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能考上清華北大的人,身上都有哪些特質?

既然是“考上”,那就談點清北同學學習方面的特質吧。

很多人學生時代都會有這樣一種疑問:同樣是學習考試,為什麼有些人花費時間較少,看起來並不怎麼費力卻總是能考高分,

而我十分努力卻在考試上一再失利呢?

下面就講講這個問題:

首先假設大家都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努力(3個月以上),那麼現在期末考試到了,影響成績好壞的因素有哪些呢?

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過往基礎

智商

學習環境

學習方法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長時間做一件事的能力

應試能力

心態

運氣

其中3-6點其實可以用一個學習效率去形容,由於感覺學習效率這個詞太籠統,所以就分成幾個小塊了。

下面逐一講一下:

1.過往基礎

說到學習,不談過去基礎其實就是耍流氓。如果過去基礎相差較大,

就算你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水準突飛猛進,可能最終還是無法比過往基礎好的同學高,這點相信大家很好理解,參考下圖:

現如今教育資源的壟斷使得超級中學的資源遠大于普通中學。能夠招收某個地區最好的學生,意味著這部分學生從高中開始早就領先別人n個身位了,

何況超級中學還有更好的師資以及學習環境。

這也就是為什麼超級中學清北幾十甚至上百,而普通高中卻鳳毛麟角。

目前看,清北的大部分學生(1/2以上)都來各省的自超級中學(未來這一比例將會持續上升),可以說這場博弈從初中甚至從小學就開始了,日積月累的差距,形成了一道鴻溝。

2.智商

智商在學習上面不可謂不重要,大家是否周圍都有這樣的一個同學:從來不看書,也不聽課,甚至不寫作業,成績卻很好。如果他不是炒雞心機婊,那麼他肯定起碼是個聰明人,或者天賦較好。

什麼是天賦好?就是有些人用一個小時背書還背不會,他看五分鐘就滾瓜爛熟了,老師講了好幾遍的題有些人總不會,

他卻分分鐘理解,甚至找到更好的方法。

老實說,清北裡有很多天賦過人的人,很多人對於感覺高中的內容從來沒遇到過任何困難,玩著玩著就上來了。這種人大概有1/3吧。

當然,智商這個東西重要,也不能看的太重要,畢竟總有比你聰明的。比如來到清華以後就發現,聰明人實在太多。

清華裡還是不乏有很多依靠效率高、條理性強的學習方法以及苦心孤詣的努力考上來的同學,並且這部分同學很多在大學依然優秀,我一直相信習慣與方法的力量甚至強於智商。

PS:據說清華同學智商平均值在127,不知道真實與否,大家可以衡量一下。因為這是一個平均數,考慮到大神智商爆表,所以基本115以上的智商衝擊清北是沒有問題的。

3.學習環境

之前的東西負能量有點多,畢竟智商與基礎是我們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所無法改變的。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比之前兩點更重要,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習效率。學習效率可以進一步拆分,第一點就是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可以分為學校和家庭的環境。

從學校層面講,通常來說超級中學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強于普通中學,其一,因為不學習混日子的人少,學習的人多,就構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價值觀體系。

其二,由於周圍強手如雲,老師能力拔群,一旦你哪天悔悟開始努力,會有很多可效仿的物件,也可以向這些人諮詢迅速提高。

從家庭層面講,清華來自所謂中產階級(父母為大學教授或中學老師、公務員家庭、國企中高層)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種幹部子弟。這種家庭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其中更不乏當初就是父母以教育改變命運,通過考學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自然對於下一代的學習更為關心。

其他清華同學就算不是出自這樣的家庭,起碼也擁有一種較為穩定與安靜和諧的家庭結構與氛圍,很少見那種父母常年奔波在外或是整天吵架大打出手,子女還能毅然決然考上清北的,也許有,但是從清北接觸的樣本來看,屬於少數。

4.學習方法

都說學習方法重要,學習方法重要到什麼程度?我們當年的理科狀元是個女生,從來不熬夜,10點半準時睡覺。而這在狀元裡似乎還不是一個個例。這些人通常學習十分高效,有的放矢。由於學習極有條理性,用一份功便有一份收穫且不易遺忘,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知識結構。

清北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學習是提綱挈領,全域把控的學,講求理解與總結,而不是填鴨與死記硬背。所以他們看一遍是十遍的功效,做一題是十題的收穫。而很多人則恰好相反,看十遍是一遍的功效,做十題是一題的收穫。

很多同學應該捫心自問,一個晚上都趴在在檯燈前,甚至學到深夜,但是是否將無用的東西反復學習,卻沒有多思考一點從而能夠舉一反三?錯過的題是否認真總結,發現自己薄弱的環節從而多加攻克?是否能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從而形成一張全面的網路?

5&6.集中注意力的與長時間做一件事的能力

我一直覺得,能夠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與長時間學習刷題本身就是一種個人天賦。

舉個學習時間的例子,認識某國賽銀牌,可以從早到晚刷一天偏微分的題。試問一般人能受得了嗎?腦子不覺得會爆炸嗎?不想看一眼手機嗎?這就跟足球比賽一樣,有些人就是傷停補時還能帶球如風,有些人半場就氣喘吁吁了。這方面天賦是一回事,鍛煉才是要義,身體是耐操的,大部分人並沒有開發出潛能。

至於學習狀態就好比睡眠品質,有些人一下就能進入深度睡眠,5、6個小時就完成了休息。有些人睡眠品質不高,睡了10個小時還是感覺昏昏沉沉。清華的同學是很喜歡出去自習的。

為什麼不在宿舍而要去自習室圖書館呢?恰恰是因為那裡沒有噪音,沒有那麼多個人瑣物,沒人跟你說話,可以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

7.應試能力

最後說說應試,我感覺很多人都對題海戰術叫苦不迭吧,但如果真正看過清北的學霸刷題,就知道你那一點量實在是naive。

應試能力一般就是速度和準確度,這些都是通過刷題可以訓練的。試問為什麼大學裡的江蘇浙江同學應試能力極強?其實就是高中訓練的多。從這點來說,高密度的學習與突擊能力恐怕是區分清北與普通一本學生的最好方法。

總結一下,我認為清北同學的特質有以下幾點:

1.認可學習,認真對待考試。

就算是在清北,每個人天賦也有高低之分,也有努力程度不同之分,然而不管大家水準如何,凡是到考試前大家都會認真複習一遍,刷刷提答答疑,問問同學,爭取考前磨槍又快又光。其是這是一種效率行為的體現,因為這時候的複習與總結對於成績提高的幫助是最大的。這種認可學習與考試的態度實際上也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價值觀。

2.自信,認為自己是最優秀

很多清北同學都極其自信甚至自負(雖然大學裡用裝弱行為掩蓋了)。自己總在和其他同學,和自己暗暗較勁,都覺得自己能考最好能做最好,就是廢寢忘食拼了命也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就是所謂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如果大家都有這個精神,往往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奇跡。

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清北同學對自己是高要求的,刷題就要都刷對,決定做的事就要做到最好(清華同學尤其明顯)。其是想一想吧,在高考的環境下,有時候就是差了那一道選擇題,背後不就是由這種孜孜以求的東西麼所決定的麼。

4.講求效率,目標明確,有規劃

很多清北同學雖然看上去學習上投入不多,卻極有效率,並有著清晰的目標。通常來說,在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之後,先相信自己能實現,之後便收集資訊,判斷達到這個目標所需做的準備。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計畫,最後逐步完成這些準備。

並且這部分同學很多在大學依然優秀,我一直相信習慣與方法的力量甚至強於智商。

PS:據說清華同學智商平均值在127,不知道真實與否,大家可以衡量一下。因為這是一個平均數,考慮到大神智商爆表,所以基本115以上的智商衝擊清北是沒有問題的。

3.學習環境

之前的東西負能量有點多,畢竟智商與基礎是我們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所無法改變的。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比之前兩點更重要,一言以蔽之就是學習效率。學習效率可以進一步拆分,第一點就是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可以分為學校和家庭的環境。

從學校層面講,通常來說超級中學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強于普通中學,其一,因為不學習混日子的人少,學習的人多,就構造出了一個良好的價值觀體系。

其二,由於周圍強手如雲,老師能力拔群,一旦你哪天悔悟開始努力,會有很多可效仿的物件,也可以向這些人諮詢迅速提高。

從家庭層面講,清華來自所謂中產階級(父母為大學教授或中學老師、公務員家庭、國企中高層)的孩子非常多,也不乏各種幹部子弟。這種家庭十分重視對子女的培養,其中更不乏當初就是父母以教育改變命運,通過考學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自然對於下一代的學習更為關心。

其他清華同學就算不是出自這樣的家庭,起碼也擁有一種較為穩定與安靜和諧的家庭結構與氛圍,很少見那種父母常年奔波在外或是整天吵架大打出手,子女還能毅然決然考上清北的,也許有,但是從清北接觸的樣本來看,屬於少數。

4.學習方法

都說學習方法重要,學習方法重要到什麼程度?我們當年的理科狀元是個女生,從來不熬夜,10點半準時睡覺。而這在狀元裡似乎還不是一個個例。這些人通常學習十分高效,有的放矢。由於學習極有條理性,用一份功便有一份收穫且不易遺忘,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知識結構。

清北裡就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學習是提綱挈領,全域把控的學,講求理解與總結,而不是填鴨與死記硬背。所以他們看一遍是十遍的功效,做一題是十題的收穫。而很多人則恰好相反,看十遍是一遍的功效,做十題是一題的收穫。

很多同學應該捫心自問,一個晚上都趴在在檯燈前,甚至學到深夜,但是是否將無用的東西反復學習,卻沒有多思考一點從而能夠舉一反三?錯過的題是否認真總結,發現自己薄弱的環節從而多加攻克?是否能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從而形成一張全面的網路?

5&6.集中注意力的與長時間做一件事的能力

我一直覺得,能夠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與長時間學習刷題本身就是一種個人天賦。

舉個學習時間的例子,認識某國賽銀牌,可以從早到晚刷一天偏微分的題。試問一般人能受得了嗎?腦子不覺得會爆炸嗎?不想看一眼手機嗎?這就跟足球比賽一樣,有些人就是傷停補時還能帶球如風,有些人半場就氣喘吁吁了。這方面天賦是一回事,鍛煉才是要義,身體是耐操的,大部分人並沒有開發出潛能。

至於學習狀態就好比睡眠品質,有些人一下就能進入深度睡眠,5、6個小時就完成了休息。有些人睡眠品質不高,睡了10個小時還是感覺昏昏沉沉。清華的同學是很喜歡出去自習的。

為什麼不在宿舍而要去自習室圖書館呢?恰恰是因為那裡沒有噪音,沒有那麼多個人瑣物,沒人跟你說話,可以擁有良好的學習狀態。

7.應試能力

最後說說應試,我感覺很多人都對題海戰術叫苦不迭吧,但如果真正看過清北的學霸刷題,就知道你那一點量實在是naive。

應試能力一般就是速度和準確度,這些都是通過刷題可以訓練的。試問為什麼大學裡的江蘇浙江同學應試能力極強?其實就是高中訓練的多。從這點來說,高密度的學習與突擊能力恐怕是區分清北與普通一本學生的最好方法。

總結一下,我認為清北同學的特質有以下幾點:

1.認可學習,認真對待考試。

就算是在清北,每個人天賦也有高低之分,也有努力程度不同之分,然而不管大家水準如何,凡是到考試前大家都會認真複習一遍,刷刷提答答疑,問問同學,爭取考前磨槍又快又光。其是這是一種效率行為的體現,因為這時候的複習與總結對於成績提高的幫助是最大的。這種認可學習與考試的態度實際上也是一種昂揚向上的價值觀。

2.自信,認為自己是最優秀

很多清北同學都極其自信甚至自負(雖然大學裡用裝弱行為掩蓋了)。自己總在和其他同學,和自己暗暗較勁,都覺得自己能考最好能做最好,就是廢寢忘食拼了命也要達到這個目標。這就是所謂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如果大家都有這個精神,往往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奇跡。

3.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清北同學對自己是高要求的,刷題就要都刷對,決定做的事就要做到最好(清華同學尤其明顯)。其是想一想吧,在高考的環境下,有時候就是差了那一道選擇題,背後不就是由這種孜孜以求的東西麼所決定的麼。

4.講求效率,目標明確,有規劃

很多清北同學雖然看上去學習上投入不多,卻極有效率,並有著清晰的目標。通常來說,在給自己定一個目標之後,先相信自己能實現,之後便收集資訊,判斷達到這個目標所需做的準備。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計畫,最後逐步完成這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