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歷史上的揚州繁華無比,現今知名度卻不斷下降?

揚州輝煌有三個時期:

1.漢代.吳國都城,吳王劉濞在此築城,

煮鹽鑄錢,富甲一方。

2.隋唐時期.天時地利人和,那時揚州東邊尚未成陸地,唐朝對外開放,揚州是個海港,各種遣唐使者從揚州登陸,可謂唐朝開放的視窗,運河的開通,及在長江邊上,占盡了地利,隋唐金陵被移為平地,揚州又成為江南治所所在地,安史之亂,長安洛陽遭遇兵霾,安全的東南使揚州進一步崛起。

3明清.主要是漕運和鹽業。漕運,將江南一帶貨物通過大運河運往京城,這個時候已經不及蘇州了。

唐代的揚州,農業、商業和手工業相當發達,出現了大量的工廠和手工作坊,在造船、造鏡、制帽等多個領域都領先全國,儼然當時的全國手工業中心。揚州不僅在當時的江淮之間“富甲天下”,而且是中國東南第一大都會,

當時有“揚一益二”之稱(益州即今成都)。

揚州成為當時的全國大都市也是經濟重心南移的必然結果。揚州是南北糧、草、鹽、錢、鐵的運輸中心和海內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曾為都督府、大都督府、淮南道採訪使和淮南節度使治所,領淮南,因而揚州也是當時的地方政治中心。

安史之亂後,北方進一步衰落,以揚州為代表的南方城市進一步崛起。

揚州的歷史可以總結為八個字:“成也運河,敗也運河。”揚州建城雖早,但真正發展起來,是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下令開挖通濟渠、山陽瀆、江南運河之後。因為勾連了洛陽以及黃河、長江流域,

揚州一時成為水運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逐漸有富甲江南之勢。而後元朝重修京杭運河北段,但揚州以南格局未變,揚州依然是水運重鎮。

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1,由於黃河奪淮,黃河的泥沙堵塞了淮河危及了運河的安全,

一到行洪時節運河的堤防經常崩潰,國家由漕運改為近海運輸,揚州的地位下降。

3,第二次雅片戰爭後,清政府逼迫向西方國家開放了十數家通商口岸,揚州不在此列,揚州失去了對外開放的機會。

4,清末民初規劃京滬鐵路時,由於南京在揚州西面偏南的地方,鐵路從徐州向南經蚌阜到南京再向東直至上海,揚州與鐵路失去交臂,因此建國後中央國字型大小的大企業很少落戶揚州。

5,陳煥友在江蘇當政時期,一幫"下河洛在”將大揚州一分為二,揚州被砍掉了一隻胳膊,一半經濟向泰州集中。

4,清末民初規劃京滬鐵路時,由於南京在揚州西面偏南的地方,鐵路從徐州向南經蚌阜到南京再向東直至上海,揚州與鐵路失去交臂,因此建國後中央國字型大小的大企業很少落戶揚州。

5,陳煥友在江蘇當政時期,一幫"下河洛在”將大揚州一分為二,揚州被砍掉了一隻胳膊,一半經濟向泰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