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稀飯芬蘭小記: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

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幾多人位於山之巔俯瞰我的疲倦,渴望被成全,努力做人誰怕氣喘。——林奕匡歌曲《高山低谷》

雖然安徒生在丹麥,但跟芬蘭同屬北歐五國,加之這裡讓人豔羨的高福利,

使得芬蘭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如童話般的存在。或者說,它是塵世中跟天堂描述比較接近的地方。更現實點說,它已很接近馬克思所描述的共產主義願景,物質極度發達,福利好到跟按需分配沒什麼差別。這次因奧迪冰雪課程來到芬蘭,發現芬蘭雖然有天堂的一面,例如幽靜的生活,以及極光下的仙境,可是亞洲人在這裡分分鐘會崩潰。

源於這裡實在太靜太少人了,

哪怕是首都赫爾辛基的市中心,也無法給你一種走過浮華大地的印象,沒法跟倫敦、巴黎、米蘭等歐洲大城市比,叫赫爾辛基村比較合適。時尚大牌也比較少,絕非購物天堂。不過這類冷門地方也有優勢,就是在能找到品牌店的前提下,款式會比較全,那些被中國遊客佔領的歐洲城市裡,很多款式是缺貨的。順便說一句,這裡不少高檔品店鋪是可以用支付寶的,
甚至會有中文嚮導,如此便利,要感謝大叔大媽們的買買買。

至於芬蘭有什麼值得買,一個是玻璃杯品牌iittala,差不多100元一隻杯子,設計非常漂亮,尤其喜歡冰川紋的新系列,缺點是買了之後特別扎眼,覺得自己其它杯子不搭調,忍不住入坑全套換。只不過國內能找到一堆仿貨,

一隻杯才賣6元,你明白歐洲人有多抓狂了吧……另一個是Fazen巧克力,但千萬別用來送女友,停不下嘴吃胖了而有礙觀感,那就後果自負。在萬能的淘寶下,上面兩個品牌在國內都能買到。除此以外,還有大名鼎鼎的諾基亞,居家旅行殺人滅口之必備。

如果是在芬蘭郊區,滿眼雪白和針葉林開始覺得好看,可是幾天下來都是如此,難免覺得單調無趣,加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每日能做的真只有思考人生。以下真不是段子,千真萬確是新聞,伊拉克難民受不了芬蘭的生活,提出自願離開。可以說,芬蘭是一個被難民拋棄的國家。如果我這幾天沒有奧迪駕駛課程來充實,光是把我擱在那裡,估計也能感同身受。芬蘭是個抑鬱症大國,科學家往往歸咎于日照較少,而我覺得跟這種生活環境很有關,沉悶得連難民都受不了。

對於車迷來說,芬蘭同樣是個極度無趣的地方。不買跑車倒是能理解,畢竟長年下雪,能開跑車的時間不多,開了也是玩命。可是街上一票兒像高爾夫、明銳等的經濟型車,豪車中很大一部分是很老的款。不像歐洲其它地方難見日本車,日韓系車在芬蘭能見度非常高,甚至不乏起亞賽拉圖、豐田威姿等“工薪階層”小車。毫不誇張地說,國內街頭要比這裡奢華得多。赫爾辛基人口少沒有高樓是情理之內,可是連路燈也做得簡陋,像晾衣服一樣,在電線上掛起幾個燈泡就了事。

如果不是事前瞭解芬蘭的人均GDP,真會以為這裡是俄羅斯三線城市,或者是東歐欠發達地區。這裡應了物極必反這句話,北歐物質極度發達後,反而是對奢侈生活的淡薄。我很認同一句話,有錢意義不在於能買到什麼,而是你握有生活的選擇權。當我們還在辦公室忙的時候,芬蘭人可能已經開著小破車去度假。我們經常因工作忽視了家人,而芬蘭人則有大量閒置時間過家庭生活。這就是慢生活,錢可以存,但時間不能存,或許在北歐人眼中,時間比錢重要,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人會因此說中國人世俗,可是要知道上面所說的散脫,是建立在極高的社會福利下,應該說無論芬蘭人,抑或中國人,都在以最適合各自環境的方式來過活。

北歐這種求簡的生活方式,或許跟這邊新教盛行有關。這裡只是複述歷史書上的內容,對宗教不妄加太多評論。新教之“新”,在於否認了教皇的權威,認為人能直接與神溝通。這個就很有意思,在這種思想下,就沒必要透過教會買贖罪券,以及對教皇產生崇拜,教會對人的控制就弱化。看過不少歐洲的教堂,都是建得富麗堂皇,氣勢壓得人透不過氣,自覺得渺小,權威由此而生。可是芬蘭這座很著名的岩石教堂,遠看以為是個地下車庫出入口,一個不小心就會錯過。內裡也完全不像教堂,更像音樂廳。其實這個岩石教堂大有來頭,它真是名副其實,在一塊岩石裡建造。同在北歐的冰島雷克雅維克教堂,也是同樣極富藝術氣息。

F1有位芬蘭車手叫萊科寧,以性格高冷而聞名。其實萊科寧屬於比較典型的芬蘭人,跟日本人一樣都是內向,但日本人內向得比較謙卑,而芬蘭人是種帶高傲的內向。有件事並非段子,芬蘭人等公交排隊每個人隔著一米遠,因為芬蘭人很注重私人空間。這種人際關係下,下班一幫基友去擼串喝啤酒就別想了。在冰雪場地開牽引拖拉機的帥哥,就被德國教練調侃他是個典型芬蘭人。表情猶如萊科寧上身般僵硬,你盡最大的努力,也很難讓他說話,充其量只會回應一個hello或thank you……

歐洲人路邊停車有很多可說之事,聽得最多就是法國需要前後頂撞的“暴力停車”。芬蘭人口稀少,哪怕在首都赫爾辛基也是如此,無需像巴黎停車那樣寸土必爭。這邊跟歐洲很多地方一樣,停車能懶則懶。歐洲很多車停車後不回正方向盤,有人說是為了出來時方便,這個真是想太多了,我就看到往內側打輪的,純粹就是為省事。歐洲經常能見到這樣的“懶人停車法”,就是一側車輪騎上馬路牙,然後再摔下來,那麼車一下就能緊貼路牙停好。這個方法當然不能“西學東漸”到國內用,國內的路牙大都很高,只會賠了輪圈又傷懸掛。

每天都在芬蘭Muonio的道路開車,上圖這種在國內只能叫省道的雙向道路,在這裡已經當成高速那樣用,正常以80km/h行駛,教練偶爾會帶到100km/h。在如此狹窄的地方,跟對面車輛會車的時候,壓迫感還是非常大。平時在國內會覺得車道保持是個雞肋配置,在這裡就非常有安全感。試想駕駛時稍微開下小差,車頭探到對面道路,如此高速的情況下,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對面車也沒有任何空間去躲閃,道路兩邊不設緊急帶。美國IIHS的25%偏置撞擊測試,某程度就是基於這種道路狀況而設。至於在歐洲開車,關鍵字是路權,輔道出主道的車,千萬別心存僥倖去加塞,一定要停下來讓直行道車先過。否則直行道車默認你會讓他,在全無減速狀況下撞上,後果可想而知。

芬蘭的機場給了我比較多不愉快回憶。首先我以自己心愛的旅行箱,做了個社會學實驗,暴力托運並非中國特有,歐洲也如此。這次分三趟飛機回來,先從基蒂萊到一個不記得名字的小城市,然後再去赫爾辛基,最後從赫爾辛基回北京。三趟航班都各有突發情況,第一班超售17個座位,這個超售額實在過分,幸好我們接著要轉國際航班,才沒被刷下來。中途在不知名小城降落,繼續去赫爾辛基的乘客不用下飛機,可是竟然要換座位,我被迫從前排,拿著行李到後排。還沒完,竟然有乘客不小心下了飛機,需要核查並放下相應行李,導致延誤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在赫爾辛基轉機的時候,遇上機場地勤罷工。由於提前知道航班要延誤,我們就去安心購物,可是中途突然亮起牌子說催促登機,嚇得我們一班人百米衝刺。氣喘吁吁去到登機口,卻說航班還是不飛了,被耍了一回之後,放鬆心情掉頭繼續逛免稅店……一番艱難後終於能飛,但這一輪延誤已經讓我從北京回廣州的航班沒趕上。沒錯,罷工是自由,但當這個自由侵犯到別人的利益時,還行不行得通,那就值得商榷。

釋放完負能量,最後說說童話一面。這次行程非常幸運,能看到極光。不過極光如童話,都是騙人的,極光在天空其實很淡,上面這兩張圖片還比較寫實。至於網上看到那些很華麗的圖片,就是靠長快門來獲得。看極光就得走到冰天雪地的室外,每幾分鐘就受不了跑回屋裡回暖。好了,在探討完芬蘭人的“生活”之後,我又要回歸每天都匆匆忙忙的“生存”,戴上耳機單曲迴圈林奕匡那首《高山低谷》: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

芬蘭是個抑鬱症大國,科學家往往歸咎于日照較少,而我覺得跟這種生活環境很有關,沉悶得連難民都受不了。

對於車迷來說,芬蘭同樣是個極度無趣的地方。不買跑車倒是能理解,畢竟長年下雪,能開跑車的時間不多,開了也是玩命。可是街上一票兒像高爾夫、明銳等的經濟型車,豪車中很大一部分是很老的款。不像歐洲其它地方難見日本車,日韓系車在芬蘭能見度非常高,甚至不乏起亞賽拉圖、豐田威姿等“工薪階層”小車。毫不誇張地說,國內街頭要比這裡奢華得多。赫爾辛基人口少沒有高樓是情理之內,可是連路燈也做得簡陋,像晾衣服一樣,在電線上掛起幾個燈泡就了事。

如果不是事前瞭解芬蘭的人均GDP,真會以為這裡是俄羅斯三線城市,或者是東歐欠發達地區。這裡應了物極必反這句話,北歐物質極度發達後,反而是對奢侈生活的淡薄。我很認同一句話,有錢意義不在於能買到什麼,而是你握有生活的選擇權。當我們還在辦公室忙的時候,芬蘭人可能已經開著小破車去度假。我們經常因工作忽視了家人,而芬蘭人則有大量閒置時間過家庭生活。這就是慢生活,錢可以存,但時間不能存,或許在北歐人眼中,時間比錢重要,寸金難買寸光陰。有人會因此說中國人世俗,可是要知道上面所說的散脫,是建立在極高的社會福利下,應該說無論芬蘭人,抑或中國人,都在以最適合各自環境的方式來過活。

北歐這種求簡的生活方式,或許跟這邊新教盛行有關。這裡只是複述歷史書上的內容,對宗教不妄加太多評論。新教之“新”,在於否認了教皇的權威,認為人能直接與神溝通。這個就很有意思,在這種思想下,就沒必要透過教會買贖罪券,以及對教皇產生崇拜,教會對人的控制就弱化。看過不少歐洲的教堂,都是建得富麗堂皇,氣勢壓得人透不過氣,自覺得渺小,權威由此而生。可是芬蘭這座很著名的岩石教堂,遠看以為是個地下車庫出入口,一個不小心就會錯過。內裡也完全不像教堂,更像音樂廳。其實這個岩石教堂大有來頭,它真是名副其實,在一塊岩石裡建造。同在北歐的冰島雷克雅維克教堂,也是同樣極富藝術氣息。

F1有位芬蘭車手叫萊科寧,以性格高冷而聞名。其實萊科寧屬於比較典型的芬蘭人,跟日本人一樣都是內向,但日本人內向得比較謙卑,而芬蘭人是種帶高傲的內向。有件事並非段子,芬蘭人等公交排隊每個人隔著一米遠,因為芬蘭人很注重私人空間。這種人際關係下,下班一幫基友去擼串喝啤酒就別想了。在冰雪場地開牽引拖拉機的帥哥,就被德國教練調侃他是個典型芬蘭人。表情猶如萊科寧上身般僵硬,你盡最大的努力,也很難讓他說話,充其量只會回應一個hello或thank you……

歐洲人路邊停車有很多可說之事,聽得最多就是法國需要前後頂撞的“暴力停車”。芬蘭人口稀少,哪怕在首都赫爾辛基也是如此,無需像巴黎停車那樣寸土必爭。這邊跟歐洲很多地方一樣,停車能懶則懶。歐洲很多車停車後不回正方向盤,有人說是為了出來時方便,這個真是想太多了,我就看到往內側打輪的,純粹就是為省事。歐洲經常能見到這樣的“懶人停車法”,就是一側車輪騎上馬路牙,然後再摔下來,那麼車一下就能緊貼路牙停好。這個方法當然不能“西學東漸”到國內用,國內的路牙大都很高,只會賠了輪圈又傷懸掛。

每天都在芬蘭Muonio的道路開車,上圖這種在國內只能叫省道的雙向道路,在這裡已經當成高速那樣用,正常以80km/h行駛,教練偶爾會帶到100km/h。在如此狹窄的地方,跟對面車輛會車的時候,壓迫感還是非常大。平時在國內會覺得車道保持是個雞肋配置,在這裡就非常有安全感。試想駕駛時稍微開下小差,車頭探到對面道路,如此高速的情況下,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對面車也沒有任何空間去躲閃,道路兩邊不設緊急帶。美國IIHS的25%偏置撞擊測試,某程度就是基於這種道路狀況而設。至於在歐洲開車,關鍵字是路權,輔道出主道的車,千萬別心存僥倖去加塞,一定要停下來讓直行道車先過。否則直行道車默認你會讓他,在全無減速狀況下撞上,後果可想而知。

芬蘭的機場給了我比較多不愉快回憶。首先我以自己心愛的旅行箱,做了個社會學實驗,暴力托運並非中國特有,歐洲也如此。這次分三趟飛機回來,先從基蒂萊到一個不記得名字的小城市,然後再去赫爾辛基,最後從赫爾辛基回北京。三趟航班都各有突發情況,第一班超售17個座位,這個超售額實在過分,幸好我們接著要轉國際航班,才沒被刷下來。中途在不知名小城降落,繼續去赫爾辛基的乘客不用下飛機,可是竟然要換座位,我被迫從前排,拿著行李到後排。還沒完,竟然有乘客不小心下了飛機,需要核查並放下相應行李,導致延誤了一個多小時。

最後在赫爾辛基轉機的時候,遇上機場地勤罷工。由於提前知道航班要延誤,我們就去安心購物,可是中途突然亮起牌子說催促登機,嚇得我們一班人百米衝刺。氣喘吁吁去到登機口,卻說航班還是不飛了,被耍了一回之後,放鬆心情掉頭繼續逛免稅店……一番艱難後終於能飛,但這一輪延誤已經讓我從北京回廣州的航班沒趕上。沒錯,罷工是自由,但當這個自由侵犯到別人的利益時,還行不行得通,那就值得商榷。

釋放完負能量,最後說說童話一面。這次行程非常幸運,能看到極光。不過極光如童話,都是騙人的,極光在天空其實很淡,上面這兩張圖片還比較寫實。至於網上看到那些很華麗的圖片,就是靠長快門來獲得。看極光就得走到冰天雪地的室外,每幾分鐘就受不了跑回屋裡回暖。好了,在探討完芬蘭人的“生活”之後,我又要回歸每天都匆匆忙忙的“生存”,戴上耳機單曲迴圈林奕匡那首《高山低谷》:你快樂過生活,我拼命去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