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被世人唾棄北洋軍閥中的異類,如果你知道真相,或許就不會怪他了

清王朝是我國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滿清統治期間經歷了很多次的高☆禁☆潮和低谷,康乾盛世的輝煌被史家稱讚,但也有閉關鎖國的愚鈍,更有晚清時期書寫中華民族的血淚史的過往,

清朝在建立之初曾經對漢人進行了區別對待,但是隨著逐漸同化,漢人也開始在清朝佔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遠有姚啟聖,李光地,近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而且漢人也一次次的挽救大清於水火。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不僅挽救清朝的敗亡,

甚至一手促成了清朝的復辟,而這個人就是著名的北洋軍閥張勳,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張勳這個前清舊軍閥由於對恢復大清王朝舊制情有獨鍾,屢次擁兵自重搞復辟,因而被人們稱之為“復辟狂”。然而,在張勳的另一面,卻為人忠誠慷慨,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頗能知恩圖報,從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從不出爾反爾,從不賣友求榮,也沒有當時舊軍閥們那樣的陰險狡詐心機和種種惡習,
等等。

張勳(1854~1923年)字少軒,號松壽, 諡號忠武, 張勳出生貧苦農家,而且從小就有過非同尋常的人生經歷。他8歲喪母,12歲喪父,從15歲開始靠進入富家放牛放馬養活自己,後因機靈乖巧和聰明好學才轉為富家子弟的書僮。中法戰爭爆發,時年26歲的張勳即刻在湖南長沙報名從軍後,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在中法鎮南關大戰中,張勳表現出色,屢立戰功,後開始平步青雲。

滿清覆滅後,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張勳所部被改稱為武衛前軍,駐在山東兗州一帶。然而,張勳卻依然表示要繼續效忠大清皇室,於是他不顧民國政府所公佈的新政,下令禁止他下屬的所有官兵剪去髮辮,並公開聲稱對剪去髮辮者格殺勿論。

張勳曾在公眾場合公開說:“我將完發見先人,如果誰敢毀我頭髮,我與他一道去死。”所以,張勳被人戲稱為“辮帥”。

1913年9月1日,張勳如法炮製了當年曾國藩攻破太平天國天京城的戰法,在城下挖了地道,又塞滿了炸藥。張勳攻破南京城後,接著就當仁不讓地做起了江蘇都督,繼而打出了“兩江總督”和“江淮宣撫使”的旗號,就連印信關防均蓋以“兩江總督”字樣,他甚至還棄用“民國”年號,

恢復用上了“宣統”的年號。但不久之後,“辮子軍”因軍紀敗壞,無奈之下再次撤離了南京城。事後,張勳被袁世凱授予長江巡閱使的職務,但“辮子軍”仍駐守徐州。

1916年,袁世凱病故,北洋軍閥集團頃刻間分崩離析,北京政權則落入了當時最具實力的皖系軍閥段祺瑞手中。段祺瑞將徒有虛名的大總統之位讓給了黎元洪,自己做起了實權在握的國務院總理。1917年,黎元洪把段祺瑞趕出了北京,徐世昌和王士珍不肯出任總理,在一片亂象中,張勳打著“拱衛京師,調停國事”的旗號,親率十余營“辮子軍”約5000人,直達北京。

1917年7月1日淩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沈曾植、王士珍、紅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並在紫禁城舉行了登基大典。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又都掛起了龍旗,許多清朝的遺老遺少就又把盤在頭上的辮子給放了下來,整個的北京又好象回到了清朝。

張勳的復辟活動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強調“此次討逆之戰,匪特為民國爭生存,且為民族反抗武力之奮鬥。”各地各界紛紛召開大會,發表通電,聲討張勳的復辟。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戰敗,溥儀再次退位。這就是史稱的“張勳復辟”,前後上演了12天,就在萬人唾駡聲中收場了。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張勳復辟案犯實行“特赦”。獲自由後,張勳一直蟄居天津租界。對於徐世昌、張作霖提供的職位不作回答,張勳在開灤煤礦、濟南魯豐紗廠都有大批的投資;在北京獨資經營的企業有松壽當鋪。據估計張勳所有動產、不動產加起來在當時能達到五六千萬元。

為什麼張勳冒著天下之大不違,復辟帝制?或許知道真相,你就不會怪他了,張勳是一個感恩圖報的人,但凡是老家江西奉新人,只要有求於他,要錢給錢,給每戶人家蓋了一座大瓦房,只因為當時受過家鄉人恩惠,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張勳對於清庭的愚忠,也是源於他的感恩思想,當年慈禧太后西逃,途中因為慈禧太后幾句隨意的讚賞,就一夜不睡覺的守護慈禧,還要求部下不准剃髮,否則殺無赦,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張勳感恩思想的表現。這也是他日後不顧一切復辟帝制的原因。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故,終年70歲,獲前清廢帝溥儀賜諡號“忠武”。張帥生前風光無限,死後也極盡哀榮。當時張作霖(兩人是親家)派一個師的兵力沿途護送,還有三十二人抬棺,六十多人喝道。當時政界名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挽,祭文、哀詩和挽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張勳一生的堅持雖然不合時宜,但是他能堅持一件事到底的精神還是感化了很多人,雖然他是封建愚昧的擁護者,並不值得去讚頌,但是現如今的社會,我們中又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呢?

江西護軍使歐陽武對張勳有公正評價:戴發效孤忠,無言不仇,無德不報:丹心照千古,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徐世昌和王士珍不肯出任總理,在一片亂象中,張勳打著“拱衛京師,調停國事”的旗號,親率十余營“辮子軍”約5000人,直達北京。

1917年7月1日淩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沈曾植、王士珍、紅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並在紫禁城舉行了登基大典。一時間,京城的大街小巷又都掛起了龍旗,許多清朝的遺老遺少就又把盤在頭上的辮子給放了下來,整個的北京又好象回到了清朝。

張勳的復辟活動遭到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強調“此次討逆之戰,匪特為民國爭生存,且為民族反抗武力之奮鬥。”各地各界紛紛召開大會,發表通電,聲討張勳的復辟。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戰敗,溥儀再次退位。這就是史稱的“張勳復辟”,前後上演了12天,就在萬人唾駡聲中收場了。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張勳復辟案犯實行“特赦”。獲自由後,張勳一直蟄居天津租界。對於徐世昌、張作霖提供的職位不作回答,張勳在開灤煤礦、濟南魯豐紗廠都有大批的投資;在北京獨資經營的企業有松壽當鋪。據估計張勳所有動產、不動產加起來在當時能達到五六千萬元。

為什麼張勳冒著天下之大不違,復辟帝制?或許知道真相,你就不會怪他了,張勳是一個感恩圖報的人,但凡是老家江西奉新人,只要有求於他,要錢給錢,給每戶人家蓋了一座大瓦房,只因為當時受過家鄉人恩惠,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張勳對於清庭的愚忠,也是源於他的感恩思想,當年慈禧太后西逃,途中因為慈禧太后幾句隨意的讚賞,就一夜不睡覺的守護慈禧,還要求部下不准剃髮,否則殺無赦,這些都可以看做是張勳感恩思想的表現。這也是他日後不顧一切復辟帝制的原因。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故,終年70歲,獲前清廢帝溥儀賜諡號“忠武”。張帥生前風光無限,死後也極盡哀榮。當時張作霖(兩人是親家)派一個師的兵力沿途護送,還有三十二人抬棺,六十多人喝道。當時政界名人和文化名流紛紛致電哀挽,祭文、哀詩和挽聯不計其數,或敵或友,不同政治立場的人幾乎都對其孤忠大加讚美,張勳一生的堅持雖然不合時宜,但是他能堅持一件事到底的精神還是感化了很多人,雖然他是封建愚昧的擁護者,並不值得去讚頌,但是現如今的社會,我們中又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呢?

江西護軍使歐陽武對張勳有公正評價:戴發效孤忠,無言不仇,無德不報:丹心照千古,其生也榮,其死也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