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師課堂”反覆運算“雙師課堂”?中小學課堂新模式浮出水面

去年剛剛“走紅”的“雙師課堂”,如今有可能被“網師課堂”所“反覆運算”。昨天下午,在CCtalk合作夥伴大會中小幼專場暨英語週報戰略合作發佈會上,滬江旗下即時互動教育平臺CCtalk首度提出“網師課堂”新概念,

創建中小學教育領域課堂新模式。

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在大會開場致辭中說道,人人為師的時代正在到來,互聯網平臺讓優秀的老師傳播更多知識,優秀的老師會影響和教育更多優秀學生,沒有人會因為上不了學而發愁。CCtalk打造的“網師課堂”,將為K12領域的教育變革送去一股清爽春風,讓學生們輕鬆學、快樂學、公平學。

其實,在過去的一年時間裡,CCtalk一直在塑造“網師”的概念。“我們發現在CCtalk這個開放的平臺上,有一個群體正在悄然崛起,有人把這個群體稱作‘知識網紅’。但是,在滬江眼裡,他們是重新定義線上課堂的‘網師’。”滬江合夥人、CCtalk總裁陸堅如是說。

那麼,如何定義“網師”?據稱,網師主要是指那些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教學,

並能在平臺上獲得持續的收入,能在教學過程中收穫尊嚴和樂趣、擁有獨立人格的群體。

正如Apple Itunes能夠讓獨立音樂人可以不依附唱片公司來發行自己的音樂、App Store能夠讓獨立開發者可以不加入軟體公司來開發和銷售自己的軟體一樣,滬江CCtalk顯然希望能夠成為線上教育領域的Apple Itunes或者App Store,通過吸引和彙聚獨立知識傳授和分享者,最終構建為網師提供功能全面的線上課堂與超值回報的教育平臺。

據稱,CCtalk通過“直播+錄播+互動”方式還原真實課堂教學場景,並且從課前預告、課件發佈,到課中直播、白板答題卡、舉手上麥互動,再到課後課程重播、作業、行銷收費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因此,彙聚在CCtalk平臺上的“網師”人數達到1萬多人。

隨著“網師”群體人數的逐漸增加,市場細分開始逐步凸顯,K12必然成為CCtalk亟待開拓的新領域。這也是CCtalk舉辦中小幼合作夥伴專場大會的根本原因。

據稱,著名作家、語文教育改革者葉開,科雅數學創始人谷運增,文蘇教育創始人蘇楠楠,堅持星球創始人程龍等大咖都相繼轉型至中小幼教育領域。

事實上,中小幼教育領域市場規模頗為可觀。蘇州獨立教師、知名教育專欄作家史金霞老師,

曾經是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獲得者、第二屆華文領讀者大獎獲得者。2016年12月開始在CCtalk開設網師課堂,先後推出了《跟史老師從小讀到大》、《史金霞之中學讀寫課》等6門課程,受到全國各地的中學生歡迎,兩個月收入超過150萬。

但是,伏彩瑞卻希望將“網師”定型為“網師課堂”模式,讓教輔社、培訓機構、個人名師等優秀教學內容生產者轉型成為“網師”,並從根本上解決各地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實際上,滬江CCtalk的“網師課堂”早已進入邊遠地區的中小學校。對此,伏彩瑞充滿自豪:“當時,CCtalk還處於半成品階段。但是,邊遠地區學校的師生們迫切需要優質教育資源。於是,滬江誕生了一個計畫——互+計畫。在過去的一年中,滬江CCtalk的“網師”已經幫助了超過1000多所學校。實踐證明,只有互聯網才能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培養一名教師,並派到山區去,既不能量產,又難以長期堅持。然而,互聯網能否讓優秀的教師長期‘待’下去。”

伏彩瑞認為,教育應該是具備大規模複雜交互的體驗,並且具有極強的普惠性。因此,教育一定是滿足多數人的需求,而不是少數人的要求。同時,教育的體驗很重要,針對教育的特性,滬江CCtalk方才正式提出 “網師課堂”的概念及模式。

從2015年9月開始,淮安外國語學校聯合滬江進行八門第二外語課程的學習,採用“網師課堂”的全新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網上老師錄製的課件為教材,在多終端上利用課件進行日常自主學習。隨後,通過CCtalk直播課,再由教師線上授課、答疑解惑。課程結束後,線上教師會佈置作業,再由淮安外國語學校的教師進行線下課業輔導。此外,學校還組織社團活動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增強學習效率。

不過,淮安外國語學校“錄播課自學+直播課互動+學校老師輔導+社團沉澱”的學習路徑,只是“網師課堂”的一種教學形式。據稱,“網師課堂”不僅打通了線上、線下教學,而且實現了“網師+線下老師/家長群體助理/學生助理”等“1+N”的輔導模式,適用於多種學習場景。

目前,“網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逐步進入三、四線城市的學校,河北、浙江、安徽、湖北等十多個省份的學校率先引進了“網師課堂”。與“雙師課堂”相比,“網師課堂”不僅提供了共用的教學平臺,而且還提供了共用的優質師資。

不難看出,“網師課堂”在改變教師教學形式的同時,也在逐漸改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正如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在之前的“網師大會”所言:“人人為師的時代會到來,那時沒有人會因為上不了學而發愁。互聯網平

台讓優秀老師傳播更多的知識,優秀的老師會影響和教育更多優秀學生,那麼全民族的素質會提高,十年之後,中國夢實現了。”

並從根本上解決各地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

實際上,滬江CCtalk的“網師課堂”早已進入邊遠地區的中小學校。對此,伏彩瑞充滿自豪:“當時,CCtalk還處於半成品階段。但是,邊遠地區學校的師生們迫切需要優質教育資源。於是,滬江誕生了一個計畫——互+計畫。在過去的一年中,滬江CCtalk的“網師”已經幫助了超過1000多所學校。實踐證明,只有互聯網才能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公平的問題。因為培養一名教師,並派到山區去,既不能量產,又難以長期堅持。然而,互聯網能否讓優秀的教師長期‘待’下去。”

伏彩瑞認為,教育應該是具備大規模複雜交互的體驗,並且具有極強的普惠性。因此,教育一定是滿足多數人的需求,而不是少數人的要求。同時,教育的體驗很重要,針對教育的特性,滬江CCtalk方才正式提出 “網師課堂”的概念及模式。

從2015年9月開始,淮安外國語學校聯合滬江進行八門第二外語課程的學習,採用“網師課堂”的全新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以網上老師錄製的課件為教材,在多終端上利用課件進行日常自主學習。隨後,通過CCtalk直播課,再由教師線上授課、答疑解惑。課程結束後,線上教師會佈置作業,再由淮安外國語學校的教師進行線下課業輔導。此外,學校還組織社團活動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增強學習效率。

不過,淮安外國語學校“錄播課自學+直播課互動+學校老師輔導+社團沉澱”的學習路徑,只是“網師課堂”的一種教學形式。據稱,“網師課堂”不僅打通了線上、線下教學,而且實現了“網師+線下老師/家長群體助理/學生助理”等“1+N”的輔導模式,適用於多種學習場景。

目前,“網師課堂”的教學模式逐步進入三、四線城市的學校,河北、浙江、安徽、湖北等十多個省份的學校率先引進了“網師課堂”。與“雙師課堂”相比,“網師課堂”不僅提供了共用的教學平臺,而且還提供了共用的優質師資。

不難看出,“網師課堂”在改變教師教學形式的同時,也在逐漸改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正如滬江創始人兼CEO伏彩瑞在之前的“網師大會”所言:“人人為師的時代會到來,那時沒有人會因為上不了學而發愁。互聯網平

台讓優秀老師傳播更多的知識,優秀的老師會影響和教育更多優秀學生,那麼全民族的素質會提高,十年之後,中國夢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