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傳普洱茶含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深圳消委會測了十款均未檢出

近日,方舟子發表了一篇名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的微信文章,引發不少消費者的關注和恐慌。挺茶派與倒茶派的專家互相“打口水戰”,究竟該信誰?普洱茶中到底有沒有黃麴黴毒素?

為此,深圳市消委會委託深圳市計量品質檢測研究院對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進行檢測。

經茶葉專家溝通討論,確定本次檢測的黃麴黴毒素包括黃麴黴毒素B1、B2、G1、G1。9月21日,深圳市消委會公佈調查結果顯示,十款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均沒有檢出。

深圳質檢院權威大資料:

從未在普洱茶中檢測到黃麴黴毒素B1

深圳消委會表示,深圳市計量品質檢測研究院每年檢測的食品樣品超過10萬批次,其中檢測黃麴黴毒素的樣品就有約1.5萬批次,早在08年就開始對茶葉中真菌毒素進行了摸底調查,並未發現茶葉中存在真菌毒素危險,不管是國家風險監測還是客戶委託檢驗,也從未發現茶葉中檢出黃麴黴毒素B1。

那為什麼會出現普洱茶中檢出黃麴黴毒素的傳言呢?深圳市消委會分析,

有以下兩個原因:

原因一:標準缺陷可能導致誤判

據深圳市計量院工程師介紹:舊版黃麴黴毒素檢測標準的缺陷可能是流傳茶葉中檢出黃麴黴毒素的重要原因。因為在GB/T5009.22-2003版的黃麴黴毒素B1檢測標準中,廣泛應用的酶聯免疫檢測法受到部分基質的干擾後容易產生假陽性,通俗的說就是把本來不含有黃麴黴毒素的樣品判斷為含有黃麴黴毒素。

更嚴重的是,2003版的標準沒有規定對該方法的陽性結果需使用更為精確的儀器進行確證,因此很可能導致普洱茶中檢測黃麴黴毒素的誤判。

原因二:容易被毒素污染的“濕倉普洱”≠正常普洱

深圳市消委會表示,此次調查仔細研究了方舟子文中引用的資料來源,驚奇的發現這兩篇文章的研究物件居然是“濕倉普洱”!

但是,“濕倉普洱”跟正常的普洱明顯是兩回事!“濕倉普洱”:即人為製造出來相對高溫高濕的倉儲環境,

使得普洱茶快速發酵陳化的激進方法,為了“看起來上了年份”,一些不良商人為牟利採取的惡劣手段。普洱茶在“濕倉”環境中,很可能被其他雜物帶有的黃麴黴毒素污染。

專家觀點——

茶葉專家解釋:普洱茶由生茶變成熟茶,要經過好幾年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幾種菌群參與發酵,從而構成普洱茶的香味。這幾種參與發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沒有黃麴黴菌。

其實普洱茶非常容易保存,對溫度濕度不敏感,如果保存在罐裡,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儲存不當,也容易引發普洱茶口感風味降低。

消費提示——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存普洱茶時,注意以下五點:

避免陽光直射,以免產生不佳酸味。

不放在潮濕的地方,容易黴變。

避免有異味竄入,可以用陶罐或紙箱存茶。

儘量單一茶品存放,以免不同茶葉串味。

一次取茶足量,不要經常碰動。

普洱2006(熟茶) 猛海雲泰號茶業有限公司

金普洱(熟茶) 猛海雲泰號茶業有限公司

1995年普洱磚茶 猛海茶廠

2014年普洱磚茶 猛海茶廠

大益七子餅茶(2007年7572熟茶) 猛海茶廠

雲南七子餅茶(1998年7572熟茶)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

雲南七子餅茶(05年7542生茶)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猛海茶廠

大益普洱茶(熟茶)(2010年7262) 猛海茶廠

易武古樹茶(生茶2011年) 雲南臨泡永德香林普洱茶廠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阮元元 通訊員 胡蓉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周代林

這幾種參與發酵的菌群均是有益菌群,沒有黃麴黴菌。

其實普洱茶非常容易保存,對溫度濕度不敏感,如果保存在罐裡,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如果儲存不當,也容易引發普洱茶口感風味降低。

消費提示——

消費者在日常生活中保存普洱茶時,注意以下五點:

避免陽光直射,以免產生不佳酸味。

不放在潮濕的地方,容易黴變。

避免有異味竄入,可以用陶罐或紙箱存茶。

儘量單一茶品存放,以免不同茶葉串味。

一次取茶足量,不要經常碰動。

普洱2006(熟茶) 猛海雲泰號茶業有限公司

金普洱(熟茶) 猛海雲泰號茶業有限公司

1995年普洱磚茶 猛海茶廠

2014年普洱磚茶 猛海茶廠

大益七子餅茶(2007年7572熟茶) 猛海茶廠

雲南七子餅茶(1998年7572熟茶) 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雲南省茶葉分公司

雲南七子餅茶(05年7542生茶) 中國雲南西雙版納猛海茶廠

大益普洱茶(熟茶)(2010年7262) 猛海茶廠

易武古樹茶(生茶2011年) 雲南臨泡永德香林普洱茶廠

文、圖:廣州參考·廣州日報記者 阮元元 通訊員 胡蓉

廣州參考·廣州日報編輯 周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