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世人唾棄的蟾蜍,為什麼說它們是動物界裡的絕頂智者

蟾蜍,被我們俗稱為“癩蛤蟆”,很不討人喜歡。但這正是蟾蜍的夢想所在,因為這聰明的動物是深諳“紅顏薄命”之道的。

蟾蜍俗稱“癩蛤蟆”,很不討人喜歡,它的外表醜陋,渾身疙裡疙瘩,

像是長著癩瘡,所以我們稱他們為“癩蛤蟆”,它還有一個外號叫“大疥毒”,是因為在它的身上能分泌一種毒液,如果哪個動物將它叼住,往往是還未及吞入腹內,便會被蟾蜍分泌的毒液弄得滿嘴火辣辣的,仿佛被灼傷一般,只能將它吐了出來。

蟾蜍既醜陋,

又無法食用,自然會招人厭惡,蟾蜍的不幸還在於,它與青蛙相伴出現。都是兩棲動物,同樣的生活在田間以捕食昆蟲為生,然而,青蛙是美麗的,是惹人憐愛的,蟾蜍在這裡變成了青蛙的陪襯。

我一直認為,人類對青蛙的推崇因為對蟾蜍的厭惡而加劇,而對蟾蜍的厭惡,又因為青蛙的存在而成倍增長。人類對青蛙愛憐有加,奉為益友,對蟾蜍卻敬而遠之,避之唯恐不及,如果無意中踩到了路邊的蟾蜍,

人們會驚叫著跑開,自認晦氣。

當蟾蜍被疏遠的時候,自以為是的人類自然不會意識到,他們中了這個小生靈的計謀,一直再按著蟾蜍的意願行事。被人類厭惡和遠離,是蟾蜍的理想。

青蛙便是紅顏薄命最典型的代表,與他們近在咫尺的蟾蜍將其命運看的一清二楚。人類稱讚青蛙為“農田護衛”、“人類益蟲”,但是,這根本無法阻礙人類撒下捕捉青蛙的大網。許多美麗的青蛙還是成為了人們的盤中餐,在能捕食害蟲也改變不了被刀俎的命運。倒是蟾蜍因為醜劣,而倖免於難。

拋開相貌的差異,蟾蜍其實遠比青蛙更符合人類的理想。每年夏秋一隻青蛙可以吃掉幾千隻害蟲,而一隻蟾蜍吃掉的害蟲是青蛙的很多倍,每天都能讓百余隻害蟲成為自己的美餐。

蟾蜍是帶給我們利益的天使,但人類往往還只談論蟾蜍作為癩蛤蟆和大疥毒的惹人生厭支出,

因為他的醜貌和毒液。

蟾蜍目睹了青蛙的厄運,早斷了爭芳逐豔之心,它甘於醜陋,以醜陋保護著自己。“懶蛤蟆想吃天鵝肉”這條俗語,凝結了人類對蟾蜍的蔑視,其實天鵝肉對蟾蜍而言並非是一種美味,人類生造出這麼一句話來,透露出他們潛意識對醜陋的抵觸,以及渴望不斷有“紅顏”出現供氣觀賞、佔有的欲念。

在青蛙和蟾蜍的國界裡,“紅顏薄命”揭示了某種社會準則。

“紅顏薄命”揭示了某種社會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