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明城市複評——我們在行動」城市文明不能忘記老有所養,文暉公益老人一直在行動

編者按:美麗下城,杭州的心,城市的眼。這裡有著數千年的歷史積澱、文化傳承。在文明之風盛行的今天,提升文明素養,共創城市文明,是下城打造“世界名城一流核心區”的題中之意,

也是我們每一個下城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 。在杭州市即將迎來浙江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和全國文明城市複評之際,“下城發佈”推出“文明城市複評--我們在行動”系列專題報導,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以決戰決勝、志在必得的勇氣打贏複評迎檢硬戰,上下同欲奏響文明創建“交響樂”,為誓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三連冠”做出積極貢獻。

每三年一次的全國文明城市複評即將到來,杭州是否準備好了?作為杭州的一分子,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來自文暉街道流水東苑社區的公益老人蔡體民給出了答案,他一直積極行動著,用日常點滴實踐傳遞著杭城市民的文明素養。

流水東苑是一個老社區,老年人特別多,尤其需要關注。而“灰發”的老蔡,一門心思的想著幫助那些白髮人。

電話那頭:“蔡師傅,我們單元的電控門不知道怎麼回事,又打不開了,物業的電工正好走不開,你好不好來幫我看看?”電話這頭: “好,沒問題,我馬上過來”, “你飯吃好再去麼,真當……唉”蔡師傅的老伴徐阿姨很無奈但也很習慣。“助人為樂麼!”蔡師傅已經跨出了家門。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這句話像作文範例的格式一樣,我們無數次聽到甚至於不屑,但這句話真的說得很對,有多少人能默默的一直堅持去做一件好事。從中年到老年,從汽車發動機廠退休的老黨員蔡體民師傅,發揮自己的一門技藝幫助鄰里修修補補,一句助人為樂,他堅持了二十年。

蔡師傅的老家在上海,身板筆挺,一頭銀髮,有著上海人特有的精緻和洋氣的氣質,說話總是笑容滿面,

聲如宏鐘的語調中還帶著一絲吳儂軟語的親切。多年來,社區的樓道裡常常能看到他熟悉的身影,樓道燈壞了,能看到他;電控門壞了,能看到他;樓道裡有垃圾了,也能看到他……只要社區裡有需要他幫忙的地方,他總是二話不說,隨叫隨到。

社區裡的獨居、困難老人是蔡師傅最牽掛的人,作為社區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的一員,他主動與流水北苑12幢的兩位獨居困難老人結對,開展互教、互愛、互助活動,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困難、瑣事,如此用心的付出,蔡師傅自然也成了這些老人最信任的貼心人。平時他還在社區治安巡邏、調解糾紛、文體活動等社區的各項工作中默默地奉獻著,經常維修、保養、清洗健身器、亭子等設施,得到了鄰里間的好評。作為支部書記的他,還常常帶領支部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慈善資金募捐活動中,帶領支部黨員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去年,蔡師傅成立了“老蔡幫幫團”這個社會組織,旨在更好的説明居民,擴大影響力,受惠更多的人,也想吸引其他一些有愛心,願意助人為樂的人投入到這項行動中來。

蔡師傅做的所有好事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大事,但這些小事足以聚沙成塔,鑄就起一個高大的靈魂。他解了居民燃眉之急,他撫了老人無助之心,他助了社區一臂之力。這些小事蔡師傅都是默默的、義務的在做,難能可貴的是他做了20年,社區的工作人員換走了、退休了,但老蔡還在,他也一直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堅持,展現著一個杭州人的文明素養!

得到了鄰里間的好評。作為支部書記的他,還常常帶領支部黨員積極參加社區各項社會公益活動,在慈善資金募捐活動中,帶領支部黨員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去年,蔡師傅成立了“老蔡幫幫團”這個社會組織,旨在更好的説明居民,擴大影響力,受惠更多的人,也想吸引其他一些有愛心,願意助人為樂的人投入到這項行動中來。

蔡師傅做的所有好事都不是什麼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大事,但這些小事足以聚沙成塔,鑄就起一個高大的靈魂。他解了居民燃眉之急,他撫了老人無助之心,他助了社區一臂之力。這些小事蔡師傅都是默默的、義務的在做,難能可貴的是他做了20年,社區的工作人員換走了、退休了,但老蔡還在,他也一直都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堅持,展現著一個杭州人的文明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