,參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築風格。院內分藏版庫、紙庫、曬經樓、洗版平臺、裁紙齊書室及佛殿、經堂等。藏版庫大小共6間,約占整個建築面積的一半,印書操作也在其中,要由數百名經過培訓、挑選出來的能工巧匠刻版,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品質標準,規定十分細緻、嚴密,完成的經版字跡清晰準確,經久不變。

德格到崗托的道路依然不堪,但心情卻是無以言表的,因為在我們前方不到二十公里處,就是西藏界了!

“西藏”!!!!!!

突然展現在眼前的那兩個鮮紅碩大的漢字,伴隨著金沙江的洶湧澎湃,再次將我震懾住了,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進藏了,我平靜地對爽哥說:“恭喜你,你到西藏了!”

西藏,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不管多遠的路,都能走向成功,不論多深的痛苦,也會有回味的一天。背負前方的希望,在每一個泥濘的腳印裡,才能走得更加堅強,懷揣未來的夢想,在每一個平凡而不平淡的分分秒秒裡,才會笑得更加燦爛。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能讓自己退縮,只要夠堅強,就沒有什麼能把自己打垮,沒有拋棄人的夢想,只有拋棄夢想的人,再NB的夢想,也抵不住SB似的堅持!。

西藏,我又來了,但總要離去,我只是過客,舉起頭盔大吼一聲,我對自己說莫回頭,呼吸了這裡的空氣就已充滿力量。跨過隆隆作響的金沙江,藍天、白雲、高山、峽谷,寂靜無聲......

進入西藏,亮錚錚的柏油路代替了一切,順著山澗谷地緩緩上升,給人的感覺神似318國道剛進藏時的海通溝,無論地貌還是崖壁,甚至連彎道都顯得那麼親切。

矮拉山是317國道進藏後需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雖然海拔只有4245米,但它處於橫斷山脈金沙江和瀾滄江強烈的切割中,因此落差相當大,慢慢地走,柏油路變成了土路,晴空萬里的天上卻飄下了雨點,進入西藏後,感覺無以倫比的寧靜,矮拉山,原始、秀美、和諧,這是現今人潮湧動的318國道不可比擬的,用力呼吸凜冽清冷的空氣,感覺那股子氣穿過鼻腔而下,肺,全身,由冷而熱,漸漸的有一種熱力湧起來,好像要尋找表達的途徑,於是張開雙臂,盡可能地張開,雖然不能擁抱眼前的寧靜,可非此沒有其他更貼膚的方式了

雨突然就停了,只剩下青草和灌木在車輪下的細語,先前的微雨撩撥起了一路風塵的心,現在感覺到了碰撞,艱難呼吸的疲頓似乎稍稍找到了釋懷的理由~~~~

矮拉山的險是出了名的,曾經讓很多司機終生難忘,拆車路面、單邊放行讓無數人進退為難,山大王的悲劇時刻都有上演的可能,高原反應已是比比皆是,路滑,路爛,路掛底盤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但今天我們走到這裡,卻感覺心曠神怡,爛路也只有埡口處的三十來公里,其餘全是上好柏油路,奔跑在之字的山路上,一直峰迴路轉很是愜意!山體秀美、大氣,望藍天,賞白雲,觀雪峰,聽藏歌真是一路興奮!!

下山途中遇見一對騎單車的小倆口,這是我們在317遇見的唯一兩位騎車進藏的,相比318絡繹不絕的盲目跟風以至氾濫成災,川藏北線至今還保存著它本身的面目以及對神秘西藏的真正含義,不知道若干年後,等路修好了,會不會又變成另外一個318?

矮拉山下山途中的白塔和瑪尼石~~

下到山底,在公路和一條河匯合的地方,出現了許多紅色的小木屋,這就是江達瓦拉五明佛學院,和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屬同一傳承,不過這裡的規模要小的多,就猶如孫子和爺爺。

何為“五明”:一是“聲明”,精通語言文字者為聲明。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藝技術。三是“醫方明”,明治病的各種醫術。四是“因明”,明鑒別、考定正邪真偽之理法。五是“內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經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經典為內明。

下午八點到江達後,趁著天還沒黑,首先找到加油站溫飽馬兒,由於中午爽哥在德格來回穿梭在被堵的水泄不通的縣城裡面,欲加油卻未遂,而現在我們都擔心這19升的大郵箱依然不能滿足馬兒的食欲。所以先加滿油才是硬道理,這裡已經是西藏了,摩托車加油是不能開進站直接加的,要將車停在站外,先登記三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開好票,才能用桶加上指定金額的油,然後倒進郵箱,這樣一來就不能準確地估計加多少剛剛滿,之後的行程也都是這樣,所以跑西藏大油箱也能發揮相對的作用。加滿油後,看看自己的一身行頭,驕傲地將雀兒山的稀泥帶到了西藏,車身至少增加了二十斤的重量,必須找個洗車的打扮打扮,免得剛進入西藏的門戶就給別人的印象是成都人就像討口的.

雖然內心彷徨,表面也要風光吧,一個小時的沖刷,新車進城,多有面子!然後找吃找住,今晚,也是我們出行以來睡的最踏實的一晚。

第五天:江達-妥壩-昌都 236KM

今天將是休整的一天,到昌都全程只有兩百多公里,並且都是柏油路,預計下午三四點鐘便可以到達昌都,如果繼續前行的話,將是一百多公里不明情況的路到318國道的邦達鎮,況且邦達海拔高,住宿也很少,若是再繼續前行又是100公里翻越業拉山和怒江天險才能到達八宿縣,所以今天的行程其實不好安排,心想出門已經五天了,一直處於神經緊繃的摸爬滾打中,今天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早點到昌都休整休整,逛逛西藏六大地區之一的行政中心以及遠近馳名的強巴林寺,還可以採購一些路上必須的食物及裝備。

早上我們睡到八點才不慌不忙地起床收拾,一出門依然是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從江達到妥壩要翻越兩座四千米以上的山,雪集拉山和宗拉夷山,這依然是金沙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山上植被稀疏,沒有喬木,只零星著一些蒿草和灌木。這裡的山體是紅色的,遍佈大塊巨型的紅色岩石,是世界上最高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年輕的青藏高原在地殼運動中逐漸隆升的證明和記錄。山上常常發現貝殼、魚類、兩栖爬行類動物以及恐龍的化石——比滄海桑田還傳奇,這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脈很久以前居然是海洋!

兩個大男人玩對處!!對於出門幾天連母豬都沒有看見一頭的我倆,有時大眼對小眼也是種樂趣~~~~

路碑其實是對行者精神力量的一種見證,也是讓行者對築路工人的無限敬仰,317國道1144KM,痛快的痛死不了!

繼續上坡,離開江達界,已進入了昌都範圍,不久便到了宗拉夷山埡口,寒風肆掠,刮在經幡上獵獵作響。然而,每當我一次次將高程碑踩在腳下時,那種感覺是無法形容的,這是自己先前的付出得到了回報的成就感,和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的讚歎!!所有這一切只有你親身體會到了才能明白。我愛上坡!我愛挑戰!

下山途中,屁股已經磨出了繭,尋一處漂亮的花海休憩片刻,順便上演一齣哥哥瘋狂自拍!!

順著新317國道出發,一路上好的柏油路,很快便與紮曲匯合,國道一直跟著紮曲緩緩向下,經過一段很長的峽谷,名副其實的高山深谷一線天,發動機的聲音碰闖在兩岸絕壁上,生怕它會合攏,我們也只有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才不會讓內心感到恐懼,每當將車停在稍稍安全點的地方為拍幾張照片的時候,都生怕頭頂的石頭掉下來。果不其然,當我們到達昌都後,第二天便聽說晚上的一場大雨致使這段峽谷發生塌方,交通阻斷了五天之久。

瀾滄江支流,紮曲田園風光

紮曲田園全景接片

紮曲田園風光

下午四點到達昌都,詢問當地人確定到邦達的170公里路段暢通無阻,但我們還是決定不再前行了,就地休整一下,也可以細細品味藏東門戶昌都了。昌都市區海拔3300米,紮曲、昂曲在此匯合為瀾滄江,屬典型幹熱河谷氣候,烈日當空,燥熱難當,我們在城裡盤旋了一個小時,被烈日烤的焦頭爛額,也沒有找到一家合適的旅館,因為街道狹小擁擠,大多數旅館都不能放車,最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住酒店吧!既然是休整就該腐敗一把,因為接下來睡好覺的機會不多了。安頓好後,我們輕裝上陣,改頭換面過後讓酒店的美女服務員都忍不住多瞧了我們兩眼,心想這就是剛才騎摩托那兩個討口子嗎?

遊走在昌都城的大街小巷,作為西藏六大地區之一的行政中心,繁華背後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髒亂差,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相比八一、澤當、日喀則,頗有遜色。

來了昌都肯定要去瞧瞧遠近馳名的強巴林寺,強巴林寺,位於昌都馬拉山上,距市區很近,藏東第一大寺,寺內主供未來佛強巴佛(即彌勒佛)而得名,強巴林寺是西藏最大寺廟之一,僧人眾多,是西藏駐寺僧人最多的寺廟之一。從清朝康熙帝開始,該寺主要活佛受歷代皇帝的冊封。寺內至今保存有康熙頒發給帕巴拉活佛的銅印。以及乾隆帝為昌都寺書贈“祝厘寺”的匾額。強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紮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轄周圍小寺70座。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傑為該寺第一大活佛,現已轉世至11世。

可惜我們來到強巴林寺的時候,寺廟正在翻修,一派蕭條景象,對於不懂佛法的我們而言,拍張照,來個到此一遊也算滿載而歸了!

未完待續,後面更精彩~~~~~

車也騎的越來越慢,我們的嘴唇開始發幹、發紫,而靈魂卻在不斷地飄然上浮,與天地合一。

終於到達川藏第一險的雀兒山埡口,海拔5050米,寒風凜冽,由於這幾天我們沒有休息好,這也是我感受高反最深刻的一次,我和爽哥頭痛難當,嘴唇發紫,冷得瑟瑟發抖,但是站在高程碑前依然英姿颯爽,這就是征服苦難後壓倒一切痛苦的快感!

長年積雪高插雲霄的群峰,像跳鍋莊舞的藏族少女手中潔白如雲的哈達,變化萬千的雪山雲霧,豔麗迷人。山頂寒風冽冽,經幡遍地,風兒一遍又一遍舞起五彩的經幡。此時此刻,是風動?幡動?還是心動?五彩的經幡在風中吟誦了多少遍經文?風兒又將這誦經聲帶向何處?

在紅塵滾滾的人間呆久了,總想到那經幡飛揚的天上去走走,想念那山、那水、那人、那味道~~~內地城市,商埠林立,繁華無限,此乃人間。雀兒山頂,廣袤蒼闊,苦寒之地,卻是天上。從人間到天上,雜念在消隱,從肉身到靈魂,精神在昇華~~~

雀兒山下山途中,陡峭的山路只有三米來寬,看著前方的大貨車搖搖欲墜,真為他們捏一把汗,無法超車,也只有跟在後面龜縮前進,甚至很多時候被迫停車休息等前面的大貨車走遠了再繼續前進。

雀兒山正在修隧道,一旦路通過後,川藏第一高和第一險也就不復存在了,隧道口以上的路幾乎沒有維修保養,但對於摩托車而言已經算奢侈了,本以為隧道以下的路會有一定好轉,殊不知世上最爛的路也就是正在修的路,一直到德格的幾十公里,全是沒有鋪好路基的稀泥,加之下雨不斷,讓我們在痛苦中煎熬了四個小時,劇烈的顛簸讓人感到反胃,全身被泥漿包裹的就像防彈衣,隨著海拔降低,太陽一曬瞬間石化!!!

德格縣在藏區享有“雪山下的文化古城”的稱譽。進入德格縣境,那獵獵飄舞的經幡,隨處可見的身著赤褐色服飾的僧侶,已經有了一種身入佛教勝地的感覺。在德格歷史上,境內的藏文化學者雲集。

德格坐落在金沙江支流夕曲河畔,屬典型的幹熱河谷,今天從翻越雀兒山到現在,經歷了四季,在縣城吃過午飯已經快五點鐘,焦陽似火,燥熱難當,本想找個地方住下來,然後去印經院看看,但是狹小的縣城擁堵無比,寸步難行,讓人煞是不爽,再者聽說印經院要收門票且不能拍照,於是我們放棄這一計畫,在一摩托修理店調試好車子,脫下被水泥包裹的嚴嚴實實的雨衣雨褲,準備繼續出發前往江達,爽哥擔心車裡油不夠,所以冒著大堵車的的風險掉頭回去加油,我想這一去至少是半小時,所以趁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驅車到印經院門口留張影,也表示我來過了。

德格印經院,總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000餘平方米,坐落在德格縣城文化街,是迄今全國最大的藏文印經院,有“藏民族文化寶庫”之稱,是藏文化的一顆明珠。

印經院構造獨特,紅牆高聳,綠樹婆娑,幽靜壯觀。靠大門一側為一樓一底,正房則為二樓、三樓,參差有致,系典型的藏式建築風格。院內分藏版庫、紙庫、曬經樓、洗版平臺、裁紙齊書室及佛殿、經堂等。藏版庫大小共6間,約占整個建築面積的一半,印書操作也在其中,要由數百名經過培訓、挑選出來的能工巧匠刻版,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品質標準,規定十分細緻、嚴密,完成的經版字跡清晰準確,經久不變。

德格到崗托的道路依然不堪,但心情卻是無以言表的,因為在我們前方不到二十公里處,就是西藏界了!

“西藏”!!!!!!

突然展現在眼前的那兩個鮮紅碩大的漢字,伴隨著金沙江的洶湧澎湃,再次將我震懾住了,這已經是我第三次進藏了,我平靜地對爽哥說:“恭喜你,你到西藏了!”

西藏,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不管多遠的路,都能走向成功,不論多深的痛苦,也會有回味的一天。背負前方的希望,在每一個泥濘的腳印裡,才能走得更加堅強,懷揣未來的夢想,在每一個平凡而不平淡的分分秒秒裡,才會笑得更加燦爛。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能讓自己退縮,只要夠堅強,就沒有什麼能把自己打垮,沒有拋棄人的夢想,只有拋棄夢想的人,再NB的夢想,也抵不住SB似的堅持!。

西藏,我又來了,但總要離去,我只是過客,舉起頭盔大吼一聲,我對自己說莫回頭,呼吸了這裡的空氣就已充滿力量。跨過隆隆作響的金沙江,藍天、白雲、高山、峽谷,寂靜無聲......

進入西藏,亮錚錚的柏油路代替了一切,順著山澗谷地緩緩上升,給人的感覺神似318國道剛進藏時的海通溝,無論地貌還是崖壁,甚至連彎道都顯得那麼親切。

矮拉山是317國道進藏後需要翻越的第一座高山,雖然海拔只有4245米,但它處於橫斷山脈金沙江和瀾滄江強烈的切割中,因此落差相當大,慢慢地走,柏油路變成了土路,晴空萬里的天上卻飄下了雨點,進入西藏後,感覺無以倫比的寧靜,矮拉山,原始、秀美、和諧,這是現今人潮湧動的318國道不可比擬的,用力呼吸凜冽清冷的空氣,感覺那股子氣穿過鼻腔而下,肺,全身,由冷而熱,漸漸的有一種熱力湧起來,好像要尋找表達的途徑,於是張開雙臂,盡可能地張開,雖然不能擁抱眼前的寧靜,可非此沒有其他更貼膚的方式了

雨突然就停了,只剩下青草和灌木在車輪下的細語,先前的微雨撩撥起了一路風塵的心,現在感覺到了碰撞,艱難呼吸的疲頓似乎稍稍找到了釋懷的理由~~~~

矮拉山的險是出了名的,曾經讓很多司機終生難忘,拆車路面、單邊放行讓無數人進退為難,山大王的悲劇時刻都有上演的可能,高原反應已是比比皆是,路滑,路爛,路掛底盤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但今天我們走到這裡,卻感覺心曠神怡,爛路也只有埡口處的三十來公里,其餘全是上好柏油路,奔跑在之字的山路上,一直峰迴路轉很是愜意!山體秀美、大氣,望藍天,賞白雲,觀雪峰,聽藏歌真是一路興奮!!

下山途中遇見一對騎單車的小倆口,這是我們在317遇見的唯一兩位騎車進藏的,相比318絡繹不絕的盲目跟風以至氾濫成災,川藏北線至今還保存著它本身的面目以及對神秘西藏的真正含義,不知道若干年後,等路修好了,會不會又變成另外一個318?

矮拉山下山途中的白塔和瑪尼石~~

下到山底,在公路和一條河匯合的地方,出現了許多紅色的小木屋,這就是江達瓦拉五明佛學院,和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屬同一傳承,不過這裡的規模要小的多,就猶如孫子和爺爺。

何為“五明”:一是“聲明”,精通語言文字者為聲明。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藝技術。三是“醫方明”,明治病的各種醫術。四是“因明”,明鑒別、考定正邪真偽之理法。五是“內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經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經典為內明。

下午八點到江達後,趁著天還沒黑,首先找到加油站溫飽馬兒,由於中午爽哥在德格來回穿梭在被堵的水泄不通的縣城裡面,欲加油卻未遂,而現在我們都擔心這19升的大郵箱依然不能滿足馬兒的食欲。所以先加滿油才是硬道理,這裡已經是西藏了,摩托車加油是不能開進站直接加的,要將車停在站外,先登記三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開好票,才能用桶加上指定金額的油,然後倒進郵箱,這樣一來就不能準確地估計加多少剛剛滿,之後的行程也都是這樣,所以跑西藏大油箱也能發揮相對的作用。加滿油後,看看自己的一身行頭,驕傲地將雀兒山的稀泥帶到了西藏,車身至少增加了二十斤的重量,必須找個洗車的打扮打扮,免得剛進入西藏的門戶就給別人的印象是成都人就像討口的.

雖然內心彷徨,表面也要風光吧,一個小時的沖刷,新車進城,多有面子!然後找吃找住,今晚,也是我們出行以來睡的最踏實的一晚。

第五天:江達-妥壩-昌都 236KM

今天將是休整的一天,到昌都全程只有兩百多公里,並且都是柏油路,預計下午三四點鐘便可以到達昌都,如果繼續前行的話,將是一百多公里不明情況的路到318國道的邦達鎮,況且邦達海拔高,住宿也很少,若是再繼續前行又是100公里翻越業拉山和怒江天險才能到達八宿縣,所以今天的行程其實不好安排,心想出門已經五天了,一直處於神經緊繃的摸爬滾打中,今天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早點到昌都休整休整,逛逛西藏六大地區之一的行政中心以及遠近馳名的強巴林寺,還可以採購一些路上必須的食物及裝備。

早上我們睡到八點才不慌不忙地起床收拾,一出門依然是藍天白雲晴空萬里,從江達到妥壩要翻越兩座四千米以上的山,雪集拉山和宗拉夷山,這依然是金沙江與瀾滄江的分水嶺。山上植被稀疏,沒有喬木,只零星著一些蒿草和灌木。這裡的山體是紅色的,遍佈大塊巨型的紅色岩石,是世界上最高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年輕的青藏高原在地殼運動中逐漸隆升的證明和記錄。山上常常發現貝殼、魚類、兩栖爬行類動物以及恐龍的化石——比滄海桑田還傳奇,這海拔四千多米的大山脈很久以前居然是海洋!

兩個大男人玩對處!!對於出門幾天連母豬都沒有看見一頭的我倆,有時大眼對小眼也是種樂趣~~~~

路碑其實是對行者精神力量的一種見證,也是讓行者對築路工人的無限敬仰,317國道1144KM,痛快的痛死不了!

繼續上坡,離開江達界,已進入了昌都範圍,不久便到了宗拉夷山埡口,寒風肆掠,刮在經幡上獵獵作響。然而,每當我一次次將高程碑踩在腳下時,那種感覺是無法形容的,這是自己先前的付出得到了回報的成就感,和對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的讚歎!!所有這一切只有你親身體會到了才能明白。我愛上坡!我愛挑戰!

下山途中,屁股已經磨出了繭,尋一處漂亮的花海休憩片刻,順便上演一齣哥哥瘋狂自拍!!

順著新317國道出發,一路上好的柏油路,很快便與紮曲匯合,國道一直跟著紮曲緩緩向下,經過一段很長的峽谷,名副其實的高山深谷一線天,發動機的聲音碰闖在兩岸絕壁上,生怕它會合攏,我們也只有風馳電掣般的速度才不會讓內心感到恐懼,每當將車停在稍稍安全點的地方為拍幾張照片的時候,都生怕頭頂的石頭掉下來。果不其然,當我們到達昌都後,第二天便聽說晚上的一場大雨致使這段峽谷發生塌方,交通阻斷了五天之久。

瀾滄江支流,紮曲田園風光

紮曲田園全景接片

紮曲田園風光

下午四點到達昌都,詢問當地人確定到邦達的170公里路段暢通無阻,但我們還是決定不再前行了,就地休整一下,也可以細細品味藏東門戶昌都了。昌都市區海拔3300米,紮曲、昂曲在此匯合為瀾滄江,屬典型幹熱河谷氣候,烈日當空,燥熱難當,我們在城裡盤旋了一個小時,被烈日烤的焦頭爛額,也沒有找到一家合適的旅館,因為街道狹小擁擠,大多數旅館都不能放車,最後一不做二不休乾脆住酒店吧!既然是休整就該腐敗一把,因為接下來睡好覺的機會不多了。安頓好後,我們輕裝上陣,改頭換面過後讓酒店的美女服務員都忍不住多瞧了我們兩眼,心想這就是剛才騎摩托那兩個討口子嗎?

遊走在昌都城的大街小巷,作為西藏六大地區之一的行政中心,繁華背後更多的是不為人知的髒亂差,因為交通不便的原因,相比八一、澤當、日喀則,頗有遜色。

來了昌都肯定要去瞧瞧遠近馳名的強巴林寺,強巴林寺,位於昌都馬拉山上,距市區很近,藏東第一大寺,寺內主供未來佛強巴佛(即彌勒佛)而得名,強巴林寺是西藏最大寺廟之一,僧人眾多,是西藏駐寺僧人最多的寺廟之一。從清朝康熙帝開始,該寺主要活佛受歷代皇帝的冊封。寺內至今保存有康熙頒發給帕巴拉活佛的銅印。以及乾隆帝為昌都寺書贈“祝厘寺”的匾額。強巴林寺有五大活佛世系,十二個紮倉,僧人最多時達5000餘人,並轄周圍小寺70座。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帕巴拉·格列朗傑為該寺第一大活佛,現已轉世至11世。

可惜我們來到強巴林寺的時候,寺廟正在翻修,一派蕭條景象,對於不懂佛法的我們而言,拍張照,來個到此一遊也算滿載而歸了!

未完待續,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