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徐庶進曹營,真的一言未發?他曾推薦一個人才,能力堪比諸葛亮

導讀:熟讀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徐庶曾是劉備早起的謀士,大神諸葛亮的好朋友,同事也是諸葛亮的推薦人。徐庶是個大孝子,得知曹操將他母親囚禁後,含淚告別了主公劉備,

去曹營看望自己的母親。臨走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了好友諸葛亮,並表示諸葛亮的才華遠在自己之上,定能輔佐劉備完成匡扶漢室之心願。

劉備縱有萬般無奈,也阻擋不住徐庶投奔曹。而且劉備深知,徐庶這一去,曹操肯定不會輕易放他離開。

值得寬慰的是,徐庶曾對上天發誓,自己寧死也不會為曹操獻上一計,這也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之典故。

徐庶離開後,劉備聽聞水鏡先生之大名,前來拜訪,目的也很單純,想讓水鏡先生出山輔佐他成就霸業。只可惜,水鏡先生早已看透一切,任憑劉備掉眼淚、下跪,他都沒有動心,表示自己只是凡夫俗子,沒有治國之才能,讓劉備另請高明。但是,正當劉備要離開的時候,

水鏡先生推薦了自己的弟子,在臥龍崗耕地的諸葛亮。

於是,劉備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劉皇叔),一次又一次地來臥龍崗拜訪諸葛亮。前兩次的時候,諸葛亮故意躲著不見,就是考驗劉備之誠心。劉備第三次拜訪茅廬之時,諸葛亮被年年近半百的劉備的行為所感動,

放棄了歸隱的生活,決定出山進行輔佐,並在未出茅廬之時,就為劉備制定了三分天下之戰略目標,即後人所熟知的《隆中對》。

再說一下徐庶,當他來到許都之後,曹操相當高興,不僅親自接見,還立馬賞賜高官厚祿。徐庶的母親聽說兒子離開了劉皇叔,

十分的憤怒,並選擇了上吊自殺。從此之後,徐庶傷心欲絕,不管曹操對他如何的好,他始終沒有為曹操獻上一計。曹操本是愛才之人,雖然徐庶不給自己獻計獻策,卻依舊好吃好喝地招待,一直讓他呆在都城中養老。

曹操晚年,曹丕和曹植為了世子之位,展開了明爭暗鬥。才華橫溢的曹植,在楊修等人的輔佐下,勢頭逐漸超過了曹丕,這讓曹丕相當著急。於是,他想到了不願意為父親做事的徐庶,

就驅車前來拜訪。得知曹丕的心思後,徐庶果斷拒絕了他,並且直接對曹丕說道:“我早已發過誓,絕不會為曹操獻上一計,你是曹操的兒子,我也不會為你出謀劃策。如果你非要逼我,那就命人將我斬殺吧。”

曹丕在徐庶這裡碰壁後,並沒有死心,沒事的時候就來看望徐庶。最後,徐庶感覺曹丕這小夥還不錯,至少比他老爸曹操會做事,在不違背自己誓言的情況下,給曹丕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被稱為塚虎的司馬懿。在司馬懿的輔佐下,原本處於弱勢的曹丕很快翻盤,最終被立為世子,繼承了曹操的王位。

早在曹操去世前,曾多次提醒曹丕,司馬懿具有狼顧之相,更兼不臣之心,一定要嚴加防範。曹丕雖然算不上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但他的手腕也相當厲害,他在位期間,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只可惜,曹丕是個短命鬼,沒幾年就掛掉了。隱忍蟄伏多年的司馬懿,帶領家族人員發動了政變,篡奪了曹魏政權,為西晉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認為,徐庶一生推薦的兩個人,即諸葛亮和司馬懿,一個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忠臣,一個則是“狼顧之相,不臣之心”的大奸之臣。客觀來說,司馬懿的做法雖然不太厚道,但在三國亂世時期,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忠與奸,好與壞,有時並沒有嚴格的界限。

並沒有死心,沒事的時候就來看望徐庶。最後,徐庶感覺曹丕這小夥還不錯,至少比他老爸曹操會做事,在不違背自己誓言的情況下,給曹丕推薦了一個人,他就是被稱為塚虎的司馬懿。在司馬懿的輔佐下,原本處於弱勢的曹丕很快翻盤,最終被立為世子,繼承了曹操的王位。

早在曹操去世前,曾多次提醒曹丕,司馬懿具有狼顧之相,更兼不臣之心,一定要嚴加防範。曹丕雖然算不上一位雄才大略之主,但他的手腕也相當厲害,他在位期間,司馬懿不敢輕舉妄動。只可惜,曹丕是個短命鬼,沒幾年就掛掉了。隱忍蟄伏多年的司馬懿,帶領家族人員發動了政變,篡奪了曹魏政權,為西晉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有人認為,徐庶一生推薦的兩個人,即諸葛亮和司馬懿,一個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千古忠臣,一個則是“狼顧之相,不臣之心”的大奸之臣。客觀來說,司馬懿的做法雖然不太厚道,但在三國亂世時期,這也是他的生存之道。忠與奸,好與壞,有時並沒有嚴格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