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揭秘日本盔甲中掛甲和棉襖甲的發展歷程

日本是一個奇特的民族,到今天為止,各處神社、博物館,甚至於私人收藏家家中,都藏有豐富的古代各個時期的鎧甲和武器,其數量和保存完好度,可謂世界之最。有人說,這是武士道精神的體現,

但我卻認為陳舜臣先生在他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書中,對日本的民族性的分析結論,才是形成這一獨特現象的主要原因。陳先生認為,日本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完善的國家,因為日本的知識很多來自外國(主要是中國),這些知識和其本土文化相結合,才形成現在的所謂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當初遣唐使冒著生命危險,千里跋涉來到中國,獲取各方面文化和知識,
因為來之不易,從而逐漸轉化為日本人對各種敝帚的極度自珍。不僅僅體現在武具上面,中國古代相當多亡軼的書籍,都可以在日本找到,也正是一大旁證。此外,陳先生還認為,日本是一個非常重視血源的民族。從這一判斷可以匯出,因為鎧甲和武器往往作為武士家族的傳家之寶,成為高貴血源的象徵,所以會被廣泛地收藏並保護起來。

日本鎧甲形制是非常獨特的,而日本人對其傳統鎧甲各分解部分的研究也非常深入和細緻——不過,必須要瞭解其產生和發展過程,才能比較全面地把握其特點。

一、掛甲和棉襖甲:

日本現在考古發現的最早的成型鎧甲,誕生於三世紀後半開始的古墳時代。這一時代,正好是“騎馬民族征服”的時代,因此其甲式和大陸各騎馬民族沒有太大的不同。甲胄主要是用皮革或金屬的小片連綴而成,偶爾也使用來料較豐富的竹木。最主要的形制是掛甲(見下圖)。

所謂掛甲,是指用繩索穿連並且層疊甲片,下一片總要覆蓋上一片的底端,從而形成下層寬於上層的綴甲樣式。中國古代的掛甲也很多,據專家考證並且復原的商周時代的車兵皮甲,就基本全都是掛甲。但是中國的掛甲逐漸減少,終於被棉襖甲所取代,而在日本,掛甲(廣義上的)卻一直佔據著鎧式的主導地位。

而且,原始形制的掛甲,直到近代,阿伊努人仍在使用。

從下圖可以看出,掛甲的主體,也即防護身體的部分,是呈環狀覆蓋,然後在胸前系帶固定的。腰部連綴較松,便於活動。此外,用懸緒和受緒系在肩膀上二重固定。整體看起來,有點像是背心(笑)。

大概是向中國學習吧,八世紀前半開始的奈良朝,出現了兩當(裲襠)式的掛甲,肩上的緒不分懸、受,而是合為一體,套頭穿著,開叉和引合的緒在兩邊肋部。

奈良朝的武官標準朝服是:頭戴襆頭,身著兩當式掛甲,條帶束腰,草摺分成數塊,腳著烏皮靴。到了近世,這種原始形制的掛甲已經從戰場上消失了,只作為儀式、雅樂某些參與成員的服裝而存在。

從古墳到奈良時代,棉襖甲也同樣存在著。所謂棉襖甲,是指甲片直接縫合在襯裡上,相互間拼合精密,但不一定相疊。中國歷史上,棉襖甲所占比重逐漸增大,到了火器出現以後尤其如此。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清代密綴鐵釘的甲式,就是棉襖甲的最終形態。下圖是掛甲和棉襖甲時代常見的兩種盔式。

最後,還有一種短甲(見下圖),是將皮革連綴成整體,保護住胴☆禁☆體主要部分,和古代希臘、羅馬的甲式比較相似。這種甲式,在東亞是比較少見的,目前僅知道中國古代部分西南夷和臺灣高山族人使用過這種甲式。

運營:hgsword

八世紀前半開始的奈良朝,出現了兩當(裲襠)式的掛甲,肩上的緒不分懸、受,而是合為一體,套頭穿著,開叉和引合的緒在兩邊肋部。

奈良朝的武官標準朝服是:頭戴襆頭,身著兩當式掛甲,條帶束腰,草摺分成數塊,腳著烏皮靴。到了近世,這種原始形制的掛甲已經從戰場上消失了,只作為儀式、雅樂某些參與成員的服裝而存在。

從古墳到奈良時代,棉襖甲也同樣存在著。所謂棉襖甲,是指甲片直接縫合在襯裡上,相互間拼合精密,但不一定相疊。中國歷史上,棉襖甲所占比重逐漸增大,到了火器出現以後尤其如此。現在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清代密綴鐵釘的甲式,就是棉襖甲的最終形態。下圖是掛甲和棉襖甲時代常見的兩種盔式。

最後,還有一種短甲(見下圖),是將皮革連綴成整體,保護住胴☆禁☆體主要部分,和古代希臘、羅馬的甲式比較相似。這種甲式,在東亞是比較少見的,目前僅知道中國古代部分西南夷和臺灣高山族人使用過這種甲式。

運營:hg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