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後的“自由人”——馬蒂亞斯薩默爾

自從貝肯鮑爾首創了“自由人”戰術後,這個戰術就成為了德國足球的一項傳統,一代代的繼承了下來。不過由於這一戰術要求“自由人”在防守時能夠迅速回撤到後衛中間甚至身後,

依靠觀察和閱讀洞悉對方的攻擊策略和本方防守漏洞,四處補漏堵截,才能讓防守滴水不漏。而進攻時又要迅速前壓,不僅要用精確的長短傳組織策劃,必要時甚至要直接從後防線開始發起衝鋒,一路過人沖入對手的腹地實施打擊。

如此高的要求,讓以技術全面、體能充沛聞名的德國球員中能夠勝任的也寥寥無幾。從貝肯鮑爾到時代直到現在,也只有貝肯鮑爾、馬特烏斯等少數幾人能夠勝任“自由人”位置對球員的要求。

而隨著足球世界的發展,這種將過重的任務壓在一名球員身上的戰術設計也原來越少,德國最後一名能夠在國家隊勝任“自由人”戰術要求的球員,是馬蒂亞斯•薩默爾。自他以後,“自由人”戰術在德國國家隊成為絕響。

說起來,薩默爾的身上有太多的“最後一位”的印記。他是民主德國的最後一位“足球先生”,也是民主德國正式比賽中的最後一位進球者,同時也是最後一位獲得歐洲杯冠軍的前民主德國球員。

巔峰期的薩默爾在中場調度與全隊組織上與他的兩位自由人前輩貝肯鮑爾和馬特烏斯有所差距,不過在防守位置的選擇上甚至是這三名自由人中最出色的。

同時年輕是踢過前鋒的薩默爾出現在攻擊線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不過尤為可貴的是,薩默爾不知疲倦的在三條線之間遊走,總是出現在兩個禁區最危險的地方,在球場上始終存在感十足,完美重現了“自由人”戰術的精髓。

只要薩默爾在球場上,

你始終有本方比對手多一個人的感覺。

在1996年歐洲杯是薩默爾及德國隊偉大的“自由人”戰術在國際賽場上的絕響。薩默爾在比賽中不僅防守端滴水不漏,而且還在對陣俄羅斯和克羅埃西亞的比賽中打進制勝進球。

在德國與捷克隊的決賽中,又是薩默爾的及時補位不斷化解捷克隊淩厲的攻勢,雖然他本人在追防過程中送給了捷克隊一個點球,但憑藉比埃爾霍夫的金球,

德國隊仍然歷史性的再次奪得歐洲杯冠軍,薩默爾本人也入選了當屆歐洲杯最佳陣容。

憑藉聯賽和歐洲杯上的出色發揮,薩默爾順利當選1996年的歐洲“金球獎”。

隨後,在1997年,薩默爾還隨多特蒙德隊奪得了歐洲冠軍杯的桂冠。不過,就在奪冠當年,飽受膝傷困擾的薩默爾就是30歲的當打之年選擇退役,最後一位“自由人”就此退隱江湖。

飽受膝傷困擾的薩默爾就是30歲的當打之年選擇退役,最後一位“自由人”就此退隱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