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癌路上,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連續報導 一起下鄉的知青和王豐老師40年後重聚 “希望他能挺過來,一起去當年的地方看看”

從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旗下勁彪新聞用戶端為著名攝影記者王豐發起眾籌醫療款的倡議至今,已經有2200多人為他籌集24萬餘元醫療款。恰逢中秋節和國慶日,王豐老師畫了漫畫表達了對朋友們的感激。

雖然親人不能團聚,但仍有老友、老同事去看望王豐老師,大家在一起喝茶、吃月餅、回憶往事……

王豐老師畫漫畫感謝愛心人士

王豐老師說,看到“天恒山公司”董事長孫雲山先生為了幫他籌集醫療款免費贈送滑雪門票的報導非常感動。“一位企業家每天忙忙碌碌,要做的事情很多,心裡還牽掛著我。我病情要是好轉了,一定去滑雪場看看,為孫董事長拍些精彩的片子”。

“國慶日和中秋節是舉國團圓歡慶的日子,作為一個老新聞工作者,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走上街頭,去中央大街和松花江邊拍一拍來往的人群,把他們在節日裡洋溢在臉上的幸福和喜悅抓拍下來。現在我出不去了,拿相機很費勁,只能畫幾幅漫畫,送給所有關心、幫助、鼓勵我的朋友們,希望他們在節日裡幸福快樂,全家團圓。”王豐老師難掩感激之情。

勁彪新聞用戶端負責人肖勁彪說:“國慶日和中秋節是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日子,勁彪新聞用戶端的全體工作人員都牽掛著王豐老師。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王豐老師能夠走出陰霾重獲健康,這是我們的共同心願”。

兒子:希望過年能回家跟爸媽團圓

王豐的兒子王肇地說,雖然中秋節不能像其他家庭一樣一家人團圓,但是心裡是惦記著父母的。“過節沒回家,一是上次都已經請假回家了,這次過節主動要求在單位值班。二是過節期間機票也很貴,來回得好幾千元,我捨不得,省下的錢能給我爸買點藥,爸媽也會理解的”。

王肇地說:“以前沒考慮那麼多,家裡大大小小的事兒都是父母打理,自從父親病了之後,樂觀堅強的父親被病魔折磨得判若兩人。

我感覺身上的擔子一下就重了,現在就想踏踏實實工作多賺點錢,希望過年的時候能回家跟爸媽過個好年”。

王豐老師說,“前段時間我病重住院,孩子立即回來了,直到我身體恢復一些他才又急匆匆回去,總是請假不好。但是孩子打來電話問候,囑咐我吃點兒好的,別捨不得花錢什麼的,我知道他擔心我,我能理解孩子的一片孝心”。

老同事:我來看看王豐,

正在幫他籌備攝影展

10月5日,王豐老師曾經在生活報的同事王彥涵來看望他,給他帶來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工會和老同事的一些捐款及禮品。

王彥涵和王豐老師共事10多年,他很敬佩王豐的為人和藝術造詣。王彥涵說,他受集團委派正在籌備王豐老師的個人攝影展,作品預計在記者節當天展出,此次主要展出王豐老師早些年的一些關於老道外、中央大街的攝影作品,關於攝影展的一些細節也正在跟王豐老師商榷中。王豐老師曾經工作過的“哈藥集團”的同事也前來看望他,還有遠在國外的朋友也發來祝福和問候。

老知青:想起40年前

我們年輕時的日子

9月30日,曾經和王豐老師一起下鄉的知青韓淑琪來看他,他們40年前在一個農場工作。韓淑琪說,1976年10月份,王豐來到哈爾濱長嶺湖五七農場第三大隊,宿舍很冷,窗戶透風,王豐主動要求靠著窗戶住。大家喂豬、燒鍋爐、割稻子,他也總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活兒。“後來恢復高考,我就返城了,王豐繼續留在了農場。我們也40年沒見了,當年是英姿勃發的青年,再見已是滿頭白髮的老人,很感慨,希望王豐能堅強地挺過來,我們一起去下鄉的地方再看看”。

王豐老師說,過節雖然沒和親人團聚,但有老同事、老朋友來和他聊天、敘舊,並不感覺孤獨。他很感謝大家在中秋節還惦記他,也祝福朋友們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記者 張海霞 文/攝

關於攝影展的一些細節也正在跟王豐老師商榷中。王豐老師曾經工作過的“哈藥集團”的同事也前來看望他,還有遠在國外的朋友也發來祝福和問候。

老知青:想起40年前

我們年輕時的日子

9月30日,曾經和王豐老師一起下鄉的知青韓淑琪來看他,他們40年前在一個農場工作。韓淑琪說,1976年10月份,王豐來到哈爾濱長嶺湖五七農場第三大隊,宿舍很冷,窗戶透風,王豐主動要求靠著窗戶住。大家喂豬、燒鍋爐、割稻子,他也總搶著幹最苦最累的活兒。“後來恢復高考,我就返城了,王豐繼續留在了農場。我們也40年沒見了,當年是英姿勃發的青年,再見已是滿頭白髮的老人,很感慨,希望王豐能堅強地挺過來,我們一起去下鄉的地方再看看”。

王豐老師說,過節雖然沒和親人團聚,但有老同事、老朋友來和他聊天、敘舊,並不感覺孤獨。他很感謝大家在中秋節還惦記他,也祝福朋友們身體健康、幸福美滿。□ 記者 張海霞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