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垓下之戰十面埋伏,項羽最後的一戰

玩王者榮耀的時候,看到項羽那彪悍的身軀卻又感覺有一點憨傻的形象,讓我有時候會忘記那段對他很殘忍的歷史。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作為一代英豪,武力出眾,兵力基礎雄厚,

我們說起英雄可能更多的說起項羽而不是最後楚漢之爭取得勝利的劉邦。垓下之戰十面埋伏作為一次可以當做軍事範本的戰役,對於項羽來說,確實多年霸業的最後一站,他的起義走向最終失敗的最後一站。

劉邦最終成功登基一個很大的要素是他聚集了很多那個時代頂尖的人才,張良、韓信等等都有著出色的才華,每個人的故事都可以講成一段傳奇,

在劉邦登上王座的過程中,沒有他們的幫助,或許就會是不一樣的結局。

在楚漢之爭的尾聲裡,垓下之戰用最後的壯烈給了這一段歷史最浩瀚的結尾。劉邦率領著本部的人馬,追擊撤退回彭城的項羽。途中,他緊急聯繫韓信、彭越等人,讓他們出兵將項羽的殘部一網打盡,

劉邦許諾他們公分天下。於是,韓信等將領立刻出兵向項羽發起最後的攻擊。在垓下,項羽終於陷入了最後的絕境,人數、地勢的劣勢讓他也意識到了即將到來的失敗。

為了進一步瓦解仍舊堅持抵抗的楚軍的意志,劉邦命令漢君唱起楚歌,虞姬也只能長歎赴死。十面埋伏,殘兵敗部,一生戎馬,勝利在望。不甘憤恨,至親的死亡,內心的驕傲,讓最後雖然突圍成功的項羽,

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飲劍而亡。

或許在戰場上的廝殺,鮮血和死亡也讓他厭倦了;或許是多年的基業都隨著這場戰爭逝去,一世英名卻敗在了一介草民手上的挫敗感;或許是愛的人因為自己而死,追隨自己的人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而死的愧疚。讓他最後決定用死亡來為這一段奮鬥的時光畫下句號,雖然不圓滿,但也算是一段歷史的終結。

最後劉邦坐上了皇位,不知他是否還會清晰的記得十面埋伏的盛大場景,勝券在握志在必得的心態,打完這場仗,這三千里江河都將成為他的。這就是歷史,事實不可更改,勝者生存,敗者死亡,沒有什麼中間地帶,直接又殘忍。那些戰爭的硝煙燒不到如今的我們,那些蒼涼的人事也隨著歷史漸漸被冷落,

越過時間,我們感慨項羽的不理智,劉邦的小人得志,我們用理性的眼光分析,用事外人的輕鬆評論。但歷史不可被替代,他們每個人,都是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