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傢俱生產旺季來臨訂單飆升 普工難尋

九月,家居行業金九銀十開啟,對於各大傢俱企業來說,

這是一個前端銷售訂單令人驚喜的季節。

然而,當我們把目光移到生產端,“普工荒”與人力成本就像高懸在家居人頭上的劍,提醒著我們在這個人口紅利衰退、行業微利的情況下,缺少訂單會生存不下去,有了訂單也只能賺個辛苦錢。

普工荒、技工荒,一年更比一年慌

“這個月訂單增長,我們需要新增200多人。”

陳老闆在珠三角經營著一家小型傢俱企業,平時訂單不多,沒有儲備很多人員,

5、6月份由於訂單不足老是放假導致不少員工離職。

本以為9月人工會比較好招,誰知一周過去了,入職的還很少。

“我們在工廠附近的大大小小人流量大的市場都轉了一圈,每天都出去發傳單、擺攤定點招聘,也找了勞務派遣公司,以及發動了老員工內部介紹,但是效果不佳,離交貨期越來越近,我心裡真的很著急,還不能表現出來。”陳總無奈地說。前幾年,陳總也或多或少聽朋友說起“普工荒”,

但是沒想到今年更嚴重。

在勞動密集型的傢俱製造行業,辦公室職員不缺,最缺的是車間的一線普工及一些擁有一定技藝的技術工。

“現在勞動力總量在下降,60、70、80年代的勞動力逐漸退去,新生代90後年輕勞動力普遍不願紮根枯燥的流水線,沒有沉澱也就沒有太多的技術工,這就造成了一個閉環。”一個在製造企業從事多年人事招聘的HR說,他覺得這些年普工招聘越來越難,

普工比辦公室職員更加挑剔工廠,勞動力市場已經是賣方市場了。

人工成本有增無減

在普工“爭奪戰”中,傢俱企業在不斷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類似于大學校園的衣食住行環境現在已經成為傢俱廠的標配,漲工資、買三件套、報銷車費、內部推薦,堪稱是“高大上”的招人利器。

即便如此,真正到企業應聘的人還是很少,市場上的流動人口很多都是在“貨比三家”,

挑選更好的企業做“備份”。

傢俱企業在招聘上投入的人力、物力、時間成本,年年上漲。

有傢俱老闆算了一筆賬:現在招一個普工,在他還沒進廠前,就花了200-300元用於各招聘管道資訊發佈、人員、車輛投入等;招進廠後,每個月的工資現在基本上漲了20%,起步平均月薪都是4000多元,再加上社保,以及各種體檢、培訓、福利費,基本上每個月要6000多。這還不算員工來到企業沒工作多久就離開,

這裡面員工離職帶來的各項成本。

不少製造業老闆感歎,相較於東南亞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中國的勞動力價格已經是相當高了。

“機器代人”,想說愛你不容易

當下傢俱工廠已經進入“微利”時代,除了人工成本,2016年以來,原材料價格瘋漲,環保督察帶來的整治費用,都壓得企業喘不過氣來。

“如果你恨一個人,就讓他去開傢俱工廠吧。”這句黑色幽默包含了眾多小型傢俱老闆太多的心酸。

在人口紅利衰退之時,大中型傢俱企業選擇了“轉型”,去積極擁抱政府所說的“機器代人”。

然而,“機器代人”是一次徹底改變生產方式的“猛藥”,除了價格貴,還要企業原有的組織能承受得住。

“機器代人”,適用的是達到工業4.0水準的企業,而在當下的傢俱行業,大所數傢俱企業尚處於工業2.0,甚至是1.0的階段,自動化、機械化的程度都還很低,不具備“機器代人”相關的流程、設備、人才、資金……

市場永遠變幻莫測,對於落後的生產方式總是無情而又決絕。

在擁有萬億市場規模的傢俱行業,洗牌正在加快速度。我們看到在此過程中,很多小企業在艱難求存,有的已經無聲消失。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第一傢俱網

本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在人口紅利衰退之時,大中型傢俱企業選擇了“轉型”,去積極擁抱政府所說的“機器代人”。

然而,“機器代人”是一次徹底改變生產方式的“猛藥”,除了價格貴,還要企業原有的組織能承受得住。

“機器代人”,適用的是達到工業4.0水準的企業,而在當下的傢俱行業,大所數傢俱企業尚處於工業2.0,甚至是1.0的階段,自動化、機械化的程度都還很低,不具備“機器代人”相關的流程、設備、人才、資金……

市場永遠變幻莫測,對於落後的生產方式總是無情而又決絕。

在擁有萬億市場規模的傢俱行業,洗牌正在加快速度。我們看到在此過程中,很多小企業在艱難求存,有的已經無聲消失。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第一傢俱網

本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