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提升內向聽障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江陰中山北路惠耳助聽器

大福8個月做耳蝸手術,現在開機五年,剛進入幼稚園大班。

作為一個內向的孩子,他在社會交往方面是比較羞怯和被動的,在進入幼稚園之前,基本沒有固定的同齡玩伴。剛入園時,看到老師回饋的照片和視頻,讓人覺得又好氣又好笑:別的孩子哭歸哭,但老師帶著進行活動的時候還是很積極的;大福雖然從來不哭,可是每次老師視頻裡的他都是一臉高冷,雙手插在兜裡,站得遠遠的看別的孩子遊戲,樣子就像領導來視察似的。
那個時候我真擔心:他到底何時才能融入這個集體呀?

現在兩年多過去了,我的擔心已經隨著孩子的成長煙消雲散。雖然還是羞怯而被動,但大福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集體,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在老師和同學中,儼然已經是一個頗受歡迎的孩子了。每年的學期評估中,雖然比不上那些活潑開朗的孩子,但在社會交往方面,我已經完全不擔心他會被其他孩子排斥孤立了。

群聊中經常看到很多家長有類似的擔心:孩子無法融入集體怎麼辦?孩子不會交朋友怎麼辦?孩子和小朋友產生矛盾怎麼處理?這裡我想聊聊我們的經歷,分享給焦慮的爸媽們。

一 、儘早進入融合環境,避免心理特殊化

雖然大福康復的狀態比較理想,在進入幼稚園的時候已經具備了和同齡孩子相當的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但畢竟雙側耳蝸是很顯眼的設備,昭示著他和別的小朋友的不一樣。

在剛進入幼稚園的時候,我也準備了長長的感言,想跟大福的老師、同學家長介紹孩子的情況、耳蝸的常識,以及提醒幼稚園的小朋友們不要隨意觸碰孩子的設備。可是跟幼稚園的老師說了之後,老師說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在小小孩的世界裡,他們關注的重心是自己,是很難意識到別人跟自己的差異的。如果提前說明,反而會引發孩子們的好奇心,
起到反作用。事實證明,老師的觀點是對的。現在大福已經上了大班,同學大多都是從小小班起就一直跟他在一起的,雖然現在也逐漸認識到了大福跟他們不一樣(頭上永遠戴著兩隻耳蝸),可在他們看來,這就是大福的一部分,他們習慣並且接受這樣的不同。大福也很少向我回饋誰要動他的耳蝸,即使偶爾有孩子好奇觸碰,他也能夠自己處理。

所以,我覺得如果想要孩子更好地融入健聽的群體,

儘早融入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經常遇到一些家長,孩子小的時候擔心能力達不到不敢送普幼,到了中班和大班的時候再想轉入普通幼稚園就讀,由於中途插班、同班孩子有排外心理或好奇心重等緣故,增加了心理融合的難度。加之孩子長時間在康復學校不習慣普幼師生的交流方式等,錯過了孩子最佳的融入主流時機,為上小學的不適應埋下了隱患。現在的孩子早干預早康復的很多,基本上到三歲入園階段都能具備相應的自理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只要條件允許,儘早融入普通幼稚園,不但從語言環境上能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刺激,從心理發育和社會能力的培養上,也會帶來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共情能力,做好情感引導

前面提到,大福是個比較內向羞怯的孩子,但感情豐富細膩,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很注意培養他的共情能力。比如,不可以隨意攀折花木,不能傷害小動物,學會體察他人的感受,並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在這方面,情感引導的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在孩子的成長中,做到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

語言康復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容易出現這樣一個傾向,對具體的東西傳授的比較多,比如蘋果、冰箱、學校;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方的、圓的、尖尖的。而對抽象一些的概念則很少去講,比如什麼是憤怒?什麼是緊張?什麼是守時?什麼是誠信?在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的時候,也很難做到先肯定孩子的情緒,再分析行為中的問題,並說出自己的期望。

舉個例子:當大福想要什麼東西而沒有得到滿足,哭鬧不休的時候,我會做三件事:首先等他情緒平靜下來進行積極的溝通,肯定他的情緒,比如:“剛才媽媽沒有滿足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感到非常失望?”或者:“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媽媽沒有給你xx,對嗎?”當能準確的定義孩子當下的情緒,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情緒反而會平復的比較快。接下來,我會問:“你希望媽媽怎麼做?”或者:“你覺得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也許是不符合大人期望的),再通過肯定、部分肯定、討論更優的解決方案等方法,引導孩子的行為。最後,我會說出自己的期望:“你剛才說的辦法不錯,不過媽媽覺得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可以。。。” 這樣,孩子在交流中獲得了情感的滿足,語言溝通的能力也隨之提升,在自己和小夥伴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應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

記得大福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會在憤怒的時候攻擊我,家人對此都非常生氣,說這麼小就知道打媽媽,不管教大起來怎麼得了!我則頂著家人說我“溺愛”孩子的大帽子,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當他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除非特別必要的時候,我一般不打回去,而是告訴他:“我能感受到你的情緒,你現在很憤怒。但是通過打媽媽的方式表達是不對的,因為媽媽會疼,而且很傷心。我希望下次你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時候,能通過更好的方式表達,不要攻擊別人。”今天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他曾有的那些被老人詬病的行為已經都消失了。

三、正確認識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

在建立社交關係方面,正確認識孩子是哪種類型,非常重要。比如大福是個性格被動的孩子,跟外向開朗的孩子相比,很難主動去開拓一段關係。但這樣的性格也有它的優點,比如他感情細膩:能體察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主動説明別人。在幼稚園,他會主動幫助老師去做一些擦桌子、掃地、擺杯子之類的工作,而且從來沒有跟別的孩子發生過肢體衝突,還很會體貼和照顧別人的感受,因此在班裡頗受女孩子的喜歡。作為家長,能正確認識到孩子性格的優缺點,幫助他去施展自己的長處,不強迫孩子必須改進短處,接納孩子之所以成為他自己的特徵,對於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和自信非常有幫助。

針對大福這樣的性格,我的原則是:不要求他積極主動地去建立關係,但要學會如何在實踐中維繫和發展關係。

舉個例子。有一次,大福跟他的好朋友天天鬧了彆扭。當我趕到的時候,兩個小傢伙都跌倒在地,大哭不止。我詢問起因,小傢伙只是哭,不肯說原因。後來才生氣的說:“我要把我自行車的輔助輪卸了!” 我一聽,就知道剛才的事故跟他有關。等到他情緒慢慢平復,我幫助他梳理了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知道是兩個小傢伙騎著自行車在賽車,天天超過了他,他緊追上去,貼得太近又加上拐彎,他自行車的輔助輪剮蹭到了對方的自行車,因為速度太快,兩個人都失去了重心,跌倒了。他對自己的行為應該是有自責的,但又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因此遷怒於自行車的輔助輪。

對事情的始末心裡有了數,回到家,我就開始遊說他去給天天道歉。一開始,大福說什麼也不肯去,顧左右而言他:“天天應該都睡了吧” “我們下次再說吧” “我現在不想出去了” 等等,找了諸多藉口。後來,我開導他說:“最近國學共讀,論語裡不是說過“過則勿憚改”嗎?這意思就是說,做錯了事,不要害怕改正,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呀。” 他聽到這話低下了頭,我順勢又給他一個臺階:“上次天天來咱們家做客,走的時候不是忘了你送他的禮物嗎?我們去給天天送禮物好不好?” 有了藉口,大福興奮起來,同意去天天家了。到了天天家裡,兩個孩子見了面都很高興,不開心的事情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又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回到家,我問他:“你現在感覺開心嗎?” 大福非常肯定的說:“媽媽,我覺得很高興,以後我知道了,有了錯就不能怕改正。” 我想,這不僅僅是對“過則勿憚改”這五個字的理解和實踐,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克服自己天性中的弱點,實現對自我的小小突破,是一件有成就感,快樂的事。

轉自耳朵樹(大福媽媽)

江陰中山北路惠耳聽力服務中心位址:江陰中山北路43號

現在的孩子早干預早康復的很多,基本上到三歲入園階段都能具備相應的自理能力和語言溝通能力,只要條件允許,儘早融入普通幼稚園,不但從語言環境上能給孩子一個正向的刺激,從心理發育和社會能力的培養上,也會帶來積極的作用。

二、培養共情能力,做好情感引導

前面提到,大福是個比較內向羞怯的孩子,但感情豐富細膩,因此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很注意培養他的共情能力。比如,不可以隨意攀折花木,不能傷害小動物,學會體察他人的感受,並接納自己的不良情緒。在這方面,情感引導的方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認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在孩子的成長中,做到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效。

語言康復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容易出現這樣一個傾向,對具體的東西傳授的比較多,比如蘋果、冰箱、學校;紅色的、綠色的、藍色的;方的、圓的、尖尖的。而對抽象一些的概念則很少去講,比如什麼是憤怒?什麼是緊張?什麼是守時?什麼是誠信?在孩子出現行為偏差的時候,也很難做到先肯定孩子的情緒,再分析行為中的問題,並說出自己的期望。

舉個例子:當大福想要什麼東西而沒有得到滿足,哭鬧不休的時候,我會做三件事:首先等他情緒平靜下來進行積極的溝通,肯定他的情緒,比如:“剛才媽媽沒有滿足你的想法,你是不是感到非常失望?”或者:“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媽媽沒有給你xx,對嗎?”當能準確的定義孩子當下的情緒,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孩子會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情緒反而會平復的比較快。接下來,我會問:“你希望媽媽怎麼做?”或者:“你覺得我們用什麼方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時(也許是不符合大人期望的),再通過肯定、部分肯定、討論更優的解決方案等方法,引導孩子的行為。最後,我會說出自己的期望:“你剛才說的辦法不錯,不過媽媽覺得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還可以。。。” 這樣,孩子在交流中獲得了情感的滿足,語言溝通的能力也隨之提升,在自己和小夥伴之間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自然的應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

記得大福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會在憤怒的時候攻擊我,家人對此都非常生氣,說這麼小就知道打媽媽,不管教大起來怎麼得了!我則頂著家人說我“溺愛”孩子的大帽子,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當他出現攻擊行為的時候,除非特別必要的時候,我一般不打回去,而是告訴他:“我能感受到你的情緒,你現在很憤怒。但是通過打媽媽的方式表達是不對的,因為媽媽會疼,而且很傷心。我希望下次你感受到這種情緒的時候,能通過更好的方式表達,不要攻擊別人。”今天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發現,不知不覺中他曾有的那些被老人詬病的行為已經都消失了。

三、正確認識孩子的特點,因勢利導

在建立社交關係方面,正確認識孩子是哪種類型,非常重要。比如大福是個性格被動的孩子,跟外向開朗的孩子相比,很難主動去開拓一段關係。但這樣的性格也有它的優點,比如他感情細膩:能體察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主動説明別人。在幼稚園,他會主動幫助老師去做一些擦桌子、掃地、擺杯子之類的工作,而且從來沒有跟別的孩子發生過肢體衝突,還很會體貼和照顧別人的感受,因此在班裡頗受女孩子的喜歡。作為家長,能正確認識到孩子性格的優缺點,幫助他去施展自己的長處,不強迫孩子必須改進短處,接納孩子之所以成為他自己的特徵,對於孩子建立自我認知和自信非常有幫助。

針對大福這樣的性格,我的原則是:不要求他積極主動地去建立關係,但要學會如何在實踐中維繫和發展關係。

舉個例子。有一次,大福跟他的好朋友天天鬧了彆扭。當我趕到的時候,兩個小傢伙都跌倒在地,大哭不止。我詢問起因,小傢伙只是哭,不肯說原因。後來才生氣的說:“我要把我自行車的輔助輪卸了!” 我一聽,就知道剛才的事故跟他有關。等到他情緒慢慢平復,我幫助他梳理了一下事情發生的經過,知道是兩個小傢伙騎著自行車在賽車,天天超過了他,他緊追上去,貼得太近又加上拐彎,他自行車的輔助輪剮蹭到了對方的自行車,因為速度太快,兩個人都失去了重心,跌倒了。他對自己的行為應該是有自責的,但又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錯,因此遷怒於自行車的輔助輪。

對事情的始末心裡有了數,回到家,我就開始遊說他去給天天道歉。一開始,大福說什麼也不肯去,顧左右而言他:“天天應該都睡了吧” “我們下次再說吧” “我現在不想出去了” 等等,找了諸多藉口。後來,我開導他說:“最近國學共讀,論語裡不是說過“過則勿憚改”嗎?這意思就是說,做錯了事,不要害怕改正,只要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呀。” 他聽到這話低下了頭,我順勢又給他一個臺階:“上次天天來咱們家做客,走的時候不是忘了你送他的禮物嗎?我們去給天天送禮物好不好?” 有了藉口,大福興奮起來,同意去天天家了。到了天天家裡,兩個孩子見了面都很高興,不開心的事情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又痛痛快快地玩了好一陣子才依依不捨地告別。回到家,我問他:“你現在感覺開心嗎?” 大福非常肯定的說:“媽媽,我覺得很高興,以後我知道了,有了錯就不能怕改正。” 我想,這不僅僅是對“過則勿憚改”這五個字的理解和實踐,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克服自己天性中的弱點,實現對自我的小小突破,是一件有成就感,快樂的事。

轉自耳朵樹(大福媽媽)

江陰中山北路惠耳聽力服務中心位址:江陰中山北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