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江西日報》大篇幅報導萍鄉支隊教育扶貧工作

9月13日,《江西日報》以主標題為:一條特色扶貧路,大篇幅報導萍鄉支隊教育扶貧紀事,全文如下:

一條特色扶貧路

——萍鄉消防支隊教育扶貧紀事之三

新學年,新起點,迎新同學。在一群特殊學生的期盼中,九月如常而來,寂寞了一個暑假的“警毓樓”頓時沸騰起來。與以往不同的是,整座樓被再次進行了翻新改造,當學生們開學報到時,一座嶄新的樓呈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進入警毓樓,一股軍事風充滿了整座樓。棱角分明的方塊被,

統一編號的生活物品及器具,線條似的設施擺放等,不少部隊元素體現其中。孩子們筆直的腰杆,走起路來似踢正步的樣子,儼然一副軍人的模樣。置身在這整齊劃一的環境中,你並不會訝於這些似豆腐塊的被子,出自這些10歲左右的孩子之手。而孩子們身上散發的這種精氣神,不禁讓你好奇這個萍鄉市唯一集教養為一體的新型扶貧支教項目——警毓樓的奇特之處。

模式:“硬體”與“軟體”齊抓

因容納面積有限,警毓樓每年計畫招收30名符合條件的學生。為使這座大樓更適合於學生學習和生活,在這座建築面積700平方米的樓裡,萍鄉公安消防支隊於2016年1月和2017年8月,先後2次對警毓樓進行了翻新改造,其大約共花費60萬。當警毓樓第一次走進公眾視野時,一改原本破舊、暗沉的面貌,被重新刷上的白粉讓整座樓亮堂不少,原本破損的牆面和水泥地都穿上了“新衣”,

樓內也新增了不少學習用品和生活設施,一切都整齊有序。而今年8月,再次刷新“容顏” 的警毓樓換了面子,改了裡子。原先單一的白色有了紅黃兩色作陪更顯生機,地面發亮的瓷磚讓樓更顯明亮,孩子們的學習區、生活區、運動區合理佈局,讓煥然一新的警毓樓變得更加標準化、規範化。

硬體在變,“軟體”也在變。為有效解決孩子們因監護人長期疏于管教、家庭成員普遍文化素質較低等因素,

致使孩子們學習意向不強、成績不佳等問題,萍鄉消防教育扶貧由最初的“解決溫飽”延伸至“提高成績”。每一到週五,除了消防官兵們的身影外,還迎來了“龔全珍志願者協會”的愛心老師們。他們在孩子們課外的時間出現,只為輔導孩子們的功課。為增加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警毓樓邀請了書法、美術、國學、舞蹈等老師給孩子們上課外課。下一步,萍鄉消防將與蓮花縣城北小學建立聯動教學機制,
聘請專業老師給他們傳授學習方法,真正做到讓孩子們吃的好住得好,學習成績也變好,為孩子們以後的初中、高中打下扎實基礎。

除此之外,警毓樓還有自己獨到的“軟體教育”。上課不能遲到、吃飯不能造成浪費、起床後必須整理好內務,所有學生6:30晨練等。“這樣嚴格要求帶來的效果是什麼?一沒有不吃早餐的,二沒有不起床的,三身體變好紀律加強,四意志力得到了磨練。”新任蓮花縣消防大隊教導員曹英聚解釋到。在消防們看來,思想、精神、體質扶貧也是重要的扶貧。在這樣的教育當中,孩子們融入一個平等自立的環境裡,自信心起來了,學習和自立的能力也加強了。

特色:強化社會責任教育+半軍事化管理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警毓樓學子劉志華時常鞭策自己的話語。而初入警毓樓時的劉志華,話不多、畏首畏尾,且整個人顯得精神萎靡,生性孤僻、不服管教、學習成績差是其奶奶對他的評價。而如今再次見到他時,竟也開始打趣我們,與其他孩子玩耍時整個一頑皮的小孩。“在消防叔叔的帶領下,我多次參觀了軍營,而且還去了幾個紀念館,通過一年多來的接觸,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這種社會責任感。今後,我要更加勤奮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劉志華是警毓樓裡眾多學生中普通的一員,而做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人是警毓樓學子們的共識。

在警毓樓,孩子們無償使用樓中的生活設施和教學資源時,起床、洗簌、早操、內務整理、上下課、午休、課外活動等一日生活都嚴格按照半軍事管理制度進行。而孩子們在讀期間,無論在學習還是實踐中,萍鄉消防支隊一改學校式說教、講大道理或是“保姆式”的監管方式,放手讓孩子們通過自身實踐來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使孩子們在集體生活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做事,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萍鄉消防支隊看來,“一個人只有首先熱愛自己的國家,才會對社會負有責任心,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愛國主義被視為警毓樓整個思想教育中首要的一環。學校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警毓樓的學生們必須參加,讓他們在這樣的氣氛中潛移默化的感染愛國主義精神。在警毓樓走廊和學習區的牆壁上,掛滿了孩子們參觀軍營等活動的相片,讓他們發憤圖強時不忘軍人的愛國情懷;孩子們的宿舍也分別被標上了“戰鬥一班”、“戰鬥二班”等字樣,讓他們在良好的德育環境裡感受這種無聲的教育,讓愛國主義情懷不斷沁入學生的心田。而在這個素有“萍鄉的將軍縣”的紅色革命老區蓮花縣,其當地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萍鄉消防支隊緊緊抓住這個優勢,用身邊的歷史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利用其獨特的紅色資源為孩子們進行黨性洗禮,從而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

通過生活上規範學生的行為,思想上堅持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孩子們身上發生著喜人的改變。而隨著樓內設施的不斷改善、教育扶貧力度的不斷增加,警毓樓成為了孩子們安室利處的棲身之地,一種友好、互助、向上向善的氣氛在孩子們之間悄然形成。

四意志力得到了磨練。”新任蓮花縣消防大隊教導員曹英聚解釋到。在消防們看來,思想、精神、體質扶貧也是重要的扶貧。在這樣的教育當中,孩子們融入一個平等自立的環境裡,自信心起來了,學習和自立的能力也加強了。

特色:強化社會責任教育+半軍事化管理

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是警毓樓學子劉志華時常鞭策自己的話語。而初入警毓樓時的劉志華,話不多、畏首畏尾,且整個人顯得精神萎靡,生性孤僻、不服管教、學習成績差是其奶奶對他的評價。而如今再次見到他時,竟也開始打趣我們,與其他孩子玩耍時整個一頑皮的小孩。“在消防叔叔的帶領下,我多次參觀了軍營,而且還去了幾個紀念館,通過一年多來的接觸,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這種社會責任感。今後,我要更加勤奮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劉志華是警毓樓裡眾多學生中普通的一員,而做一個有社會責任心的人是警毓樓學子們的共識。

在警毓樓,孩子們無償使用樓中的生活設施和教學資源時,起床、洗簌、早操、內務整理、上下課、午休、課外活動等一日生活都嚴格按照半軍事管理制度進行。而孩子們在讀期間,無論在學習還是實踐中,萍鄉消防支隊一改學校式說教、講大道理或是“保姆式”的監管方式,放手讓孩子們通過自身實踐來提高認識,養成良好的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使孩子們在集體生活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做人做事,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萍鄉消防支隊看來,“一個人只有首先熱愛自己的國家,才會對社會負有責任心,作出自己的貢獻。”因此,愛國主義被視為警毓樓整個思想教育中首要的一環。學校每週一的升旗儀式警毓樓的學生們必須參加,讓他們在這樣的氣氛中潛移默化的感染愛國主義精神。在警毓樓走廊和學習區的牆壁上,掛滿了孩子們參觀軍營等活動的相片,讓他們發憤圖強時不忘軍人的愛國情懷;孩子們的宿舍也分別被標上了“戰鬥一班”、“戰鬥二班”等字樣,讓他們在良好的德育環境裡感受這種無聲的教育,讓愛國主義情懷不斷沁入學生的心田。而在這個素有“萍鄉的將軍縣”的紅色革命老區蓮花縣,其當地有著優良的革命傳統,萍鄉消防支隊緊緊抓住這個優勢,用身邊的歷史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並利用其獨特的紅色資源為孩子們進行黨性洗禮,從而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狀態。

通過生活上規範學生的行為,思想上堅持將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放在首位,孩子們身上發生著喜人的改變。而隨著樓內設施的不斷改善、教育扶貧力度的不斷增加,警毓樓成為了孩子們安室利處的棲身之地,一種友好、互助、向上向善的氣氛在孩子們之間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