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春期家長課堂|孩子的青春期,家長的修行場

青春期——活力流淌的代名詞。

原本純真無邪的小天使,某天突然有了扎眼的舉動,說起令人咋舌的話,開始懷揣一堆別人看不懂的心思……

當家長從驚訝、慌亂之中回過神來,重新觀察小傢伙才發現:兒子像雨後的竹筍一樣已經長高了一大截,

五官變得寬闊有棱角了;女兒的體態豐滿起來,動靜之間開始顯現婀娜多姿的樣態。

這時候家長恍然大悟:噢!青春期到來了。

圖片來自網路

你知道還有數不清的“巨變”即將發生,你知道親子關係會遇到更多、更難逾越的溝溝坎坎,

你知道從此家庭教育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青春期說來就來,孩子和家長往往都沒來得及做好準備。

然而,如何陪孩子平穩地度過青春期,是每一對父母都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家長們既要有系統的方案,來應對青春期的普遍問題;也要具備針對性的策略,來避免個體差異下的隱秘陷阱。

這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孩子青春期中可能被許多家長忽略,

但是意義重大的幾種情況。

【Part1:警惕“問題合理化”】

十多歲的孩子渴望自由,但羽翼未豐無法脫離父母;三觀尚未成熟,卻開始對家長的叮囑不屑一顧。舊有管教模式似乎失了效,不少家長甚至會遭遇激烈“反彈”,努力調整許久,狀況也沒有改善。

或者難以面對這種窘境催生的挫敗感,或者為了避免危機四伏的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有的家長便選擇了逃避問題——把孩子不恰當的言行合理化。

比如,青春期孩子開始有意無意跟家長對著幹,脾氣變得暴躁,不願意跟父母交流。家長嘗試管教,卻因為孩子的不耐煩傷了心,有的便轉而自我安慰說“青春期孩子都這樣,過幾年就好了”。結果由於缺乏疏導,這種對抗情緒可能漸漸融入孩子的性格,影響到以後的人際交往。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再比如,青春期孩子變得特別在意自己的形象,由於對審美還沒有概念,以為流行就是美,開始模仿影視明星的形象,或與同學攀比。如果家長不及時給他們引導,孩子可能在攀比中萌生虛榮心理,在盲目的模仿中產生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審美觀。

我們不提倡強行壓制或者一味說教,

但是家長需要給孩子合理的引導:幫孩子疏導過剩的能量,引向陽光向上的事物,而不是陷於與人對抗;教孩子在合適的審美範圍內,選擇符合自身情況的裝扮,來滿足他們青春期愛美的心態。

在這個構建三觀、人格的重要時期,家長要正視孩子的一切問題,盡好把關職責,幫孩子培養和鞏固正言、正行、正思維的認知與習慣。

【Part2:注意“家庭底色”】

對孩子來說,從嬰兒到青春期,家庭一直是他們最主要的生活場和教育場。一個家庭,內在能量是高是低,資訊流動順暢與否,氣氛的溫熱寒涼,親密關係的和諧程度,家長的思維方式、行為情緒等等,點點滴滴構成的家庭底色,都可能滲透到孩子的氣質和涵養中。

有的孩子脾氣大,到了青春期更是“易燃易爆”。反觀父母,是不是至少有一方也是性子急躁、一言不合就發火呢?

有的孩子熱情開朗,在哪兒都能受小夥伴歡迎。十有八九,他們的家長就是熱心腸,有著寬廣和諧的人際圈。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對與人交往有嚮往、有好感受,因而樂於融入集體;他們的自然、友善,也總能讓人如沐春風。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諸如此類,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所呈現的色彩,或灰暗或明麗,往往蘊含著他們的家庭底色。

家長作為這個底色的重要構建者,在對孩子產生不滿情緒時,不要急著去指摘,而是先點檢自己是否就有這樣的問題;為孩子的良好表現感到欣喜時,則要真誠地表示肯定和誇讚,把一個個好行為凝聚成孩子的優點。

青春期是一個顯微鏡,孩子在兒童時期從父母那裡習得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模式,開始爆發式地顯現出來;青春期也是一個放大鏡,再微小的漣漪,也可能在他們身上激起洶湧的波濤。

家長要借助這面凹凸鏡,審視自身的優點缺,對家庭底色學會“辨、變、調”,發揚美好的一面,重構不和諧的部分,消除負面因素,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Part3:重建能量平衡態】

從生理到心理,青春期孩子發生一系列暴風驟雨式的變化,其實是內在能量急劇上升的緣故。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能量達到滿格狀態,需要釋放的出口。當在對外探索的過程中碰上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規則束縛時,許多孩子便把能量用於了對抗。

相對來說,這時家長的能量是向下的。看到孩子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走自己的路”,家長擔心他們閱歷不足會摔跤、偏離軌道,想給孩子更多助力,卻發覺越來越“夠不著”。

如何避免陷入這種困境?——重新找到親子的能量平衡態。

1.幫助孩子正確地釋放能量

青春期孩子的能量特別足,需要釋放。但是他們的成長環境比較單一,大都局限在家庭和學校,交流對象也無非是家人、老師和同學,日常事務幾乎只有學習這一件。

能量那麼多,釋放管道卻這麼少。於是他們可能就把能量釋放在了對異性好奇、與父母老師對抗、玩電子遊戲,甚至打架上。那麼,怎樣讓孩子把注意力從無謂的事物上轉移出來呢?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創造一個更大的場:帶他們出去經多見廣,培養新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大量接收新資訊……即給他們創造積極向上的能量釋放管道。

能量的釋放有了正確著力點,孩子的青春期就能更加舒展、圓融。

2.家長持續學習提升能量

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青春期被“三振出局”的命運,首先要正視青春期孩子的變化,不僅要對青春期的普遍問題執教有方,還要對孩子的特殊性因勢利導。

與青春期的孩子同行,就要調整心態,將主角“讓位”給孩子,轉身當好配角;與孩子建立正向連接,讓自己的陪伴有品質,而不至於讓他們反感或者心生戒備。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要想滿足青春期孩子大量的營養需求,家長需要不斷充實自我,確保資訊不落後、能量不欠缺,才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對家長而言,這個過程可能會像逆水行舟一樣艱難,需要持續學習與精進,但是每一次成功的蛻變,都將是一次生命境界的躍遷。

在能量的起落變化中始終保持平衡態,你將能看到更高階的風景,能給孩子更深層次的營養。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個萬花筒,需要充足的光線和不停的轉動,才能呈現五彩繽紛的“花樣”。

可能現在的你內心存在一些坑洞,無法給到孩子源源不斷的光。而要想孩子“花樣”無缺、人格完整,你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把那些坑洞一一填補。只有自己圓滿了,才能堅實有力地托起孩子。

圖片來自網路

可能現在的你感覺很幸福,孩子懂事,困擾不多。那麼,你可以進一步提升智慧,去看看更美妙的“花樣”。不斷修己、達人——從“讓孩子成為我自己”,到“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最終達成“和孩子共同實現生命成長”。

在青春期這門功課上同修、同行,讓能量生髮、流轉,給孩子構建優秀人格的力量,給自己生命再造的機會。

家庭一直是他們最主要的生活場和教育場。一個家庭,內在能量是高是低,資訊流動順暢與否,氣氛的溫熱寒涼,親密關係的和諧程度,家長的思維方式、行為情緒等等,點點滴滴構成的家庭底色,都可能滲透到孩子的氣質和涵養中。

有的孩子脾氣大,到了青春期更是“易燃易爆”。反觀父母,是不是至少有一方也是性子急躁、一言不合就發火呢?

有的孩子熱情開朗,在哪兒都能受小夥伴歡迎。十有八九,他們的家長就是熱心腸,有著寬廣和諧的人際圈。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對與人交往有嚮往、有好感受,因而樂於融入集體;他們的自然、友善,也總能讓人如沐春風。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諸如此類,孩子的性格和行為所呈現的色彩,或灰暗或明麗,往往蘊含著他們的家庭底色。

家長作為這個底色的重要構建者,在對孩子產生不滿情緒時,不要急著去指摘,而是先點檢自己是否就有這樣的問題;為孩子的良好表現感到欣喜時,則要真誠地表示肯定和誇讚,把一個個好行為凝聚成孩子的優點。

青春期是一個顯微鏡,孩子在兒童時期從父母那裡習得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模式,開始爆發式地顯現出來;青春期也是一個放大鏡,再微小的漣漪,也可能在他們身上激起洶湧的波濤。

家長要借助這面凹凸鏡,審視自身的優點缺,對家庭底色學會“辨、變、調”,發揚美好的一面,重構不和諧的部分,消除負面因素,給孩子積極的影響。

【Part3:重建能量平衡態】

從生理到心理,青春期孩子發生一系列暴風驟雨式的變化,其實是內在能量急劇上升的緣故。

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能量達到滿格狀態,需要釋放的出口。當在對外探索的過程中碰上家庭、學校乃至社會的規則束縛時,許多孩子便把能量用於了對抗。

相對來說,這時家長的能量是向下的。看到孩子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走自己的路”,家長擔心他們閱歷不足會摔跤、偏離軌道,想給孩子更多助力,卻發覺越來越“夠不著”。

如何避免陷入這種困境?——重新找到親子的能量平衡態。

1.幫助孩子正確地釋放能量

青春期孩子的能量特別足,需要釋放。但是他們的成長環境比較單一,大都局限在家庭和學校,交流對象也無非是家人、老師和同學,日常事務幾乎只有學習這一件。

能量那麼多,釋放管道卻這麼少。於是他們可能就把能量釋放在了對異性好奇、與父母老師對抗、玩電子遊戲,甚至打架上。那麼,怎樣讓孩子把注意力從無謂的事物上轉移出來呢?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這就需要家長幫孩子創造一個更大的場:帶他們出去經多見廣,培養新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大量接收新資訊……即給他們創造積極向上的能量釋放管道。

能量的釋放有了正確著力點,孩子的青春期就能更加舒展、圓融。

2.家長持續學習提升能量

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青春期被“三振出局”的命運,首先要正視青春期孩子的變化,不僅要對青春期的普遍問題執教有方,還要對孩子的特殊性因勢利導。

與青春期的孩子同行,就要調整心態,將主角“讓位”給孩子,轉身當好配角;與孩子建立正向連接,讓自己的陪伴有品質,而不至於讓他們反感或者心生戒備。

圖為快樂營教育《青春期家長智慧》課堂

要想滿足青春期孩子大量的營養需求,家長需要不斷充實自我,確保資訊不落後、能量不欠缺,才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

對家長而言,這個過程可能會像逆水行舟一樣艱難,需要持續學習與精進,但是每一次成功的蛻變,都將是一次生命境界的躍遷。

在能量的起落變化中始終保持平衡態,你將能看到更高階的風景,能給孩子更深層次的營養。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個萬花筒,需要充足的光線和不停的轉動,才能呈現五彩繽紛的“花樣”。

可能現在的你內心存在一些坑洞,無法給到孩子源源不斷的光。而要想孩子“花樣”無缺、人格完整,你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把那些坑洞一一填補。只有自己圓滿了,才能堅實有力地托起孩子。

圖片來自網路

可能現在的你感覺很幸福,孩子懂事,困擾不多。那麼,你可以進一步提升智慧,去看看更美妙的“花樣”。不斷修己、達人——從“讓孩子成為我自己”,到“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最終達成“和孩子共同實現生命成長”。

在青春期這門功課上同修、同行,讓能量生髮、流轉,給孩子構建優秀人格的力量,給自己生命再造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