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忻州特色美食:蓧麥的“三生三熟”

蓧麥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吃法。所謂三生三熟,就是說,從生蓧麥到做成能吃的蓧面製品,要經歷三次生三次熟的過程。

蓧麥收割下來,脫下來的籽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這就是一生。

要將蓧麥磨成粉,須先將麥粒炒熟。炒蓧麥粒炒到黃熟微焦,飄出香味,這就成了一熟。

將炒熟的麥粒磨成蓧面,這就又成了生的了。這就是二生。

蓧麵粉在吃的時候,最特別的是,和麵時不能用涼水,得用開水(當地人叫滾水)。蓧麵粉兌上一半的滾水,就可以和麵了。由於是滾水和麵,所以這就成了二熟。

和好的面,要趁熱製成蓧面製品上籠屜去蒸。最常見的製作方法是做蓧面窩窩:捏一小團蓧面,

在一塊巴掌大,象搓衣板那樣斜擱著的上釉陶板上用右手這麼一推,左手拈起一揭,掀起一片薄薄的蓧面片,然後就勢在手指上繞成筒狀,豎著立在籠屜的紗布上。許許多多這樣的圓筒一個挨一個立在一起,就形成狀似蜂窩的蓧面窩窩了。不管是合各,魚魚還是窩窩,現在又成了生的了(三生)。

接下來就是添水加柴,燒火猛蒸。當蒸籠中白煙升騰,屋中彌漫著蓧面那特有的氣味時,

蓧面蒸熟了(三熟)。這時,蓧面才真正能吃。

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蓧面的做法:

和面盆裡取適量的麵粉

和麵,和麵要用燒開的熱水,很燙的。

迅速攪拌,因為燙嘛,要用筷子的

然後用手,反復揉勻,這會兒還很燙

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軟

和好面以後,準備蒸屜、麻油、一小塊光滑的石板

在石板上抹少量油,用小團面在石板上揉,給石板預熱一下

這樣石板準備好了,取少量麵團,開始最重要,難度最大的一步,注意看哦

先把麵團放在石板上端位置,用右手手掌的根部,向下推壓麵團

勻速推動一段距離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各位童鞋仔細觀察厚度和大小

好吧,卷在食指上就是這個樣子

把蓧面卷立起來碼在蒸屜上面

上一張圖片裡面的蓧面餃子是用土豆泡酸菜等等製作的餡兒包的

這個吃著也很香的

用羊肉、胡蘿蔔、蘑菇、蔥、薑、蒜、醬油、麻油、味精、食鹽等調製好臊子,等會兒和蓧面一起蒸熟

這樣,就可以上鍋了,裡面可以在縫隙的地方放幾塊切開的生土豆,一起蒸熟。鍋蓋要蓋嚴實了,大火

好吧,蒸熟開鍋就是這樣了,把羊肉臊子舀在碗裡,倒上醋,放鹹鹽,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放辣椒油

先把麵團放在石板上端位置,用右手手掌的根部,向下推壓麵團

勻速推動一段距離

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各位童鞋仔細觀察厚度和大小

好吧,卷在食指上就是這個樣子

把蓧面卷立起來碼在蒸屜上面

上一張圖片裡面的蓧面餃子是用土豆泡酸菜等等製作的餡兒包的

這個吃著也很香的

用羊肉、胡蘿蔔、蘑菇、蔥、薑、蒜、醬油、麻油、味精、食鹽等調製好臊子,等會兒和蓧面一起蒸熟

這樣,就可以上鍋了,裡面可以在縫隙的地方放幾塊切開的生土豆,一起蒸熟。鍋蓋要蓋嚴實了,大火

好吧,蒸熟開鍋就是這樣了,把羊肉臊子舀在碗裡,倒上醋,放鹹鹽,根據自己的口味,可以放辣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