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豬場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教槽料為好?

從百度上查詢,我們發現了教槽料的定義。

教槽料(俗稱:代乳料、人工乳),是一種為代替全乳而配製的飼料,其主要原料是乳業副產品。代乳料的營養指標為蛋白質不低於20%,脂肪不低於6%。

中國飼料市場上,豬場教槽料的競爭是最激烈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教槽料是利潤最大的品種,二是教槽料的消耗量非常大,三是教槽料效果最直接。

說利潤大,是一噸教槽料的利潤有時會超過一噸預混料的利潤;說消耗量大,是一頭小豬就要消耗四公斤,

如果換成4%預混料的話,相當於小豬、中豬、大豬預混料中的其中一種;說效果直接,是幾天就可以看出效果,會給人一個印象,教槽料好,其它料也差不了,所以有公司將教槽料當成打開豬場大門的敲門磚。

但從豬場生產的角度講,什麼樣的教槽料才是最好的呢?

人們的認識是這樣的,首先是防拉稀,如果豬吃了拉稀,那再好的飼料也不敢用,因為拉稀要死豬的。

其次,是能代替母豬奶水,即使不能代替,也至少可以緩衝一下與植物性飼料的過渡;因為換料過急也要出問題。第三是豬喜歡吃,讓豬吃進去才能起作用。

但我的認為與上面不完全相同,因為在有教槽料以前,人們養豬也照樣能養好。

我認為教槽料的最主要的作用是鍛煉哺乳仔豬的胃腸消化功能,如果胃腸功能鍛煉好了,那是不會拉稀的,斷奶時的飼料應激也會減小,

至於豬是否喜歡吃,那是看豬有沒有食欲,有食欲的豬,是不會挑三揀四的。

曾記得,我們小時家裡養豬,在小豬二十多天時,會煮一些玉米,在大豬吃食時,在地上撒一些熟玉米粒,小豬很樂意搶著吃;當然開始的時候是大豬開個頭,小豬跟著吃。那時的小豬斷奶後,馬上換成以玉米麵和其它原料配成的稀料,小豬開始吃得少,但兩三天過後,採食量就會非常大,除了掉膘較嚴重外,

拉稀等現象還並不多見。

我曾想,如果我們現在養豬,不使用教槽料,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和人的辛苦來彌補,未必不能把豬養好。

按一頭仔豬四公斤教槽料,每噸教槽料的價格8000元來算,一頭小豬的教槽料成本可達32元;而這32元飼料只長了大約3公斤體重;而一般的飼料長三公斤的成本只有十幾元錢,那二者相差接近二十元錢。

今天探討教槽料,養好豬多賺錢的途徑太多了;如果把高檔教槽料換成普通料,

而通過人工的方法來彌補,那可能會更划算,特別是對於小型養殖戶,沒有人力成本,那這個方法更值得一試。

我曾經試驗過,用普通的教槽料,另外加上甜味劑、電解多維、乳清粉等,也能做到斷奶後不減重的目的;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