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林黛玉為什麼青睞“禁書”,薛寶釵為什麼欣賞“床前明月光”

人情事故要看透,赤子之心不可丟,黛玉和湘雲中秋聯詩,湘雲抱怨寶釵,在抄檢大觀園後不通知她直接搬離賈府,黛玉卻沒有乘機,貶低寶釵,拉攏湘雲,而是寬慰素來比她豁達的湘雲,

說寶姐姐也有許多不得已,這一段足以看出黛玉的心胸品格,她看透人情世故卻也保有赤子之心,結交朋友還是尋找伴侶,都願意找黛玉這樣的,仔細讀紅樓夢,黛玉不是只懂風花雪月的。

宴席上過後,薛寶釵,忘不了行酒時,黛玉的事情,便來拜訪黛玉,

寶釵問黛玉:“昨兒行酒令你說的是什麼?我竟不知那裡來的?”

黛玉一想,方想起來昨兒有失檢點,那《牡丹亭》和《西廂記》說了兩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不覺紅了臉,便上來摟著寶釵,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隨口說的。你教給我,再不說了。”

寶釵見她羞得滿臉飛紅……

這一句是《牡丹亭》中,杜麗娘感歎,滿園芳華無人欣賞的心情,而其實是她在思春——姑且這麼說吧,感歎自己年華正好,卻無人相伴,再聯繫《紅樓夢》中賈母的“掰謊記”和薛寶釵勸說林黛玉的說辭,我們不難知道,這樣的詞本,深閨小姐若是看來,是十分不雅的——妄意推測,也許和現在的看片子、禁書之類的行為相仿,林黛玉說這句話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

但是卻暴露了她看過這些書,偷偷看也就罷了,還在大廳廣眾之下說出來,漏了馬腳,因此才引來後面薛寶釵的審問和勸誡,她自己也深感不好意思的。

賈母對寶釵最不滿的兩次爆發:一是劉姥姥偶進寶釵住房發現雪洞一樣,當即明說這麼不吉利,賈母說她當年多麼會收拾擺設,讓眾人知道她已不喜歡寶釵這麼行事。

第二次寶釵搬出園子賈母知道後假裝不知道,

連句象徵性挽留話都沒有,明顯是你去則去,誰不留!

不留有六個原因:

一,華麗的生活有品,普通吃穿玩樂誘惑不動寶釵,說明心大。

二,王夫人絕不是木頭,裝傻而已,一旦賈母死,實權在手,她要翻天,看她對金釧的手段就知道。

三,賈母知道她裝死,所以乾脆順著她,

人前人後就說你木頭,行吧?

四,賈母心機最深,跟年齡也有關,寶釵還嫩,假以時日,更會偽裝。

五,賈母心機雖深,但手段卻不會很卑劣。

六,再狡詐的人都是喜歡真實忠誠的人。賈母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