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廣美將赴英參加倫敦設計節,策展人:不濫用中國傳統元素

下周,由廣州國家廣告產業園和廣州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塔外:學院設計教育實驗與產業實踐展》將於倫敦設計節期間,在英國倫敦中國設計中心展出。本次展覽將以“塔外”為題,

展出了廣州美術學院及與學校緊密相連的廣告產業園區的實驗實踐作品,展現廣州高校設計專業“走出象牙塔”帶來的產學研成果。

近年來,廣州加快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提升廣州文化軟實力,讓廣州文化走向世界。在策展人曹雪心中,通過簡單堆積中國元素講述中國故事、廣州故事並非真正的“文化走出去”,他認為,對中國當代生活的自然流露,才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展覽:走出“象牙塔” 展示廣州設計

本次展覽將在世界知名的設計盛會倫敦設計節期間展出。展覽策展人曹雪將展覽命名為“塔外”,他坦言這是源於他自己的雙重身份:既是廣州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也是落戶在廣美的廣州國家廣告產業園負責人。

他坦言,當得知能前往倫敦參展時,他想過很多主題,最終決定通過師生的設計實驗和產業實踐,突出廣州美院、乃至廣州設計的產學研優勢,從一個個作品及案例中去呈現中國南方的設計師們如今在考慮的問題,向西方和世界釋放信號;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超越中國設計的局限,與全世界同行溝通交流的願望,從別人眼中找到自己。

“我希望將展覽做成系列展,集中3年左右的時間,展示廣州美院及廣告園區雙品牌、雙平臺優勢。”在他看來,這樣的“雙品牌、雙平臺”,是任何一個單獨的一個機構無法獨自呈現,並希望以此希望盤活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資源。

■特色:相由心生,不再堆砌中國元素

雖然本次展覽的物理空間只有100多平方米,

但曹雪還是希望能借此傳達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

然而,在展覽中要如何呈現中國故事?在他看來,最高境界的中國設計不一定要出現中國元素,但一看就是“中國設計”。當下中國的設計語言,遠不止那些有限的或表面的視覺元素。他舉例,很多人喜歡日本的設計,尤其在國際上,日本產品的標誌性很強,但其實這些“日系”產品中,並沒有櫻花、富士山、浮世繪等等典型的日本元素。

“正所謂相由心生,文化也是如此,一個民族的文化魂中散發出來的東西,會自然滲透到設計之中,設計師恰恰應該從根上去尋找未來的方向。”

於是,在這次的展覽中,他專門選擇了一件“熊貓家舍”的作品參與展覽。“這個作品,是一位元學生為熊貓設計的家舍,很特別,設計師在地上通過一個斜坡,連接地下的空間,讓人們既能夠近距離看大熊貓,也讓大熊貓能夠待在家舍。”他解釋,作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熊貓在人們印象裡是友好溫順、憨態可掬的國寶,但事實上,熊貓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屬於猛獸。“作者希望熊貓館能夠既起到保護的作用,也有著教育的使命,讓人們更加全面地認識大熊貓。”

他坦言,在這個設計中,雖然熊貓是主體,卻沒有“熊貓”圖案等所謂的中國元素,而是自然而然地為了熊貓而設計。“其實這是告訴世界,中國設計的思考是多元的,包括了生態的考量,這就是創造新文明的體現。”

■感言:自然流露出活生生的“中國生活”

他坦言,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中國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無論是傳統還是當下,中國都應該更好地走向世界,講述當代的中國故事。

在策劃本次海外展覽前,曹雪也曾請教一名德國學者。“作為一個西方人,你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中國設計展覽,怎麼樣呈現中國的文化?”曹雪如此發問。

對方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你不用擔心,現在德國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在教孩子學中文,他們認為未來的世界屬於中國,所以展現中國文化不需要刻意,只要活生生地呈現當下的生活足矣。”

曹雪坦言,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因此,他選擇的作品都是讓人感覺到自然流露出的設計,而不是過度表現的東西。他希望,外國人通過作品,活生生地看到真實感。“真實往往取決於自信。我一直以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本來就沒有必要去設法與誰‘接軌’,這同樣取決於自信。”

■作者說:傳承不是粗暴複製黏貼老祖宗的東西

廣州日報記者:中國作品到國外展覽,您為什麼這麼強調“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展現中國元素”?

曹雪: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並不是說將中國元素的東西堆砌展示即可。以前有人設計了傳統的魚形碟子,想賣到國外,但後來發現賣不出去,因為外國人吃魚的方式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這種簡單粗暴地把老祖宗的東西複製、粘貼在當下這些所謂的產品或作品上,我不覺得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再者,傳承與設計,有時指的並不是一碼事。我更想“流露”(不是表現)給西方和世界,當代中國人首先是怎樣生活的,其次才是如何設計的。

廣州日報記者:這次的展覽名稱就很新穎,展現的是“教育實驗”“產業實踐”,這是怎麼考慮的?

曹雪:我們強調的產學研,不是說“學”要為“產”服務,被現有的市場牽制,容易落入俗套,缺乏創新。因此,強調“實驗”,就像“概念車”一樣,雖然現在無法推向市場,但卻代表著不斷創新、不斷探索。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申卉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方金鎔

也讓大熊貓能夠待在家舍。”他解釋,作者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熊貓在人們印象裡是友好溫順、憨態可掬的國寶,但事實上,熊貓的戰鬥力非常強悍,屬於猛獸。“作者希望熊貓館能夠既起到保護的作用,也有著教育的使命,讓人們更加全面地認識大熊貓。”

他坦言,在這個設計中,雖然熊貓是主體,卻沒有“熊貓”圖案等所謂的中國元素,而是自然而然地為了熊貓而設計。“其實這是告訴世界,中國設計的思考是多元的,包括了生態的考量,這就是創造新文明的體現。”

■感言:自然流露出活生生的“中國生活”

他坦言,中國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中國的發展速度也很快,無論是傳統還是當下,中國都應該更好地走向世界,講述當代的中國故事。

在策劃本次海外展覽前,曹雪也曾請教一名德國學者。“作為一個西方人,你希望看到什麼樣的中國設計展覽,怎麼樣呈現中國的文化?”曹雪如此發問。

對方的回答讓他大吃一驚:“你不用擔心,現在德國很多年輕的父母都在教孩子學中文,他們認為未來的世界屬於中國,所以展現中國文化不需要刻意,只要活生生地呈現當下的生活足矣。”

曹雪坦言,這句話給了他很大的信心。因此,他選擇的作品都是讓人感覺到自然流露出的設計,而不是過度表現的東西。他希望,外國人通過作品,活生生地看到真實感。“真實往往取決於自信。我一直以為,國與國之間的文化本來就沒有必要去設法與誰‘接軌’,這同樣取決於自信。”

■作者說:傳承不是粗暴複製黏貼老祖宗的東西

廣州日報記者:中國作品到國外展覽,您為什麼這麼強調“自然地流露”而不是“展現中國元素”?

曹雪: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並不是說將中國元素的東西堆砌展示即可。以前有人設計了傳統的魚形碟子,想賣到國外,但後來發現賣不出去,因為外國人吃魚的方式根本就不一樣。

所以,這種簡單粗暴地把老祖宗的東西複製、粘貼在當下這些所謂的產品或作品上,我不覺得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再者,傳承與設計,有時指的並不是一碼事。我更想“流露”(不是表現)給西方和世界,當代中國人首先是怎樣生活的,其次才是如何設計的。

廣州日報記者:這次的展覽名稱就很新穎,展現的是“教育實驗”“產業實踐”,這是怎麼考慮的?

曹雪:我們強調的產學研,不是說“學”要為“產”服務,被現有的市場牽制,容易落入俗套,缺乏創新。因此,強調“實驗”,就像“概念車”一樣,雖然現在無法推向市場,但卻代表著不斷創新、不斷探索。

文: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申卉

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陳憂子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方金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