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勿忘九一八:日本何以走上“法西斯”之路?

1931年9月18日,

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的日子。

因為那是中華民族為生存與自由

拼命鬥爭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當晚,被日軍炮火摧毀的中國軍隊營房

那是一幕兩萬日本關東軍兇殘撲來,三十萬中國東北軍倉皇逃跑丟掉東北國土的荒唐場面,是落後挨打時代的中國,血性尊嚴幾乎丟盡的恥辱一刻。無論過去多少年,依然值得警鐘長鳴,更應該被銘記的是:縱是那般沉淪的一刻,中華,尚有英雄在!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阿信常常會想:日本——我們的東洋鄰邦,只不過區區一座彈丸小國,何以在從明治維新到二戰前的短短幾十年裡,膨脹為一個“帝國”?作為一個從中國吸收接納政治模式、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儒家思想超過千年的東亞國家,日本走上軍國主義道路的根源是什麼?

美國歷史學家安德魯·戈登,在他的經典著作《現代日本史》中,對德川幕府以來的現代日本進行了方方面面的翔實研究,

透過他的眼睛,我們能看到20世紀的日本,如何一步步走上歧途。

經濟領域的不平衡發展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日本經濟史和社會史的基本特徵是多元化及充滿矛盾。改革和戰爭

於是,這些想要在國外尋求“新出路”的軍人,用個人軍事行動抗議,最終改變了日本的整個政治生態。

中國東北關東軍,成為軍人騷亂的溫床。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的作戰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的部隊,

炸毀了南滿鐵路在瀋陽以北的路段,並聲稱這是中國軍隊所為,以此為藉口,關東軍全面進攻東北地區。

在侵略東北的同時,日本國內的經濟出現急劇飛升。日本製造業商品大舉進入亞洲和美國市場,加上當時的大藏大臣高橋是清實行脫離金本位政策,使日元大幅貶值,使得30年代初的出口產品爭取到更多新市場。不過歐美國家的批評日本的社會傾銷,建立在低廉的工資之上,

因此紛紛提高對日商品的關稅。可這在日本人眼裡,這些抗議恰巧印證了軍方長期以來的觀點——世界是相互敵視的,日本必須建立起一個自給自足的帝國。

相關書籍推薦

《現代日本史》

(美)安德魯·戈登 著丨2017.09

-End-

編輯:楊夢迪 2017.09.18

近期新書一覽,點擊書封即可看到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