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長平之戰時秦國如此空虛楚國為何不攻打?

這個問題也算千古謎團了。其實,在秦趙在長平打得最慘烈的時候,楚國如果傾其所有,是完全有機會趁火打劫的,即使打不殘秦國,肯定也會讓秦半死。實際上,當時的秦並非沒有擔心這個問題。

在和趙國苦戰的時候,秦重點防備的兩個國家。一個是魏國一個就是楚國,秦楚邊界從始至終都保持想當的軍事力量。另外一個很搞笑的是,秦趙激戰長平是因為韓國而起。韓國是被秦國欺負的一方。可當趙國沖上去的時候,韓國反而成為秦國的小跟班。秦國防備魏楚,一步重要的棋就是韓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制約。也許,這正是楚國忌憚而不敢動手的原因之一。

長平之戰

但是,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楚國統治集團集體的昏庸軟弱,首先缺乏戰略眼光,有一種隔岸觀火的心態,等著秦趙兩敗俱傷,沒意識到當時列國互相制衡的重要性。其次,楚國也好魏國也罷,確實被打怕了,整個楚國從上至下從文臣到武將都彌漫著對秦的恐懼。

直到長平之後,身為重臣的黃歇才意識到秦的可怕,推動了楚魏練手支援邯鄲。

當然,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就是除了秦之外,列國集體性缺乏戰略家。客觀講,哪怕是秦趙激戰最慘的時候,以楚國的實力即使傾盡全力攻擊秦國,楚國也必然要蒙受巨大的代價。楚國也必然要考慮一旦自身受損要防備其它國家的攻擊。當時,如果有犀首或者蘇秦這樣的人物。

即使列國不與楚國共同出兵,至少也可以讓楚國沒有後顧之憂,那麼就可以為楚國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可惜的是,此時的關東諸國,有韓國這樣為了苟活沒有尊嚴的國家,也有魏國這樣已經被秦嚇破膽的國家,更有燕國這種喜歡趁火打劫的國家,還有齊國這種整天就祈禱列國倒楣的國家。所以,邯鄲保衛戰楚魏趙能夠聯手,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秦滅六國的步伐。

長平之戰的戰爭起因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軍越過韓國進攻趙國,被趙將趙奢大敗於瘀與(今山西和順西北) 。這時,魏人范雎入秦,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秦昭王根據遠交近攻的策略,

首先攻魏,然後轉向韓國。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國攻打並佔領了韓國野王(今河南沁陽),把韓國的上黨郡與本土的聯繫完全截斷。

於是,韓國的國君韓桓惠王讓上黨郡郡守馮亭把上党郡獻給秦國,以求秦國息兵 。馮亭不願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謀劃之後決定利用趙國力量抗秦,把上黨郡的十七座城池獻給趙國。於是,馮亭便派遣使者通報趙國。

趙國的國君趙孝成王和平陽君趙豹商議此事,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党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長平之戰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說:“好。”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党,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

平陽君主張不接受上黨郡,他認為馮亭不將上党交給秦國,是想嫁禍給趙國,接受它帶來的災禍要比得到的好處大的多。

長平之戰

趙孝成王又召見平原君趙勝和趙禹商議,二人勸趙孝成王接受馮亭的上黨郡,他們說:“發動百萬大軍作戰,經年累月的攻打,也攻不下一座城池。如今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這是大利,不能失去這個機會。”

趙孝成王說:“好。”

趙孝成王又問平原君:“接受上黨的土地,秦國必定派武安君白起來進攻,誰能來抵擋?”平原君回答說:“別人難與白起爭鋒。廉頗勇猛善戰、愛惜將士,野戰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勝任。”

於是,趙孝成王聽從了平原君計趙勝的計謀,封馮亭為華陽君,派平原君去上黨接收土地,同時派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以防備秦軍來攻。

趙國接受上党,引起秦國的不滿,秦國決定出兵攻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