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解讀九:大力發展金融雲,支撐資訊消費擴大

近年來,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資料等網路資訊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極大促進了我國資訊消費的擴大升級。金融領域作為經濟發展核心行業之一,積極引入互聯網創新成果和運營思維,

不斷加快傳統金融產品線上線下融合創新速度。移動支付、電子銀行、網路眾籌等金融資訊服務正在成為資訊消費的重要形式,逐步引導並改變人們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行為習慣。

國務院近期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資訊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 40號,

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以推進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資訊消費環境,並將提升資訊技術服務能力列為主要舉措之一。金融雲作為支撐行業資訊化的新興資訊技術服務,為金融服務模式創新打造了強有力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有效促進了資訊服務進一步擴大升級。

一、發展金融雲成為金融行業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新共識

資訊技術與金融行業的思維碰撞改變了原有的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逐漸從傳統的銀行、保險、證券等範疇,向電子征信、網路眾籌、線上網貸等創新業務衍生擴大,廣義金融或泛金融的服務形態和消費理念,打破了傳統金融從業者和互聯網企業之間既有壁壘,全面提升了互聯網金融服務能力和普惠水準。

金融雲遵循金融行業的標準流程,

構建了安全可靠、便捷訪問和快速回應的一體化基礎設施支撐環境,通過聚合網路、計算、資料、存儲等多類資訊技術,實現了金融產品供給與人民群眾消費升級需求的有效匹配。具體來看,一方面,金融雲為金融資訊服務的模式創新提供了良性土壤。提供小額網貸、線上融資等線上金融創新產品的新生小微金融企業,受限於原始資金積累和專業人員儲備,
難以自主建設並維護龐大的IT配套基礎設施,金融雲通過服務租賃的方式實現了固定資產投資按照多個週期分攤支付,在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初期極大地降低了資本投入的風險和成本壓力。另一方面,銀行等傳統金融從業者長期以來保守地使用經過多年實踐積累和驗證的傳統IT基礎架構,金融新業態和新服務的出現導致了其業務規模的急速膨脹,
資訊技術支撐能力嚴重不足。充分挖掘雲計算技術在節約投資、快速部署及彈性擴展等方面的天然優勢,實現資源的垂直規模擴展向集群化水準規模擴展轉變,成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金融行業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擴大有效供給的新共識和新思路。

二、多方協同發展金融雲,助力供給水準大幅提升

金融雲融合了雲計算、大資料、高速頻寬網路等多種資訊技術的綜合優勢,以雲化基礎設施服務彈性供給、靈活調度、快速部署為根本服務理念,成為提升金融行業資訊消費供給水準的有效途徑。傳統金融機構和非傳統金融從業者立足自身發展優勢,積極尋求“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切入點,開拓了金融雲協同創新的發展新格局。

傳統金融機構推行雲化佈局,實現金融資訊服務降本增效。傳統金融從業者為了更好的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態勢,紛紛將金融雲上升為企業戰略,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IT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金融資料中心和雲計算基礎計算環境,實現了電子銀行、線上支付等核心業務流程的模組化“上雲”;光大、恒豐等中型(民營)銀行則積極開展多地資料中心的佈局驗證,力爭通過測試階段、准生產階段和生產環境的反覆運算貫穿環境,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的服務效率。

電信運營商發揮市場積累,促進金融資訊服務深度融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代表逐漸意識到,單純依靠傳輸線路租賃和機房託管已經不能適應金融資訊服務的外延化趨勢,轉而挖掘和發揮其長期在通信和網路傳輸領域中積累的使用者優勢,依託大資料技術衍生出更多的使用者行為分析模型和資料加工結果集,有針對性地線上上信用評估和位置軌跡描繪等現實場景中開展定制合作,積極培育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金融雲產品創新和服務新業態融合。

互聯網企業憑藉技術實力,壯大金融雲綜合系統集成服務。騰訊和阿裡等互聯網巨頭聚焦金融資訊服務高即時、高安全、高可靠的交易特徵,面向保險、銀行和證券等服務領域研發了金融計算集群、金融資料庫等行業特色產品,並結合金融服務在網路、資料、應用等方面的綜合安全訴求,搭建了滿足資訊安全等保四級測評要求的雲化安全防護體系。此外,互聯網企業針對金融服務中的快速容災回應和資料恢復能力,制定了體系化的金融雲解決方案和頂層架構設計,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行業從業者提供了普適性的平臺集成能力,及面向特定業務場景的定制化諮詢服務。

綜上,金融雲通過將新一代網路資訊技術與行業應用有機結合,有利於金融創新產品的快速反覆運算和金融資訊服務綜合能力的大幅提升,成為支撐資訊消費持續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之一。

作者簡介

孫鑫,博士後,現就職於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資訊技術產業、資訊消費、大資料、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發展研究。聯繫方式:sunxin@caict.ac.cn。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觀點,歡迎關注中國信通院微信公眾號: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CAICT

或訪問中國信通院官網:www.caict.ac.cn

以雲化基礎設施服務彈性供給、靈活調度、快速部署為根本服務理念,成為提升金融行業資訊消費供給水準的有效途徑。傳統金融機構和非傳統金融從業者立足自身發展優勢,積極尋求“互聯網+金融”的有效切入點,開拓了金融雲協同創新的發展新格局。

傳統金融機構推行雲化佈局,實現金融資訊服務降本增效。傳統金融從業者為了更好的實現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態勢,紛紛將金融雲上升為企業戰略,工行、建行等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IT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頗具規模的金融資料中心和雲計算基礎計算環境,實現了電子銀行、線上支付等核心業務流程的模組化“上雲”;光大、恒豐等中型(民營)銀行則積極開展多地資料中心的佈局驗證,力爭通過測試階段、准生產階段和生產環境的反覆運算貫穿環境,全面提升互聯網金融創新產品的服務效率。

電信運營商發揮市場積累,促進金融資訊服務深度融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代表逐漸意識到,單純依靠傳輸線路租賃和機房託管已經不能適應金融資訊服務的外延化趨勢,轉而挖掘和發揮其長期在通信和網路傳輸領域中積累的使用者優勢,依託大資料技術衍生出更多的使用者行為分析模型和資料加工結果集,有針對性地線上上信用評估和位置軌跡描繪等現實場景中開展定制合作,積極培育線上線下緊密結合的金融雲產品創新和服務新業態融合。

互聯網企業憑藉技術實力,壯大金融雲綜合系統集成服務。騰訊和阿裡等互聯網巨頭聚焦金融資訊服務高即時、高安全、高可靠的交易特徵,面向保險、銀行和證券等服務領域研發了金融計算集群、金融資料庫等行業特色產品,並結合金融服務在網路、資料、應用等方面的綜合安全訴求,搭建了滿足資訊安全等保四級測評要求的雲化安全防護體系。此外,互聯網企業針對金融服務中的快速容災回應和資料恢復能力,制定了體系化的金融雲解決方案和頂層架構設計,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行業從業者提供了普適性的平臺集成能力,及面向特定業務場景的定制化諮詢服務。

綜上,金融雲通過將新一代網路資訊技術與行業應用有機結合,有利於金融創新產品的快速反覆運算和金融資訊服務綜合能力的大幅提升,成為支撐資訊消費持續升級的新型基礎設施之一。

作者簡介

孫鑫,博士後,現就職於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主要從事資訊技術產業、資訊消費、大資料、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發展研究。聯繫方式:sunxin@caict.ac.cn。

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觀點,歡迎關注中國信通院微信公眾號: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CAICT

或訪問中國信通院官網:www.caict.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