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殲10戰機心臟病難題破解指日可待:更新換代後仍是我國主力戰機

任何戰鬥機性能的改變,無非就是作戰半徑、雷達偵測能力、防偵測能力、續航能力,以及掛載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能夠檢測到敵方,而不讓敵方偵測到自己,且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飛行更遠的距離對敵方實施打擊。

但這些戰機實戰能力中最主要的續航能力、掛載能力與戰機的心臟——發動機的性能緊密相連。

作為我國軍用飛機目前數量最多的殲10系列戰機,自1998年首飛成功後,已經成為我軍主戰戰機。但殲10面世之初,國外的第三代戰機已經進入更新換代階段,

與之相比,殲10戰機技術上的改進就一直是我空軍發展的關鍵項目之一。

目前殲10所使用的是AL-31FN發動機,由於該發動機的前身是俄羅斯的AL-31F,本身是用於雙發飛機,而殲10戰機為單發戰機,致使原先並不存在的問題在殲10上不斷出現,

主要表現在動力不足和可靠性低兩個方面,而其中可靠性是相對來說更為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曾經給殲10飛機帶來慘痛的記憶。所以,殲10戰機的改進,就必然要面對發動機這個“心臟病”,從目前來看,近期最有可能就採用保形油箱的技術改進,這樣可以減少機翼掛架,為殲10飛機空出將近兩噸左右的負載可用於其他用途,而目前這項技術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解決這一變化所帶來的整機推重比問題。

此外,從長遠來看,殲10最為關鍵,也最核心的技術改進,主要還是要依託國產發動機技術的更加成熟、可靠,儘管目前我國已經研發成功了向量技術的117S發動機,但如何將這類發動機與殲10有效結合起來,仍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來不斷完善,

最終實現技術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除了技術之外,在殲10戰機技術革新進步中,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就是價格,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實現更高的技術化改進,也決定了技術是否能廣泛推廣使用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