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癌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連續報導 王豐叮囑朋友們注意身體

21是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勁彪新聞用戶端持續為著名攝影記者王豐眾籌醫療款的第7天,

至當晚19時40分,已有1970人捐款215367元。王豐總結了過往的工作和飲食習慣,送給關心他的朋友們。

性子急,今天的事必須今天幹完

王豐老師說,瞭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走路帶風,做事也風風火火的人,這邊說完了,那邊就開始幹了。單位通知出差,馬上訂火車票,坐一宿火車早上到了目的地不耽誤採訪。我走路的時候別人在後面都得小跑兒,

要不跟不上。

王豐在農村報的同事彭岩回憶,大約是2009年的春天,一次跟王豐去巴彥出差,單位通知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買不到車票,就上了一輛麵包車。沒想到是黑車,途中把乘客扔下跑了。“天都黑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兒的,我內心特別恐懼。王豐樂呵呵地安慰我,還不斷地攔截過往車輛,終於有車願意搭我們,晚上安頓下來都10點多了,饑腸轆轆人要虛脫了。王老師說,

幹啥事兒都要搶前抓早,農民來一趟省城不容易,不是遇到天大的難事兒不會來求助,所以一定要跟他們一樣著急才行。”

吃飯快,一頓飯不超過3分鐘就吃完了

王豐總結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吃飯特別快,基本上不嚼,細嚼慢嚥太耽誤時間,食物咽進肚子裡慢慢消化就行了,覺得一頓飯吃上半個小時太不可思議了。在患病以前,幾乎沒喝過粥,也不愛吃青菜,覺得吃那些不抗餓,

耽誤事兒。有時這頓吃飽了下頓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吃上,所以儘量多吃。”

王豐曾經的同事貟涵說,大概是2010年冬天,她跟王豐去佳木斯湯原出差,“因為要採訪的人和相關部門有7個,為了節省時間就早上吃了早餐,別人午休了我們就趕路,到了晚上採訪結束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暈了,又困又累又餓。王老師看我迷迷糊糊的,就從包裡掏出來兩顆水果糖,讓我趕緊含到嘴裡,

我當時覺得那水果糖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糖了。我跟王老師說,出差在外太苦了,我再也不想跟你一起出差了。王老師跟我說的話我至今記得,他說,‘你現在把苦吃盡了,以後日子就甜了’。因為跟王豐老師外出採訪又苦又累大家都不願意去,只有王豐對外出採訪從不拒絕,還拿出出差拍的照片給我們看,‘過來,貟涵,看看我出差拍的片兒怎麼樣?這個站在河邊的小姑娘像不像你”。
貟涵說,她已經不在報社工作了,但是仍能從老朋友那裡得知王豐老師的消息,他的敬業精神和對工作的執著令人欽佩。

哈醫大四院肝膽外科腫瘤外科副主任孫淩宇介紹,胃癌患者的發病與職業、飲食習慣、飲水、環境等密切相關。若飲食不定時定量,暴飲暴食,進食過快過燙,對胃是一個損傷性的刺激,也會導致胃癌發生。

雖然身體不行了,但是心裡還惦記著工作

王豐閒暇時總愛翻出一些他拍的老照片,並欣喜地回憶當時拍照片的情景。“今天的天兒真好,江邊兒一定很熱鬧,我要是能出去就好了,指定能拍幾張好片”,王豐張望著窗外說到。

王豐說,如果他的身體好轉了,他還想再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去採訪、去拍片兒,那才是他最嚮往的。

王豐老師還叮囑關心他的朋友們,要好好保重身體,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工作幹好。

□記者 張海霞 文/攝

王豐閒暇時總愛翻出一些他拍的老照片,並欣喜地回憶當時拍照片的情景。“今天的天兒真好,江邊兒一定很熱鬧,我要是能出去就好了,指定能拍幾張好片”,王豐張望著窗外說到。

王豐說,如果他的身體好轉了,他還想再回到工作崗位上去,去採訪、去拍片兒,那才是他最嚮往的。

王豐老師還叮囑關心他的朋友們,要好好保重身體,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把工作幹好。

□記者 張海霞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