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尋一間奇石館,偷得浮生半日閑

☞你太浮躁,收藏不到好石,成不了大事!

☞ 奇石收藏記住這十句“金玉良言”

☞ 有一種感情,叫“石友”

賞石: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身居在喧鬧的市井中,擇僻靜陋室閒居,對人世間的嘈雜、是非、糾葛充耳不聞,力求心境的寧靜,此乃古今“隱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我則以為,只是隱匿于繁華鬧市,在心靈淨土獨善其身,並不見得已是究極境界,如能尋得一處心靈寄託之地,于自然之中尋得生命的真諦,才是更高級、更積極的 “隱”。

關於隱者之道,

嵇康求之於琴道,陶潛求之於秀菊,更有文人雅士以茶香、書香為媒,故王羲之在《蘭亭集序》雲“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而我置身鬧市,獨愛賞石。

幾千年來,石之藝術在中國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獨具魅力的賞石文化。它興起于魏晉,成熟于唐宋,鼎盛於明清。歷代不乏文人墨客愛石如命,像宋代書畫家米芾,愛石如癡,見愛石叩拜,呼之為兄者大有人在。

品茗需去茶室,聞香須得香閣,搜石、藏石、品石,必也少不了一方斗室,可以獨自靜心品味、亦可邀三五好友共同評賞。奇石館,便應運而生。

偌大的奇石館,無須過多裝潢,擺一席長桌,點綴一兩盆插花,再加幾張木椅,其餘空間都是擺放奇石的長架。

按現代人的說法,這便是“極簡主義”。之所以如此簡約,正是因為奇石之美,渾然天成,無需過多的修飾打扮,畫蛇添足。

躲開喧囂與繁雜,踏入奇石館中,立馬進入寧靜之地。徜徉在靈璧石晶瑩剔透、太湖石姿態萬千、軒轅石古樸雄奇、武陵石惟妙惟肖……各種如仙境般的境地,慢慢踱步於石室之間,觀賞著每一方奇石的色澤、紋理、線條、姿態、韻味,猶如慢慢翻開一本溫暖心靈的書,

或是迴圈播放一首鍾情的老歌,再煩躁的心情也會自然寧靜。

賞石是一種交流,每一方奇石都像一位故人,或是酸甜各半的戀人,或是心心相惜的知己,亦或是淡如白水的好友;賞石更是一種修心,石如人生,初發時棱角十足,歷經風霜洗禮,方能磨礪的圓潤光滑、紋理間才唯美和亮麗。所以說,觀石便是審視人生, “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最終明白人生無論順逆,皆是一番造化,心若如石一般,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去留無意,寵辱不驚,方得大道。

“大隱隱於市,深隱隱于石”。身處石室之間,偷得浮生半日閑,待得回神,卻發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愜意如此,夫複何求?

點擊下方關注我們,點功能表,即可進入已有60多萬賞石收藏愛好者的“新社群”,藏友們一起交流吧!

所以說,觀石便是審視人生, “天人合一,物我兩忘”,最終明白人生無論順逆,皆是一番造化,心若如石一般,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去留無意,寵辱不驚,方得大道。

“大隱隱於市,深隱隱于石”。身處石室之間,偷得浮生半日閑,待得回神,卻發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人生愜意如此,夫複何求?

點擊下方關注我們,點功能表,即可進入已有60多萬賞石收藏愛好者的“新社群”,藏友們一起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