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陸遊的臨終絕筆《示兒》後來有人回復了,讀來讓人心痛不已

嘉泰三年,陸遊78歲,回到老家紹興,時任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辛棄疾拜訪陸游,當時辛棄疾63歲,陸游的愛國詩句早已為辛棄疾所景仰,因此辛棄疾去拜訪了這位前輩,兩人一起議論國家大事,

相見恨晚。嘉泰四年,宋甯宗降下聖旨,要辛棄疾到京城臨安去,徵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辛棄疾把這件事告訴陸游,陸游覺得這是辛棄疾施展自己才能的好機會,於是寫了一首《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歎,管仲蕭何實流亞”、“中原麟鳳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嚇”。鼓勵他為恢復中原而努力,千萬不要因為受到排擠不得志而介意。

可是沒想到,三年後,辛棄疾壯志未酬,這位始終是被大材小用的愛國英雄,終於在憂憤中去世,年六十八。陸遊聽到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萬分。陸游憂憤成疾,病情日重,臥床不起。又過了兩年,陸遊與世長辭,年八十五歲。臨終之際,陸遊留下絕筆《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不過他的兒子們沒有看到王師北定中原,

直到南宋末年,風雨飄搖,愛國詩人面對著岌岌可危的南宋,痛心疾首,扼腕捶胸,譜寫了一曲曲或慷慨激昂,沉鬱哀切的詩篇,其中有一位愛國詩人林景熙寫了一首《書陸放翁詩卷後》

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

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輕裘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節半海宇,歸來鏡曲盟鷗沙。

詩墨淋漓不負酒,但恨未飲月氏首。

床頭孤劍空有聲,

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發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詩中肯定陸游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概括陸遊一生坎坷經歷和報國雄心,最後接入自己,把當前現實與陸遊所處時代作對照。陸遊是一位文武雙全的詩人,天資慷慨,喜任俠,但是卻壯志難酬,他床頭掛著的寶劍白白地發出鏗然聲響,但卻只能眼睜睜看著中原大好河山落在敵手。中原的大好河山籠罩著濛濛哀怨,

南宋已經滅亡,只有東南一帶,還有殘餘的宋軍在抵抗元人,恢復的大業已經成空。陸遊啊,你悲傷九州不能一統,現在你的後輩已經見到了九州即將一統,可是統治者卻是胡虜,家祭時怎麼開口告訴你這九泉下的老翁?

林景熙這首詩寫得沉痛之極。這時候,詩人已經把陸遊的悲與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裡行間,充滿著血淚。

林景熙,南宋末期著名愛國詩人,宋亡後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

林景熙這首詩寫得沉痛之極。這時候,詩人已經把陸遊的悲與自己的悲完全融合在一起,字裡行間,充滿著血淚。

林景熙,南宋末期著名愛國詩人,宋亡後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