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調查 丨「中國有嘻哈」播放量突破25億,爆款背後的嘻哈產業該如何搭建?

這個夏天不一般,

我和兄弟夢想宣,

Keep real不生番,

Diss flow我喜歡。

(單押x4)

9月9日,「中國有嘻哈」決賽之戰如期而至,最終GAI和PG One並列為雙冠,艾福傑尼賽後笑稱自己一秒從季軍變亞軍。在網路綜藝節目每季製作成本仍在2000萬到5000萬元的市場行情下,愛奇藝花大量資本下注一檔小眾音樂選秀節目,最終,愛奇藝顯然贏得了這場「豪賭」。

如今,它的播放量已突破25億。中國的嘻哈市場就像忽然被喚醒一樣,從歌手粉絲這樣的神經末梢到大的公司主體這樣的神經中樞都興奮起來了。嘻哈文化的「病毒」已經通過節目,潛移默化的深入到大眾的生活方式和商界的運營推廣,不斷擴大嘻哈王國的版圖,讓嘻哈熱成為了一種火爆的社會現象。

愛奇藝副總裁陳偉表示,「中國有嘻哈」的定位並不是一檔簡單的選秀節目,而是一檔Hip-hop文化推廣節目。其實「中國有嘻哈」的節目類型偏向美劇的質感和結構,可以理解為一個「劇集式真人秀」。通過這種強劇情和強懸念的方式來吸引本身對於嘻哈並不是特別瞭解的大眾,它是一個文化拉新的過程。但這檔節目始終是為了推動整個嘻哈文化的傳播。

因此,「中國有嘻哈」表示會在第二季設立北美賽區,讓一些海外的華人和華裔的Rapper參與進來,還包括少數民族的嘻哈音樂。

「中國有嘻哈」憑什麼成為爆款?

過去,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周傑倫相當於現在韓國BIGBANG,真正用嘻哈音樂元素做到了本土化,

把自己做成了一個IP。那麼究竟何為嘻哈?張震岳曾表示:「嘻哈本身就是早期的黑人音樂,就是用藍調、早期的R&B、爵士搭配出來的一種音樂,所以嘻哈是個很黑的東西。」那麼,如此「黑」的東西,「中國有嘻哈」是依靠什麼將其做到「正宗」的呢?

首先,個性化成為中國精神消費市場的標誌。如今,中國用戶對於精神消費的個性化追求日益明顯,不再眾人都聽天王天后、流行歌曲,

嘻哈歌手們也能有自己的忠實聽眾,二次元idol也有一票鐵粉。「中國有嘻哈」最受歡迎的歌手基本上是90後,個性化也是90後的娛樂傾向。

其次,社會的接納性更強。曾經的中國追求相同,人們要穿一樣的衣服,看一樣的節目,甚至吃一樣的大鍋飯。二十年前,做搖滾可能是視作是一種叛逆;十年前,做嘻哈這樣的小眾音樂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相對於過去而言,今天的社會更能接納人們做自己喜歡、而不是大家都喜歡的事,因此才有大量的音樂人尤其是年輕人,在這個領域堅持創作,得到認同。

最後,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快手、秒拍、陌陌等短視頻平臺崛起讓每個創作者的內容都能被輕鬆地記錄、存儲,再分發到潛在用戶,創作者有了表演舞臺,且一定比過去的Underground更大,創作因此更有動力和堅持的理由。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打賞等商業模式,則讓一些優秀的創作者可以內容變現,不用走到街頭賣唱也能靠內容創作養活自己、獲取粉絲、走向成名,讓創作從興趣變為事業。

到底能帶動的嘻哈產業有多大?

其實,直到2013年,中國才開始有一些嘻哈音樂人登上主流音樂舞臺。2013年南征北戰獻唱「青春派」主題曲,2014年謝帝參加「中國好歌曲」,2016年「中國新歌聲」出現一些像萬妮達,陳梓童等說唱歌手,但這些人後來並沒有為華語嘻哈在主流市場掀起更大的水花。

可以說,「中國有嘻哈」給了嘻哈音樂一次爆發的機會,讓中國的Hip-Hop慢慢浮出了水面。一直被主流音樂市場和資本邊緣化的嘻哈音樂,急需要一個代表性的藝人出來,而愛奇藝在剛好的時間點抓住了這一代的年輕人的精神訴求。

有業內認識表示中國嘻哈發展之所以緩慢,無非兩點原因:一是大眾觸達這方面資訊有壁壘。大部分人可能會因為英文基礎差或者無法訪問外網而困於牆內;二是文化接受度不夠。原始的美國黑人街頭嘻哈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和獨立精神,同時也會伴有一些宣揚金錢、暴力、性等內容,這與中國傳統的中庸、低調觀念存在著一定抵觸。

「中國有嘻哈」切割了一個文化圈層,即嘻哈文化。美國的嘻哈產業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傳統嘻哈包括rap、DJ、塗鴉、街舞和beatbox ,而廣義嘻哈更包羅萬象,服飾、滑板、街頭籃球等等都算美國的嘻哈產業。

嘻哈產業,說白了就是街頭文化和商業潮流的結合,也就是傳統商業的一次消費升級。在全美的任意消費行為裡,與「嘻哈產業」有關的大概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保守估計也有百億美金的規模。對整個嘻哈產業來說,真正輸出的核心價值永遠是歌手與音樂。例如在2003年,「美國商業週刊」就將「嘻哈產業」的教父賽蒙斯登上封面,原因在於當年「嘻哈產業」的表現讓人稱奇:產業內單單服裝就達到了二十億美元的業績;一部由饒舌歌手Eminem主演的電影8Mile上映的第一個週末就創下5120萬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侏羅紀公園」的紀錄。

雖然嘻哈文化在8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但國內嘻哈的明顯商業化分割線可從2010年算起,由於歐美trap音樂流行及韓國偶像團體的火爆,國內嘻哈音樂的天花板逐漸打開。到2017年,嘻哈廠牌已有41個,嘻哈行業已經進入正規運作模式並進行商業開發。

總而言之,雖然陳偉成功地把「中國有嘻哈」做成了一個IP,但欲要借此去建立嘻哈文化產業,還為時尚早。由於我國嘻哈音樂起步較晚,加之後天缺乏優秀的音樂積累以及宣傳推廣。所以要想呈現井噴之勢,勢必還有一段路途要走。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新銳娛樂產業媒體,聚焦影視、遊戲、網娛、IP、VR、動漫、音樂等泛娛樂產業資訊,並提供各種衍生服務。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

因此才有大量的音樂人尤其是年輕人,在這個領域堅持創作,得到認同。

最後,直播與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快手、秒拍、陌陌等短視頻平臺崛起讓每個創作者的內容都能被輕鬆地記錄、存儲,再分發到潛在用戶,創作者有了表演舞臺,且一定比過去的Underground更大,創作因此更有動力和堅持的理由。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打賞等商業模式,則讓一些優秀的創作者可以內容變現,不用走到街頭賣唱也能靠內容創作養活自己、獲取粉絲、走向成名,讓創作從興趣變為事業。

到底能帶動的嘻哈產業有多大?

其實,直到2013年,中國才開始有一些嘻哈音樂人登上主流音樂舞臺。2013年南征北戰獻唱「青春派」主題曲,2014年謝帝參加「中國好歌曲」,2016年「中國新歌聲」出現一些像萬妮達,陳梓童等說唱歌手,但這些人後來並沒有為華語嘻哈在主流市場掀起更大的水花。

可以說,「中國有嘻哈」給了嘻哈音樂一次爆發的機會,讓中國的Hip-Hop慢慢浮出了水面。一直被主流音樂市場和資本邊緣化的嘻哈音樂,急需要一個代表性的藝人出來,而愛奇藝在剛好的時間點抓住了這一代的年輕人的精神訴求。

有業內認識表示中國嘻哈發展之所以緩慢,無非兩點原因:一是大眾觸達這方面資訊有壁壘。大部分人可能會因為英文基礎差或者無法訪問外網而困於牆內;二是文化接受度不夠。原始的美國黑人街頭嘻哈有著強烈的反抗精神和獨立精神,同時也會伴有一些宣揚金錢、暴力、性等內容,這與中國傳統的中庸、低調觀念存在著一定抵觸。

「中國有嘻哈」切割了一個文化圈層,即嘻哈文化。美國的嘻哈產業是最好的例證,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傳統嘻哈包括rap、DJ、塗鴉、街舞和beatbox ,而廣義嘻哈更包羅萬象,服飾、滑板、街頭籃球等等都算美國的嘻哈產業。

嘻哈產業,說白了就是街頭文化和商業潮流的結合,也就是傳統商業的一次消費升級。在全美的任意消費行為裡,與「嘻哈產業」有關的大概占了四分之一的比重,保守估計也有百億美金的規模。對整個嘻哈產業來說,真正輸出的核心價值永遠是歌手與音樂。例如在2003年,「美國商業週刊」就將「嘻哈產業」的教父賽蒙斯登上封面,原因在於當年「嘻哈產業」的表現讓人稱奇:產業內單單服裝就達到了二十億美元的業績;一部由饒舌歌手Eminem主演的電影8Mile上映的第一個週末就創下5120萬美元的票房,打破了「侏羅紀公園」的紀錄。

雖然嘻哈文化在80年代就已經進入中國,但國內嘻哈的明顯商業化分割線可從2010年算起,由於歐美trap音樂流行及韓國偶像團體的火爆,國內嘻哈音樂的天花板逐漸打開。到2017年,嘻哈廠牌已有41個,嘻哈行業已經進入正規運作模式並進行商業開發。

總而言之,雖然陳偉成功地把「中國有嘻哈」做成了一個IP,但欲要借此去建立嘻哈文化產業,還為時尚早。由於我國嘻哈音樂起步較晚,加之後天缺乏優秀的音樂積累以及宣傳推廣。所以要想呈現井噴之勢,勢必還有一段路途要走。

招聘欄

「娛樂調查局」現招新媒體內容編輯、視頻後期若干,簡歷和作品發往hr@staff-smartfun.com,敬候您的到來。

「娛樂調查局」新銳娛樂產業媒體,聚焦影視、遊戲、網娛、IP、VR、動漫、音樂等泛娛樂產業資訊,並提供各種衍生服務。

娛樂調查局

你的過去我不願過問

那是你的事情

你的未來我希望參與

這是我的榮幸

公眾號版權歸娛樂調查局創作團隊所有

任何組織、機構及個人不得擅自轉載或二次修改

轉載或合作請聯繫我們

yulediaochaju@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