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民族匠人·朝鮮族|民族樂器製作技藝傳承人金季鳳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伽倻琴、奚琴、長鼓、洞簫、牙箏、短簫……這些朝鮮族民族樂器在金季鳳的手中仿佛被賦予了靈性,在打磨、安裝、定音等一系列操作後,變成了能夠產生美妙音符的神奇之物。

金季鳳說,做樂器,要始終保持“歌”在心中,“聲”在手上,“情”在工具上,樂器就是凝固的“歌”。

記者在延吉市民族樂器研究所見到已是75歲高齡的著名朝鮮族樂器製作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鮮族民族樂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金季鳳,聽他講述了自己與朝鮮族民族樂器製作的一生情緣。

愛做樂器的山裡娃

1937年,金季鳳出生在煙集崗(延吉)二道河東一個村裡的醫藥世家,祖輩開診所,父親不但會看病,還愛好音樂,會做樂器。金季鳳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他們都能歌善舞,喜歡音樂。那時候,樂器很貴,一般人家買不起,父親就常常親手給他們做樂器。每次父親給哥哥姐姐做樂器時,

金季鳳就在一邊興致勃勃地看。15歲時,他試著做了第一把奚琴。

父親希望兒子能繼承醫藥世家傳統,對於金季鳳喜歡製作樂器的舉動並不支援。但在母親的鼓勵下,金季鳳開始學著自己做樂器。起初做出的樂器一個個很不像樣子,卻很受鄉親們和同學們的喜愛,大家你拿一把他拿一把,做出的樂器很快就被一搶而光。就這樣,經過一點點的經驗積累,金季鳳做樂器的水準越來越高,

名氣也越來越大。

為了愛好毅然辭職

1958年,金季鳳從延邊漢族專科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當時的延吉縣農業大學當教師。

1958年末,在農大當了半年老師的金季鳳突然提出辭職。學校領導極力挽留,告訴他,正準備給他提幹,還準備派他去北京進修,但這些都不足以改變金季鳳的想法。他辭職後,來到延吉樂器廠,開始追尋擱置了多年的夢想。

當時的延吉樂器廠是一個只有三個人的樂器小作坊。

親友們都對金季鳳的選擇難以理解,但金季鳳卻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

苦心鑽研大膽創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金季鳳的細心尋覓和苦心鑽研下,很多失傳的朝鮮族民族樂器被重新找回,一些現有的朝鮮族傳統樂器也被他加以創新和改良。傳統的伽倻琴是12根弦,每根弦下都有一個如大雁腳趾似的棗木做的琴碼,

稱作“雁足”。在製作過程中,金季鳳發現,由於伽倻琴的第一個和第十二個“雁足”都是“出來”(靠邊)的,在伴奏一些朝鮮族民歌時有個別跳躍音彈奏不了。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

對此,金季鳳開始了大量的調查,在東北三省進行了三個多月的走訪。在眾多專家和老藝人的論證下,最終發現,古時就把伽倻琴的“碼”放錯了,“雁足”靠琴幫出來不對,會使音受到限制,音量出不來。琴碼如果“不出來”,音域寬,又好聽。於是,他大膽地對伽倻琴進行了改革,除了不讓“雁足”出來,又多加了一根弦。這樣,不僅使原來彈奏不出的“4”(發)和“7”(西)能夠彈奏出來,再伴奏朝鮮族民歌時也別有一番韻味。後來,一些專家認為伽倻琴的音量還不夠豐富,於是金季鳳又創造出21根弦甚至25根弦的伽倻琴。2009年,金季鳳被國務院和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重要傳承更重要

在近60年的民族樂器生產製作生涯中,金季鳳從未停止過探索和追求。如今,他挖掘和掌握了80餘種朝鮮族民族樂器的製作工藝,但由於很多朝鮮族民族樂器缺乏專業演奏人才,經常製作、廣泛應用的只有30餘種。

而對於朝鮮族樂器的保護和傳承,金季鳳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近年來,自己培養的徒弟不少,但全面繼承所有傳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的卻不多,而且隨著出國打工熱潮的出現,有不少剛剛培養出來的人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不再鑽研傳統的樂器製作工藝。因此,他認為,對於朝鮮族傳統樂器製作工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很重要,但傳承更重要,相關部門應多為喜愛朝鮮族傳統樂器製作的年輕人提供發展空間,讓這一民族技藝發揚光大。

注:以上所有民族資料與相關圖片均來自網路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官方網站:http://www.minzuwc.com/

企鵝媒體平臺: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琴碼如果“不出來”,音域寬,又好聽。於是,他大膽地對伽倻琴進行了改革,除了不讓“雁足”出來,又多加了一根弦。這樣,不僅使原來彈奏不出的“4”(發)和“7”(西)能夠彈奏出來,再伴奏朝鮮族民歌時也別有一番韻味。後來,一些專家認為伽倻琴的音量還不夠豐富,於是金季鳳又創造出21根弦甚至25根弦的伽倻琴。2009年,金季鳳被國務院和國家文化部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保護重要傳承更重要

在近60年的民族樂器生產製作生涯中,金季鳳從未停止過探索和追求。如今,他挖掘和掌握了80餘種朝鮮族民族樂器的製作工藝,但由於很多朝鮮族民族樂器缺乏專業演奏人才,經常製作、廣泛應用的只有30餘種。

而對於朝鮮族樂器的保護和傳承,金季鳳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近年來,自己培養的徒弟不少,但全面繼承所有傳統民族樂器製作技藝的卻不多,而且隨著出國打工熱潮的出現,有不少剛剛培養出來的人才離開家鄉外出打工,不再鑽研傳統的樂器製作工藝。因此,他認為,對於朝鮮族傳統樂器製作工藝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很重要,但傳承更重要,相關部門應多為喜愛朝鮮族傳統樂器製作的年輕人提供發展空間,讓這一民族技藝發揚光大。

注:以上所有民族資料與相關圖片均來自網路搜索,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保護·傳承·發展——民族元素文創平臺

官方網站:http://www.minzuwc.com/

企鵝媒體平臺:民族元素文創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