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民種地收入這麼低,我們為什麼還要大規模進口糧食?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世界有名的糧食生產大國,在古代中國我們常常自詡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富有四海,中華之物力絕對可以自給自足,雖然這句話有不少誇張的成分,但是中國糧食生產自給自足一直都是我們的驕傲,

再加上袁農平雜交水稻的貢獻,中國的糧食產量更是一年比一年的飛躍,截至2016年底,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16年的糧食總產量已經到達了61623.9萬噸(12324.8 億斤),這個資料也足夠讓我們驕傲的了,雖然我們是糧食生產的大國,但我們似乎也有著很多奇怪的問題,比如說中國的農民種地一直賺不到錢,然而我們的糧食進口卻越來厲害?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們的盤中餐,
糧食問題。

一、奇怪的農業困局

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農業國,雖然我們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占的比重不斷提高,但終究不能否認的是,中國依然有著高達6億的農村人口,對於大多數農村人口來說,

除去外出打工的人,大多數人都還是從事著自己老祖宗幾千年傳承的手藝:種地。但是,中國的農民卻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這就是對於中國農民來說,大家想要依靠種地賺錢變得越來越困難。瀚哥家中也有很多的親戚留在農村,每次回老家幾乎必然會談及的一個問題就是種地,父輩每次回家第一個問題都會問今年的天氣如何?糧食的收成怎麼樣?在大多數時候,
由於優良的種子,大型的農業機械化,糧食豐收已經成為了這些年經常聽到的話題。

在我們為農業豐收感到欣慰的時候,往往都會面臨一個問題,這就是老家的親戚總會說,豐收是豐收了,但是現在種地越來越難以賺到錢了,往往是好不容易把種來的糧食賣出去,

結果一賣出去才發現,在不考慮人工成本的情況下,除去農藥、種子、化肥,還有請人播種、收割等的機械費之後,經常是一畝地賺不到一點錢,如果再碰到年景不好,甚至種地不僅不賺錢還經常虧錢。於是,老家越來越多的人離開了土地,迫不得已走上了去城市打工的道路。

一開頭瀚哥還以為這個是我自己老家的特殊情況,然而越來越多的媒體都關注到農村種地不賺錢的問題了,

瀚哥才意識到這個可能不是一個地方的特殊情況,可能是不少地方的共性問題。在我們考慮種地不賺錢的同時,我們卻發現,中國卻在大量進口糧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中國2017年的糧食自給率已經從2015年的94%下降到了2017年的86%甚至有著進一步下降的趨勢。其中,中國玉米、小麥和大米的進口量都在翻倍增長。而大豆需求更是在過去的十數年間激增,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貿易國和消費國。

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極為奇怪的悖論,一方面中國的農產品幾乎每年都是豐收,農民的收入不斷下降,完全是一副谷賤傷農的架勢,另一方面,中國卻出現了農產品的不足,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國內的需求,這簡直是一種奇怪的天方夜譚,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中國的農業的問題到底怎麼了?

瀚哥覺得,中國如今的問題具有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特徵,並不是我們沒有糧食,也不是我們的糧食產量過低,卻是我們的糧食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乃至於我們的農業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一是農業生產的結構不足。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我們大批量生產的都是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等高產量糧食,這些農產品的特點是產量很高,但是實際上的品質卻並沒有達到其產量該有的高度,這就導致了中國農業生產的低檔次產品處於長期過剩的情況下,但是像高檔農產品卻出現了斷檔,舉例來說日本的和牛,泰國的香米這些都是在中國市場上賣出高價的農產品,然而國內農產品雖然數量眾多真正品質上能夠達到類似水準的農產品卻幾乎沒有,這種結構性短缺和低檔次產品過剩構成了中國農業生產的第一大問題。

二是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我們一直都說所謂的工業革命的標誌是什麼?是以工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了以手工作坊為代表的個人小生產,這個取代不僅在工業領域,更在農業領域,美國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美國3億的人,還有大量的餘力可以出口,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這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帶來的好處。然而,中國從幾千年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我們的農業生產叫做精耕細作,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農業生產的效率極低,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完全無法和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方式抗衡,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很低,我們的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成本很高,自然難以和進口產品抗衡。

三是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在中國的農村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農村人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正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進程當中,在這個進程中必然大量的農民成為了市民,另一方面則是農業的低收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原先的農業生產進入城市務工,中國多達2.8億的農民工就是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農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婦孺,但我們不要忘了在中國當前的生產條件下,農業依然是一個重體力勞動產業,更何況農業科技不僅需要青壯年更需要高素質人才,這都是農村留守的人口難以解決的問題。

四是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下降。2001年以來,全國耕地在不斷減少,雖然在2007年起,農村土地整治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村土地複墾開發力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然而,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從統計資料上不斷下降,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資料,農村的耕地面積已經從2009年的20.31億畝下降到目前的20.25億畝,從資料上來說,雖然這個下降還不算太厲害,但是實際情況土地的品質卻是堪憂的,不僅有著農村土地的污染問題、肥力下降問題、鹽鹼化問題等等,讓人不容樂觀。

農村問題是中國重要根本問題,也是真正不容忽視的問題,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農村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中國人千年來的問題根源。

作者:江瀚,蘇甯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烽火臺資本特約經濟學家,兼任《理財》雜誌、《金融界》、《和訊》、《LinkedIn》專欄作家,十余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

使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貿易國和消費國。

這幾乎成為了一個極為奇怪的悖論,一方面中國的農產品幾乎每年都是豐收,農民的收入不斷下降,完全是一副谷賤傷農的架勢,另一方面,中國卻出現了農產品的不足,需要靠進口來滿足國內的需求,這簡直是一種奇怪的天方夜譚,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中國的農業的問題到底怎麼了?

瀚哥覺得,中國如今的問題具有嚴重的結構性問題特徵,並不是我們沒有糧食,也不是我們的糧食產量過低,卻是我們的糧食結構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乃至於我們的農業出現了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歸納到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一是農業生產的結構不足。我們能夠看到的是,我們大批量生產的都是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等高產量糧食,這些農產品的特點是產量很高,但是實際上的品質卻並沒有達到其產量該有的高度,這就導致了中國農業生產的低檔次產品處於長期過剩的情況下,但是像高檔農產品卻出現了斷檔,舉例來說日本的和牛,泰國的香米這些都是在中國市場上賣出高價的農產品,然而國內農產品雖然數量眾多真正品質上能夠達到類似水準的農產品卻幾乎沒有,這種結構性短缺和低檔次產品過剩構成了中國農業生產的第一大問題。

二是中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我們一直都說所謂的工業革命的標誌是什麼?是以工業的機械化大生產取代了以手工作坊為代表的個人小生產,這個取代不僅在工業領域,更在農業領域,美國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美國3億的人,還有大量的餘力可以出口,讓美國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出口大國,這就是機械化大生產帶來的好處。然而,中國從幾千年到現在一直都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小生產,我們的農業生產叫做精耕細作,在這樣的生產方式下,農業生產的效率極低,是一種低效率的競爭,完全無法和真正的機械化生產方式抗衡,這也就導致了中國的農業生產效率很低,我們的農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成本很高,自然難以和進口產品抗衡。

三是農村人口的不斷減少。在中國的農村制約農業生產效率的還有一個問題,這就是農村人口的問題,一方面中國正在一個快速城鎮化的進程當中,在這個進程中必然大量的農民成為了市民,另一方面則是農業的低收入導致了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原先的農業生產進入城市務工,中國多達2.8億的農民工就是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農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婦孺,但我們不要忘了在中國當前的生產條件下,農業依然是一個重體力勞動產業,更何況農業科技不僅需要青壯年更需要高素質人才,這都是農村留守的人口難以解決的問題。

四是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下降。2001年以來,全國耕地在不斷減少,雖然在2007年起,農村土地整治在全國範圍內展開,要求加大農田基本建設和農村土地複墾開發力度,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然而,最近幾年我們看到的依然是從統計資料上不斷下降,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資料,農村的耕地面積已經從2009年的20.31億畝下降到目前的20.25億畝,從資料上來說,雖然這個下降還不算太厲害,但是實際情況土地的品質卻是堪憂的,不僅有著農村土地的污染問題、肥力下降問題、鹽鹼化問題等等,讓人不容樂觀。

農村問題是中國重要根本問題,也是真正不容忽視的問題,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關注農村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中國人千年來的問題根源。

作者:江瀚,蘇甯金融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烽火臺資本特約經濟學家,兼任《理財》雜誌、《金融界》、《和訊》、《LinkedIn》專欄作家,十余家財經媒體特約評論員與撰稿人。

作者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jianghan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