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藥物有哪些,如何選擇?

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方案的制定要考慮多種因素,應與腫瘤專科醫生(乳腺專科醫生更好)共商病情和治療方案。

臨床上常用的內分泌治療藥物主要有四大類:

1)雌激素受體拮抗劑:他莫昔芬

2)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

3)促性激素釋放激素類藥物: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亮丙瑞林

4)雌激素受體調節劑:氟維司群

影響藥物選擇的因素:

1)激素受體狀態

激素受體狀態的類型分為:陽性(+),不明(Unknow),陰性(-)

激素受體不同狀態的臨床意義:

−雌激素受體(ER)和(或) 孕激素受體(PR)陽性-內分泌治療敏感;

−ER和(或)PR陰性-內分泌治療常無效

內分泌治療適用於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

−ER (+), PR (+);

−ER (+), PR (-);

−ER (-), PR (+)

2)月經狀態

絕經與否是選擇內分泌藥物的關鍵:

絕經前後女性體內雌激素來源不同(絕經前:卵巢生成;絕經後:腎上腺產生雄激素經芳香化酶轉化而成)

絕經判斷標準:

雙側卵巢切除後;

年齡≥60歲

年齡<60歲,停經大於等於12月,沒接受化療、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或抑制卵巢功能治療,促卵泡激素(FSH)及雌二醇(雌激素)水準在絕經後範圍;

年齡<60歲,服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停經≥12月,FSH及雌二醇水準在絕經後範圍。

絕經前內分泌治療藥物的種類:

抗雌激素類藥物:能夠與雌激素競爭雌激素受體,從而阻斷雌激素對乳腺癌細胞的啟動作用,適用於絕經前及絕經後患者。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絕經前女性95%雌激素來源卵巢,因此抑制卵巢功能非常關鍵,此類藥物可抑制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而抑制卵巢功能,降低體內雌激素水準,即藥物卵巢去勢。

絕經前內分泌治療如何選藥?

首選他莫昔芬:20mg/天×5年。

卵巢去勢推薦下列絕經前患者:高風險且化療後未閉經者,可同時與他莫昔芬聯用;不願接受化療的中度風險患者,可同時與他莫昔芬聯用;對他莫昔芬禁忌者。

卵巢去勢包括:手術切除、卵巢放射及藥物去勢(諾雷得)。

絕經前患者在內分泌治療中,因月經狀態改變可能引起治療的調整。

絕經後內分泌治療藥物的種類

芳香化酶抑制劑:絕經後卵巢停止分泌雌激素,其來源依靠腎上腺分泌雄激素並經芳香化酶轉化,AI是抑制芳香化酶活性而抑制雄激素向雌激素轉換。

抗雌激素類藥:即他莫昔芬,需定期B超檢查瞭解子宮內膜厚度;他莫昔芬衍生物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產生雌激素樣作用,用於絕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或不詳的轉移性乳腺癌。

絕經後內分泌治療如何選藥?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適用所有絕經後ER和(或)PR陽性患者,尤其高復發風險者;他莫昔芬禁忌者;使用他莫昔芬出現中、重度不良反應者;用他莫昔芬5年後的高風險者

芳香化酶抑制劑可從一開始就應用5年,或ATM治療2~3年後再轉用2~3年,或ATM用滿5年後的高風險患者再續用5年

絕經後也可選用他莫昔芬。

用於絕經後雌激素受體陽性或不詳的轉移性乳腺癌。

絕經後內分泌治療如何選藥?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劑:阿那曲唑、來曲唑、依西美坦,適用所有絕經後ER和(或)PR陽性患者,尤其高復發風險者;他莫昔芬禁忌者;使用他莫昔芬出現中、重度不良反應者;用他莫昔芬5年後的高風險者

芳香化酶抑制劑可從一開始就應用5年,或ATM治療2~3年後再轉用2~3年,或ATM用滿5年後的高風險患者再續用5年

絕經後也可選用他莫昔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