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移動為什麼不生產手機?

注:本文為作者原創(請勿轉載)

一、品牌手機的陣營少了中國移動的身影

每次去中國移動的營業廳辦理業務,都會看到琳琅滿目的櫃檯裡陳列著各種品牌的手機,從幾百塊錢的低端到五六千元的高端,

應有皆有。如果留意一下你會發現:在諸多品牌的手機中,看不到中國移動品牌的身影。中國移動為什麼不生產自主品牌的手機呢?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手機,彈出的列表中,排列在前面的系列包含了國內外的多款品牌,甚至還有沉寂已久最近才歸來的諾基亞,但在主流陣營中卻沒有中國移動,當然也沒有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單獨搜索“中國移動”的手機,

顯示了三款中低檔的手機,如下圖所示,價格有幾百元的、一千多的,其性價比較高。其中的一千多元的4G手機,已推出兩年了;目前市場上還未出新款的機型。這三款手機都是中國移動的技術專家參與相關研發工作,包括設計、部分開發等,再由代工廠生產。

注:為避免涉嫌廣告,圖中隱去了手機的型號、價格、電商名稱等資訊。

二、中國移動為何需要手機

電信運營商和手機,兩者誰都離不開誰,手機是移動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終端),無論是中國移動、電信或是聯通,在實體營業廳的顯眼位置布放的設施:除了業務辦理台席外,就是陳列手機的展櫃了。

在3G時代,中國移動更是迫切需要手機廠商的支援,因為當時所採用的TD-SCDMA技術很不成熟且缺乏商用經驗(僅在中國使用),

支援該通信制式的基帶晶片本來就很少,支援TD-SCDMA的手機廠商就更少了。當時,中國移動還跟蘋果(手機)公司進行了長期的多次談判,以失敗告終,最終被中國聯通拔得頭籌(中國聯通和蘋果合作,引入支持WCDMA的蘋果手機在中國銷售),在3G時代,中國聯通的市場份額增長很快,中國移動的很多用戶為使用蘋果手機而轉向聯通。

在4G時代,中國移動所採用的TD-LTE是國際通用技術標準,支援的晶片、手機廠商都很多,上網速度很快(一般為數10Mbps),因而中國移動的群體又快速增長。

由上分析可見,手機對於電信運營商有多麼的重要,可中國移動為什麼不自己生產手機呢?

三、研發和生產手機其實比較“簡單”

手機其實很簡單,硬體主要由如下幾個部分組成:

(1)電池。

(2)通信晶片(即:基帶晶片)、GPS定位晶片、藍牙晶片、WLAN模組。

(3)RAM擴展存儲。

(4)攝像頭。

(5)其他感測器晶片(如電子羅盤、陀螺儀、加速度感測器等)。

(6)顯示幕。

如上的各個硬體模組都有專業的公司研發和製造,手機廠商只需要把這些硬體“攢”起來即可,看來研發和生產手機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如下圖為示意。

手機正常使用多久充一次電,取決於所用電池的容量,電池容量越大且尺寸和重量越小,則手機越輕便、越受歡迎。電池是個獨立成熟的行業,有很多專門為手機或其他類通信終端提供電池的廠商,手機廠商只需要向其採購即可,最多貼個牌(如某某品牌的電池為某某手機公司定制和供貨電池)。

一般而言,很多通信晶片本身就擴展集成了GPS定位、藍牙通信、WLAN模組、擴展存儲等硬體模組,且提供的底層軟體環境是手機內置軟體的基礎,如手機的Android或IOS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都是在通信晶片上運行的。業界有名的晶片廠商如高通、MTK、展訊、海思等等,手機廠商可直接採購和使用其通信晶片。

其他的硬體如攝像頭、感測器等等,也都可直接在手機主機板上集成。

由上可見,從硬體上講:研發和生產手機看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專做手機的小米公司2010年才成立,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估值就達到40億美元,而多個領域厚重而薄發的中國移動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專注於研發、生產手機的子公司,但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呢?

四、手機的底層軟體發展和商用其實並不簡單

當下,國內的互聯網還屬於朝陽行業,很多新興產品蓬勃發展、甚至領先於世界,互聯網產品最看重的是使用者量,為保持用戶數的快速持續增值,互聯網公司除了不斷發揮產品的優勢外,還要殫思竭慮地吸引用戶,所以互聯網行業很注重“入口”,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載體,手機也是如此。

現在不管是華為的手機,還是小米的手機,在生產線上都內置了很多自有產品(軟體),如雲服務帳號、應用商城(如華為應用商城、小米應用商城)、錢包等等,這些都是吸引用戶的“入口”,通過手機(硬體)推廣應用軟體,進而捆綁使用者。

基於開源的Android代碼定制開發作業系統,並開發其他底層軟體,這才是手機行業不可替代的競爭力。眾所周知,硬體的發展一直受“摩爾定律”所限制,因而其成熟度很高、一直比較穩定;而軟體是直接面向應用的,針對海量的不斷變化市場需求,軟體的發展潛力巨大,而做好一款軟體也是最難的。在2G時代,手機只需要有打電話、發短信的功能即可,且這兩個功能通信晶片本身都已提供了,因而生產手機的門檻很低,那時的手機廠商極多,如當年“手機中的戰鬥機” 的廣告語很深入人心,你還記得是哪家手機嗎?在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4G時代,很多傳統的手機廠商都被淘汰了,因為對手機廠商的軟體研發能力設下了很高的門檻,一般小作坊式的公司滿足不了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

五、中國移動也曾研發過手機

在3G時代,中國移動集團也專門成立團隊,並研發和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機:OPhone,該作業系統基於開源的Linux並借鑒、相容Android,基於該OPhone作業系統,OPhone手機內置了移動自有的業務產品,如手機導航、號簿管家、139郵箱、飛信、手機衝浪等等。

OPhone基於Linux系統開發又要相容Android作業系統,其需要巨大的投入,在3G時代,中國移動的OPhone手機並沒有發揮其有效價值,OPhone作業系統缺乏後繼的投入;同時Android作業系統由於其開放性和良好的相容性,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和手機用戶使用,不斷反覆運算升級。最終,中國移動不得不放棄OPhone,當年投入OPhone的研發專家,聽說跳槽到業內的其他公司,待遇也不錯。

六、中國移動成立不了第二個“小米”

小米科技,成立於2010,剛開始主要研發和生產手機,後來又推出很多智慧硬體和電子產品,如小米電源、音箱、空氣淨化器、PAD、電視等等。小米的產品及市場行銷都是走互聯網路線,作為國內首家基於互聯網模式研發手機的公司,其成功模式本身就很難複製。

小米公司的成立過程也帶些傳奇色彩,一開始就彙聚了手機行業的頂尖人才,而且很多作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占公司的股份。互聯網公司作為民營企業,運營和管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留住核心骨幹,員工公開持股、人才多樣化激勵等措施,是國內電信運營商所不能實施的。

由上可見,研發和生產手機需要專注和持續的投入,更需要一種互聯網情懷,而這方面正是追求“短、平、快”的電信運營商所欠缺的。

七、中國移動無需生產手機

作為全球擁有最大規模4G移動用戶數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主要職責是移動運營,從2G時代的移動通信專家,到3G時代的移動資訊專家,再到當下的數位化服務專家,中國移動雖一直在轉型,但為使用者提供通信服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內容,即電信業務運營。

管道是使用者服務的入口,中國移動擁有數千家的實體營業廳,其是手機銷售的重要管道。中國移動和手機廠商或供應商合作,各取其長,實現電信業務和手機的完美結合,因而中國移動無需投入手機的研發和生產,而應該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業務轉型上,為用戶提供優質低價的通信服務。

隨著5G的試點,未來是流量的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風雲變幻的互聯網浪潮中,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轉型有強烈的迫切性。中國移動在數位化服務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推動通信行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江蘇移動大專案經理,中國移動eSIM技術的創始人之一。移動互聯網專家,專注于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ICT、物聯網和大資料等領域,有近13年的產品和市場經驗。

手機正常使用多久充一次電,取決於所用電池的容量,電池容量越大且尺寸和重量越小,則手機越輕便、越受歡迎。電池是個獨立成熟的行業,有很多專門為手機或其他類通信終端提供電池的廠商,手機廠商只需要向其採購即可,最多貼個牌(如某某品牌的電池為某某手機公司定制和供貨電池)。

一般而言,很多通信晶片本身就擴展集成了GPS定位、藍牙通信、WLAN模組、擴展存儲等硬體模組,且提供的底層軟體環境是手機內置軟體的基礎,如手機的Android或IOS作業系統及應用軟體,都是在通信晶片上運行的。業界有名的晶片廠商如高通、MTK、展訊、海思等等,手機廠商可直接採購和使用其通信晶片。

其他的硬體如攝像頭、感測器等等,也都可直接在手機主機板上集成。

由上可見,從硬體上講:研發和生產手機看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專做手機的小米公司2010年才成立,經過兩年左右的時間其估值就達到40億美元,而多個領域厚重而薄發的中國移動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專注於研發、生產手機的子公司,但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呢?

四、手機的底層軟體發展和商用其實並不簡單

當下,國內的互聯網還屬於朝陽行業,很多新興產品蓬勃發展、甚至領先於世界,互聯網產品最看重的是使用者量,為保持用戶數的快速持續增值,互聯網公司除了不斷發揮產品的優勢外,還要殫思竭慮地吸引用戶,所以互聯網行業很注重“入口”,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載體,手機也是如此。

現在不管是華為的手機,還是小米的手機,在生產線上都內置了很多自有產品(軟體),如雲服務帳號、應用商城(如華為應用商城、小米應用商城)、錢包等等,這些都是吸引用戶的“入口”,通過手機(硬體)推廣應用軟體,進而捆綁使用者。

基於開源的Android代碼定制開發作業系統,並開發其他底層軟體,這才是手機行業不可替代的競爭力。眾所周知,硬體的發展一直受“摩爾定律”所限制,因而其成熟度很高、一直比較穩定;而軟體是直接面向應用的,針對海量的不斷變化市場需求,軟體的發展潛力巨大,而做好一款軟體也是最難的。在2G時代,手機只需要有打電話、發短信的功能即可,且這兩個功能通信晶片本身都已提供了,因而生產手機的門檻很低,那時的手機廠商極多,如當年“手機中的戰鬥機” 的廣告語很深入人心,你還記得是哪家手機嗎?在移動互聯網為主體的4G時代,很多傳統的手機廠商都被淘汰了,因為對手機廠商的軟體研發能力設下了很高的門檻,一般小作坊式的公司滿足不了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

五、中國移動也曾研發過手機

在3G時代,中國移動集團也專門成立團隊,並研發和推出自主品牌的手機:OPhone,該作業系統基於開源的Linux並借鑒、相容Android,基於該OPhone作業系統,OPhone手機內置了移動自有的業務產品,如手機導航、號簿管家、139郵箱、飛信、手機衝浪等等。

OPhone基於Linux系統開發又要相容Android作業系統,其需要巨大的投入,在3G時代,中國移動的OPhone手機並沒有發揮其有效價值,OPhone作業系統缺乏後繼的投入;同時Android作業系統由於其開放性和良好的相容性,吸引了眾多開發者和手機用戶使用,不斷反覆運算升級。最終,中國移動不得不放棄OPhone,當年投入OPhone的研發專家,聽說跳槽到業內的其他公司,待遇也不錯。

六、中國移動成立不了第二個“小米”

小米科技,成立於2010,剛開始主要研發和生產手機,後來又推出很多智慧硬體和電子產品,如小米電源、音箱、空氣淨化器、PAD、電視等等。小米的產品及市場行銷都是走互聯網路線,作為國內首家基於互聯網模式研發手機的公司,其成功模式本身就很難複製。

小米公司的成立過程也帶些傳奇色彩,一開始就彙聚了手機行業的頂尖人才,而且很多作為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占公司的股份。互聯網公司作為民營企業,運營和管理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為留住核心骨幹,員工公開持股、人才多樣化激勵等措施,是國內電信運營商所不能實施的。

由上可見,研發和生產手機需要專注和持續的投入,更需要一種互聯網情懷,而這方面正是追求“短、平、快”的電信運營商所欠缺的。

七、中國移動無需生產手機

作為全球擁有最大規模4G移動用戶數的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的主要職責是移動運營,從2G時代的移動通信專家,到3G時代的移動資訊專家,再到當下的數位化服務專家,中國移動雖一直在轉型,但為使用者提供通信服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工作內容,即電信業務運營。

管道是使用者服務的入口,中國移動擁有數千家的實體營業廳,其是手機銷售的重要管道。中國移動和手機廠商或供應商合作,各取其長,實現電信業務和手機的完美結合,因而中國移動無需投入手機的研發和生產,而應該把更多的重心放在業務轉型上,為用戶提供優質低價的通信服務。

隨著5G的試點,未來是流量的時代,也是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在風雲變幻的互聯網浪潮中,傳統電信運營商的轉型有強烈的迫切性。中國移動在數位化服務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推動通信行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江蘇移動大專案經理,中國移動eSIM技術的創始人之一。移動互聯網專家,專注于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ICT、物聯網和大資料等領域,有近13年的產品和市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