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明王朝比清朝強在哪裡?十個字: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很多歷史愛好者往往都會拿明朝與清朝作對比,去研究他們的區別究竟在哪裡。其實筆者想說的是,明朝之所以比清朝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皇帝真正對這個國家負起了責任。

所謂的“天子守國門”是從明成祖朱棣這裡來的,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在南京,算是在大明王朝的中間地帶了,即使外敵來犯都城也相對平安。但是朱棣即位後卻把都城遷到了北京,要為國守北門做民眾的守護者,

這一做法就能讓百姓們內心平穩了。其實朱棣也的確是做到了“天子守國門”,很多次都是他親自征討外敵,為國家創造和平穩定的環境。

所謂的“君王死社稷”則是指的崇禎皇帝。崇禎從上任皇帝手中接過爛攤子,雖然他努力去治理了,但還是無力回天。

明朝的滅亡並不是因為清軍太強悍,而是內部已經腐爛了,農民起義不斷,大將各自為政自私自利(如吳三桂),這樣加起來就足以顛覆大明。李自成攻入北京城的時候,大家都勸崇禎逃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啊,可是崇禎卻拒絕了,他要為社稷而死。

有意思的是,後代史書中雖然把明朝皇帝寫得個個都很爛,但是卻沒有一個對外卑躬屈膝的。即使是土木堡之變被瓦刺俘虜的明英宗,面對敵人借機敲詐而誓死不從,朝廷內部以于謙為代表的人物同樣拒絕談判。瓦刺看撈不到好處反而把明英宗給放了。漢朝又如何呢?劉邦被困朝廷採用賄賂單于老婆的方法進行解救,抗擊匈奴雖然振奮人心可是皇帝卻並沒有御駕親征過。

再看看大清王朝吧,前期入關大肆屠殺平民,中期又大興冤獄,後期只要敵人一來皇帝太后都集體逃跑。你指望他們守國門吧,不但賠人家錢,還割地相送;你說君王死社稷可以吧?皇帝不但不死,反而跟日本人跑了,做起助紂為虐的勾當,

人們不寒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