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阿裡體育CEO張大鐘:任何從0到1的成功都不是賭博

作者:CM / 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531篇原創首發文章

在阿裡巴巴18周年年會上,馬雲說,絕大多數人因為看見而相信,而阿裡人走到今天是因為相信而看見。

這句話送給剛剛迎來兩歲生日的阿裡體育,再適合不過。

參加完阿裡巴巴年會,阿裡體育創始人、CEO 張大鐘 連夜從杭州趕到蘇州出席公司為成立兩周年舉行的夥伴大會,然後再連軸轉趕到無錫參加世界物聯網大會。這是張大鐘的日常節奏。作為一個26歲就擔任中國第一家專業電視頻道——上海有線電視臺體育頻道(現五星體育前身)老總的人,

張大鐘20多年來還參與創辦了遊戲風雲、東方購物、百視通等多家公司,兩年前離開更是下海創辦了阿裡體育。

自始至終,他都很享受從0到1的創業過程,而這程也是他最擅長的。

阿裡體育會買X超版權嗎?

阿裡體育會接盤XX賽的版權嗎?

市面上的好賽事都被一些公司搶得差不多了,阿裡體育打算買什麼版權?

......

但是,曾在版權市場出手兇猛的張大鐘,創辦阿裡體育後卻一直拒絕趟這灘渾水。阿裡體育成立當月,體育圈發生了一個大事兒,史稱 “80億” ——80億買中超版權。在80億的誘致下,不少公司競相殺入天價版權或天價入股,一年後則進退維谷。

這時,有人又問阿裡體育是不是可以出手了?可是張大鐘仍說:阿裡體育不做“接盤俠”。

不得不承認張大鐘在版權方面的老辣。當年在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正是因為他及時出手,不僅以抄底價買來英超、NBA、中超的版權,還幫助英超版權方“新英體育”的市值大幅上升。但如今,面對眩暈的市場,他始終躲在帷帳後面笑看風雲。

在他看來,版權市場仍然沒有回歸理性,那些被吹上天的版權,

仍然沒有金貴到時不我待。

雖然是個老媒體人,但張大鐘並不是一直在做內容。從1991年大學畢業進入上海有線電視臺(後與上海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合併調整為SMG)到2015年離開,他創建了上海有線體育頻道(前五星體育的前身)、上海文廣互動、東方寬頻、東方龍、遊戲風雲、東方購物、百視通等十餘家公司,有些是在行業和身邊人起初都表示反對的情況下,硬生生開出一條新路子。

最典型的當屬百視通的建立,這是要從有線電視網的手裡搶一杯羹,削弱傳統廣電的地位,裡外都是一片質疑甚至反對,但張大鐘近乎偏執的堅持,愣是一舉打開了三網融合的新局面。

張大鐘有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在他看來,成功並不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上累積起來的,而是在不斷獲得成功的情況下,越看越明白,越戰越勇,因此越是成功過的人,越容易獲得下一次的成功。張大鐘說自己特別擅長從0到1的創業,而離開體制創辦阿裡體育,是一次更徹底的0到1。

電腦裡面的0和1代表關和開。創業的0和1只代表失敗和成功。張大鐘說:任何0到1的成功都不是賭博式的,它需要內心的堅持。

內容+全產業鏈,這個概念不是張大鐘首創。想法不難,實施卻不易,因為只有整合各方資源,才能實現全產業鏈。

在創建阿裡體育之前,張大鐘做過傳統媒體當過老總,做過新媒體公司,做過體育俱樂部,當過足籃排俱樂部總經理,也當過上市公司董事長,這些經歷不僅讓他對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的理解都很深透,同時也讓他在整合資源方面有著不同尋常的見地和力量,為IP這個熱詞埋下獨到的注腳。

“內容+產業鏈”,即圍繞一個核心內容進行相關後續開發,其實就是實現線上線下的共贏,這也正是阿裡巴巴新零售理念的精髓。

阿裡體育剛成立時,張大鐘就提出“以IP為核心構建中國體育的基礎平臺”,兩年前阿裡體育成立時的新聞稿裡也說道“阿裡體育旨在升級體育產業諸個環節,讓數字經濟重塑體育產業的整個鏈條”。

一年前,有很多人說看不懂阿裡體育在做什麼,但是今年,隨著嫁接在支付寶上的體育服務平臺初步搭建完成,張大鐘又一次從0到1的創業成果初見端倪。

阿裡體育的平臺如果建成了,代表什麼?

張大鐘在2015年的財新峰會上問:中國人應該呈現給世界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在他看來,那些天價買版權、天價買國外球隊、天價收購國外公司的,無異於那些在outlet掃蕩各種名牌的人,給人以“中國人是土豪”的印象。而這決不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他提出“讓14億中國人,人人都能圓一個運動家的夢想”的願景。

聽上去是不是過於理想主義?可是馬雲在阿裡巴巴年會上說:我們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理想主義。

張大鐘的理想基石在哪裡?他並不是一個喜歡空談理想的人。社會學出身的他,善於分析資料,觀察人的行為。根據他的構想,依託阿裡的大資料,分析市場和人群的需求,去構建中國體育的基礎平臺,在這個平臺成型後,人們參與體育運動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讓運動變得簡單,就會有更多人突破時空限制加入到運動中,最終讓體育融入人們的生活,繼而用競賽場上的那些品質——堅韌、拼搏、協作、尊重、體面,來影響日常生活——雖然不是運動員,但人人都可以做運動家。這才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背後的意義。

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

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有生命。

為了這個理想,張大鐘和阿裡體育正在堅持,堅持又一段0到1的歷程,因為他們相信,專注一件事情後可以無限冪次發展。

這是又一次0到1的蛻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

越容易獲得下一次的成功。張大鐘說自己特別擅長從0到1的創業,而離開體制創辦阿裡體育,是一次更徹底的0到1。

電腦裡面的0和1代表關和開。創業的0和1只代表失敗和成功。張大鐘說:任何0到1的成功都不是賭博式的,它需要內心的堅持。

內容+全產業鏈,這個概念不是張大鐘首創。想法不難,實施卻不易,因為只有整合各方資源,才能實現全產業鏈。

在創建阿裡體育之前,張大鐘做過傳統媒體當過老總,做過新媒體公司,做過體育俱樂部,當過足籃排俱樂部總經理,也當過上市公司董事長,這些經歷不僅讓他對體育產業、資本市場的理解都很深透,同時也讓他在整合資源方面有著不同尋常的見地和力量,為IP這個熱詞埋下獨到的注腳。

“內容+產業鏈”,即圍繞一個核心內容進行相關後續開發,其實就是實現線上線下的共贏,這也正是阿裡巴巴新零售理念的精髓。

阿裡體育剛成立時,張大鐘就提出“以IP為核心構建中國體育的基礎平臺”,兩年前阿裡體育成立時的新聞稿裡也說道“阿裡體育旨在升級體育產業諸個環節,讓數字經濟重塑體育產業的整個鏈條”。

一年前,有很多人說看不懂阿裡體育在做什麼,但是今年,隨著嫁接在支付寶上的體育服務平臺初步搭建完成,張大鐘又一次從0到1的創業成果初見端倪。

阿裡體育的平臺如果建成了,代表什麼?

張大鐘在2015年的財新峰會上問:中國人應該呈現給世界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在他看來,那些天價買版權、天價買國外球隊、天價收購國外公司的,無異於那些在outlet掃蕩各種名牌的人,給人以“中國人是土豪”的印象。而這決不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真正目的所在。所以他提出“讓14億中國人,人人都能圓一個運動家的夢想”的願景。

聽上去是不是過於理想主義?可是馬雲在阿裡巴巴年會上說:我們可以失去一切,但不能失去理想主義。

張大鐘的理想基石在哪裡?他並不是一個喜歡空談理想的人。社會學出身的他,善於分析資料,觀察人的行為。根據他的構想,依託阿裡的大資料,分析市場和人群的需求,去構建中國體育的基礎平臺,在這個平臺成型後,人們參與體育運動能減少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從而讓運動變得簡單,就會有更多人突破時空限制加入到運動中,最終讓體育融入人們的生活,繼而用競賽場上的那些品質——堅韌、拼搏、協作、尊重、體面,來影響日常生活——雖然不是運動員,但人人都可以做運動家。這才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背後的意義。

現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

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有生命。

為了這個理想,張大鐘和阿裡體育正在堅持,堅持又一段0到1的歷程,因為他們相信,專注一件事情後可以無限冪次發展。

這是又一次0到1的蛻變。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qspyqs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