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烽火張垣」秦滅燕——馬水之戰

烽 火 張 垣

編者按

張家口地處太行山、燕山和陰山山脈交匯處,是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連接蒙古高原地區與中原的唯一要塞,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張家口這座城市重要的經濟、軍事、文化地位。

翻開張家口這座城市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的戰爭史,一處處聲名遠揚的昔日戰場,一座座閱盡滄桑的要塞故壘,一段段氣若長虹的長城古垣,訴說著從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戰爭最後決戰期間50多場著名的戰事,承載著歷代前賢、愛國將領、仁人志士的豐功偉績。張垣方志按西元紀年梳理了曾在張家口地區發生的重要戰事以及相關內容,
以饗讀者。今天向大家推送秦滅燕--馬水之戰,歡迎您在文章後與我們互動留言。

秦滅燕——馬水之戰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大將王翦率兵吞滅趙國後屯兵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時燕國太子丹擔心燕被秦國吞併,派荊軻入秦,借呈獻戰略要地督亢國圖之機刺殺始皇未遂。

荊軻反被殺害,秦始皇大怒,派王翦率兵攻燕。

燕國國都薊(治今北京大興),其國土南部與齊、趙兩國接壤,北部壤地西起上穀(治今懷來縣大古城),東達遼東。而今涿鹿縣馬水一段長城乃燕國為防範秦、趙等國入侵而築。

秦滅燕——馬水之戰

王翦伐燕,從秦王政二十年(前227年)開始用兵。秦軍兵分兩路由中山北進攻燕,此時燕軍及代軍守禦易水正面。王翦軍一路從正面攻擊燕軍,一路以主力軍迂回易水上游(今涿鹿縣大河南、三裡棚一帶),包圍易水燕軍右翼,戰于易水以西,大破燕軍。是年冬十月,王翦軍繼續北進,攻克燕都薊。燕王喜及太子丹北走上穀。秦認為燕都既克,燕王殘部北走,僅保喘息,不足再為中原後路之患,

即轉其兵鋒向南以攻楚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國平定楚國後,命王賁攻打燕國殘部。王賁分兵兩路,一路從正面進攻駐涿鹿馬水一帶燕軍,一路從代郡(今蔚縣)迂回到涿鹿攻擊上谷燕軍。燕太子丹親率燕軍在今涿鹿縣馬水奮力抵禦秦兵,鏖戰三天,太子丹身受重傷仍在前沿陣地督軍。燕國百姓怕受亡國之辱,軍民一起抗秦。

秦滅燕——馬水之戰

秦將王賁率軍佔領上穀以後,將當時在上穀避難的代王嘉俘獲。王賁又隨之揮師南下,直奔馬水燕軍,太子丹腹背受敵,傷亡慘重,燕國4000多名巾幗和童子軍戰死疆場。太子丹突圍逃到遼東,遼東郡守恐秦報復,將太子丹殺害,並將其首級進獻秦國。

馬水一戰,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就此滅亡。

(文章摘選自《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

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就此滅亡。

(文章摘選自《涿鹿縣誌》《張家口事典》《張家口軍事文化大觀》《張家口軍事志》《可愛的張家口》《張家口歷史文化叢書》《懷來政協文史資料——上穀郡》《中國歷史地圖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