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華文明的源頭和紅色中國的搖籃,為什麼都是延安?

北山浮生原創,首發於公眾號:民銀旅行。

山丹丹花開紅豔豔阿寶 - 阿寶

1

提起延安,中國人首先想到是蒼茫的陝北黃土高原,奔流咆哮的黃河。穿著羊皮襖,紮著白頭巾的陝北漢子,演奏著粗獷豪放的安塞腰鼓;穿著紅棉襖,梳著大黑辮子的陝北姑娘,和情哥哥唱著高亢而火辣的信天遊。

信天遊的曲調悠揚高亢,

粗獷奔放,韻律和諧,不加修飾地透著健康之美。信天遊的傳唱之境、恢宏而又深藏著淒然、悲壯;清峻、剛毅而又飽含著沉鬱、頓挫。 這同溝川遍佈的陝北地貌有很直接的關係。在當地,人們習慣於站在坡上、溝底遠距離地大聲呼叫或交談、為此,常常把聲音拉得很長,於是便在高低長短間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韻律,這種習慣自然會對信天遊產生影響。

信天遊的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觀、社會風貌和陝北人的精神世界。信天遊總是帶著一種鄉土味,因為這是徹徹底底的起源於勞動人民的大眾文藝,與精緻而不食人間煙火的精英階層文藝,如霓裳羽衣舞或者芭蕾舞,存在天然的差異。

霓裳羽衣舞

在中國人的腦海裡,延安還是中國革命聖地,紅色中國的搖籃,那個有寶塔山和窯洞的地方。毛澤東在這裡生活了十三個春秋,毛澤東思想在這裡誕生和成熟,也許毛澤東正是哼著信天遊的調子,寫下了那些深刻影響中國和世界的文章。

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飽受欺辱的黑暗歷史,揭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因此,延安被譽為紅色中國的精神家園。

毛澤東在延安窯洞中寫作

可你知道嗎,延安除了是紅色中國的精神故土之外,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源頭。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軒轅黃帝,當年也是生活在這片熱土上。華夏民族的祖先們,

正是在這片黃色熱土上生活、戰鬥、勞作、歌唱。

炎黃結盟

黃帝陵

為什麼中華文明的源頭和紅色中國的源頭,都是延安?到底僅僅是巧合還是有什麼內在的必然聯繫?民銀旅行下面帶領大家走進延安,一窺究竟。

2

延安市古稱膚施、延州,位於黃河中游,陝西省中北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自古是陝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有“塞上咽喉”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陝西省在中國的位置

延安市在陝西省的位置

延安市地圖

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東部黃龍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嶺)海拔1788.7米;中部勞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黃龍山和勞山統稱為梁山山脈,形成延安地區地形的骨架。

黃河在延安市延川縣眼岔寺鄉馬家騫村入區境,在宜川縣城東48千米處,由200—300米寬收縮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壺形峽谷,稱之為宜川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極為壯觀。滔滔黃水傾瀉而下,激流澎湃,濁浪翻滾,水沫飛濺,煙霧迷濛,狂濤怒吼,聲震數裡。明代人惠世揚的詩句“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正是對壺口這一景象的真實寫照。

壺口瀑布

黃河在延安東部不遠的山西永和縣流過,蜿蜒曲折,是我國幹流河道上發育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3

相傳,這裡是“太極八卦”學說的發源地,道家學說的起源,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在乾坤灣,黃河一改咆哮前行、穿峽裂岸的雄壯,展現出了母親河的溫婉多情、寧靜從容、大氣和諧。

黃河乾坤灣——今屬黃河蛇曲國家地址公園

華夏先民從黃河的形狀中領悟出太極八卦,故最初也稱為:河圖。

河圖的宇宙架構 (無限分形)

黃帝相傳就是道家始祖。

難道他當年就是坐在黃河岸邊,看著太極形狀的黃河悟道,領悟出宇宙和治理天下的法則,從而統領萬民,成為華夏之祖?

道家修行(估計都是效仿黃帝)

延安位於黃土高原邊緣的河套地區,也就是“幾”字型黃河的大彎所在。在中原大統一政權建立以後的年代,河套地區是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政權反復爭奪的焦點。如果遊牧民族佔領了河套,意味著擁有了足夠的糧食,就有繼續發展壯大的資本,農耕政權就會飽受侵襲之苦;如果農耕政權保有河套,則說明境內安寧,經濟鼎盛。

中央王朝受到威脅的主要方向

在上古時期,河套地區就是四面八方各個民族、氏族彙聚交流的交通要地。其中有兩支主要族群,分別是來自西方黃土高原的“原始西羌”族(後世的羌族、彝族、藏族是未參與民族融合的原始西羌的後代),以及來自東方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始東夷”族(周朝時還有東夷族,現在已經完全融合在漢族裡了,但是西南的苗族據稱是東夷的後代)。

熱情火辣的羌族妹子

一樣熱情火辣的彝族妹子

(雖然遠隔千山萬水,彝族和羌族的服飾還是比較接近的)

看起來不太熱情但是會下蠱的苗族妹子

從民族傳統服飾的偏好上可以看出,東夷應該比西羌更富有一些……

從字型上看就可以理解,西羌是打西邊來的一群放羊人,東夷就是打東邊來了一群持弓人,分別表示這兩大族群的主要生產方式:遊牧和漁獵。這裡也可以看出,華夏文明的載體——漢字,最初也是十分具有勞動氣息。

4

在炎黃的年代,原始的農業剛剛出現,炎帝和神農氏經常被認為是一個人,也有人認為,炎帝是神農氏這個部落某一代的首領。黃帝的老婆嫘祖發明養蠶、紡織,炎帝、神農氏則乾脆就是一個老農。

統治者都是生產氣息十足,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華夏族的祖先就是這麼接地氣。

傳說中神農氏長著羊角,估計他既很善於養羊,又善於種地

看這意思,在上古的東方,誰是生產能手、勞動模範,讓大家穿得更好,吃得更飽,當然也得能打仗,誰就當老大,就具有統治合法性。

工農兵路線,簡直就是華夏民族的悠久傳統啊!

西方的統治者一般都遠離人民群眾,不事生產,宣稱自己是某個神的兒子,來獲得統治合法性。所以西方的神,經常根據統治需要生出不同的兒子,導致神族的男女關係極為混亂……

希臘神話中的最高神宙斯,你很難搞清楚他有多少老婆和兒子……

原始東夷族內部也是可以分為多個不同的來源(由於來源眾多,又被稱作九夷,訛作”九黎“),其分佈地區可能一直從東北的遼河平原到長江下游的太湖一帶。按照現代考古發現,遼河流域為中心的“紅山文化”;山東丘陵地帶為中心的“龍山文化”;以及太湖以南的“良渚文化”,均屬於原始東夷族的範疇。

同樣,原始西羌內部也是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眾多不同部落,黃土高原上的“仰紹文化”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其遺址點眾多,農業發達,遠超同時期的其他文化。(“仰紹文化”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當前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紹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占全國的仰紹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紹文化的中心)

最初,各個部族人口較少,彼此相互地理隔離,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隨著人口慢慢增多,原有的地盤養不活眾多人口,於是分別向外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部族相互接觸,爆發戰爭並相互融合,越來越發展壯大。

原始西羌諸部落組成部落聯盟,共同向東擴張,與居住在這裡並嘗試向西擴張的原始東夷的部落聯盟展開連年征戰。這些戰爭故事口口相傳,後來演變為華夏文明神話傳說中的炎黃大戰以及黃帝戰蚩尤。

黃帝戰蚩尤,不打不相識

連年大戰的結果,並不是其中一方消滅了另一方,或者一方驅逐了另一方,而是大家化干戈為玉帛,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成為兄弟朋友,再也不區分彼此。在這種大融合的背景之下,華夏民族誕生。

為了構建上古“和諧社會”,先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種種妥協和努力,連最為珍視的宗教都能做出讓步和犧牲。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圖騰就是原始宗教中崇拜的神,代表本民族的起源。發明起源神話的目的,就是給自己精神上找個爹(或媽),解決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問題。華夏文明形成時,還處於原始圖騰崇拜時期,大家都奉動物為祖先,各個部族崇拜不同的動物,有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各不相同。

這幫人沒事在一起吹牛逼,這個說我爹是狼比較牛逼,那個說你爹不會飛,弱爆了;又過來一個人說,你們爹都是垃圾,我爹才是八荒六合南波萬。

說著說著,這幫中二青年就得抄傢伙打起來。這其實就是原始的宗教戰爭!

最後發現老這樣不行,我們還是找個共同的爹吧,就是統一大家的信仰。

但是,無論認哪種動物當爹,都會有一大票人跳出來反對,最後他們只能把各自爹的特點綜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實際不存在的生物,這就是中國龍。大家都來崇拜龍,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各部族崇拜的需要,弄出了一個跟各部族原來崇拜的圖騰都不像,但是又都靠點邊的“四不像”。

說白了,龍就是當初為了解決宗教紛爭,和稀泥瞎對付搞出的產物!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為了緩和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在1559年搞出的綜合各派特點的“大祈禱書”,把新教和天主教的信仰湊在一起弄了一個拼盤,以滿足大家的需要,原理與此如出一轍。只不過比中國老祖宗的創舉,晚了太多年,效果也要差老遠了!

龍是一個拼湊了各種動物元素的幻想生物,由於它不是以人類為原型,看起來不是很違和,所以大家都很容易接受,迅速得到推廣,於是就變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中國人因此號稱“龍的傳人”。

龍圖騰源自構建上古和諧社會的需求

5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華夏民族的誕生過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印度文明的形成過程,是原住民一次又一次地被外來的侵略者所征服,印度大陸成為活的“人種博物館”。人口占少數的侵略者為了建立穩固的統治,創造了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以及與之適應的婆羅門教。相應地,強大了就要欺負別人,弱小就心甘情願被奴役的殖民地思想,也就根深蒂固地刻在了印度文明的DNA之中。

印度文明的象徵——泰姬陵

(其實泰姬陵跟印度本土的文明關係不大,

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有突厥血統的蒙古裔征服者修建,

他們說的是波斯語,這關係真有點繞!

不過這倒是體現了印度文明的特點)

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則是另一種情況,各個民族涇渭分明,講究血統和信仰的純潔,彼此之間難以融合。弱小的時候被欺辱,強大了就要變本加厲地找回來。這種“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思想,則根深蒂固地嵌在他們的思想中。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之戰,就是愛琴海西側希臘聯盟與愛琴海東側的特洛伊聯盟的大戰,最終結果不是雙方和諧共存,而是特洛伊人城破被屠殺殆盡,希臘聯盟也是元氣大傷,最終也被北方來的蠻族消滅。

後來再崛起的希臘文明,也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古希臘文明,跟特洛伊戰爭的希臘人除了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之外,已經沒什麼關係了,連人種都不一樣。

特洛伊戰爭,一個關於兩個民族如何同歸於盡的故事

簡單地說,東方人信奉”合則兩利“,西方人相信”強者為尊“,至於印度,則是“不可思議的印度”。這基本上代表了今天世界各地的思想傾向,也是幾千年文化積累的結果。

為何華夏文明會如此地與眾不同?根源都在於華夏民族生長的這片土地,以及哺育了華夏民族的這條母親河——黃河!

圖中所示的“新月沃地”,西起迦南(今以色列),東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有人還把尼羅河下游平原(今埃及)包括進來,這就是現代中東的核心區域,當今世界的火藥桶,也是西方文明的最初發源地。

西方文明長期受到新月沃地的影響,身上打著新月沃地的深深“烙印”。這塊當今戰亂不斷的中東熱土,正是西方文明歷史上內鬥不斷的總根源!

新月沃地有個什麼特點呢?看下面這張地形圖就能明白了:

新月沃地不僅體量小,形狀不規則,而且分成幾塊地理單元,西段的迦南、東段的兩河流域以及中段的敘利亞各自獨立。新月沃地自身相對肥沃,周圍基本都是鳥不拉屎的荒地,要跑出去很遠,才能再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為啥人類非要在這麼個不怎麼給力的地方發展初始文明呢?智人走出非洲的時候又沒隨身帶著地圖,他們穿越荒漠九死一生,所遇到的第一塊適合生活的土地就是新月沃地,肯定要先在這裡發展了。發展的年頭比較久,自然首先孕育出文明。

與華夏文明的起源地黃河流域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其中的差別:

這兩個“文明的搖籃”有什麼差別呢?新月沃地內部各單元互不統屬,相互獨立,兩河流域也很少鬧水災,各地的人們可以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黃河流域由黃河(及其支流)串聯,黃河還總愛鬧災,上游發大水,下游跟著遭殃,想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也辦不到,必須想辦法統合在一起,共同對付水患。

對於原始人來說,相對于新月沃地,黃河流域的條件其實更加糟糕。早期的東方人十分苦逼,可能隔個幾年就得過一次1942年那種悲劇的逃荒生活。

電影《1942》劇照

(自動腦補替換為披著獸皮的原始人造型,這就是中華先民的日常)

6

在這種艱苦條件下,東方早期的部落們相互流動、融合,結成了一個整體,共同對付黃河老妖。正驗證了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與天地鬥,其樂無窮嘛!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什麼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全都是戰天鬥地,激情四射的這種類型,反映了華夏民族改天換地的偉大氣魄。神也得規規矩矩的,要是七搞八搞,比如說十個太陽都跑天上瞎胡鬧,我就敢射九個下來。

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猶太人的聖經故事中,人就是神操控的傀儡和綿羊,信神就有各種好處,不信就降下各種災禍,人只能被動的默默承受。

華夏民族生於天地之間,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彷徨,困難再大不折腰,問題再多自己扛。

聖經故事中,人碰到任何問題,都是找神求助,神讓幹嘛就幹嘛,讓殺兒子獻祭就得殺,眉頭都不能皺一下,否則就是心不誠。類似的神棍要是放在東方,就被西門豹扔到河裡去了。

同樣是大洪水的傳說,中國人就是英雄人物帶領群眾治水,而猶太人的聖經傳說就是依靠神來拯救,躲在方舟中獨活,任憑其他人被洪水吞噬。

大禹治水

諾亞方舟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為什麼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這麼親切?《國際歌》中的歌詞,原本就寫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所以才能引起中國人的強烈共鳴!

毛澤東等共產黨人身為炎黃子孫,從小也是聽著華夏文明的神話傳說長大,像先民逃避水患一樣進行了艱苦的長征,在先民們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耳邊聽著反映勞動人民心聲的信天遊,與勞動人民一起艱苦奮鬥,自然也深受炎黃傳統思想的影響。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過自己對勞動人民感情的變化。他說:

“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乾淨的人只有知識份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髒的。知識份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乾淨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願意穿,以為是髒的。

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份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份子不乾淨了,最乾淨的還是工人農民,儘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都乾淨。這就叫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

毛澤東說的話,和黃帝、炎帝這些華夏民族先祖的精神一脈相承。說毛澤東思想是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確實是實至名歸!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

在公眾號“明人明察”的一篇文章《正在被圍剿的<戰狼2>是中國恢復民族自信的一聲標誌性文化呐喊,意義異常重大》中寫道:

有一部分中國的文化精英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的文化,統統不自信。與這種不自信相對應的另一面,是他們對西方(是指文化和意識形態意義上的西方),從制度、歷史到文化、價值觀的迷信。對自己國家的不自信和對別人國家的迷信,是同一個問題的硬幣兩面。

他們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尋找理由。自由派大將賀某某就說:“中國沒有平等的對待西方,造成西方對中國的欺淩”。

他們不只是認為中國現在走錯了路,脫離了所謂的世界“主流文明”道路,而且認為中國的道路走錯了2000多年了。同樣是賀某某就說過中國“沒有形成一種法治秩序,看起來好像從2000多年前就走錯了路”。按他們的說法,中國的漢唐雄風,都是錯誤道路的一部分浮雲。

他們甚至認為中國的民族和人種有問題。剛被北師大開除的那個人說:“中國人是一個無限接近傻逼的民族”。剛死不久的那個人則說:“我絕不認為中國的落伍是幾個昏君造成的,而是每個人造成的,因為制度是人創造的,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這可能與人種有關”。

因此,他們要去中國化。還是那位剛剛被北師大開除的人就這樣說過:“大陸也應該去中國化,唯有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才能使每個人有尊嚴,這個國家才能成為人人想來的樂土”。

他們認為中國的出路是“讓西方託管二百年”(這是剛被開除的人借別人之口說的),“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這是剛死不久的人親口說的)。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些公知嚮往西方的制度,攻擊現政權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否定自己的國家?否定自己的民族?為什麼要 與全中國的人民作對?

現在可以明確知道答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與華夏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燦爛的文化是聯繫在一起的,是與華夏民族的先祖炎黃是站在一起的,是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具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某幾條喪家之犬為了一點可憐的狗糧,妄圖通過狂吠來否定現政府,推翻現政府,就必須否定中國人賴以自豪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斷了中國人思想的根。

不過,這實屬天狗食月一般的癡心妄想。

強大的侵華日軍就如同難以馴服的黃河水患,華夏先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馴服黃河,共產黨則建立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擊敗日本侵略者。

華夏民族在數千年前就懂得“人多力量大”,“以和為貴”,也知道“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面對困難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樂觀主義精神,這就是華夏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斷絕的根本,也是中國人民戰勝外國殖民者和侵略者的法寶,也是反擊一切魑魅魍魎的武器。

在新月沃地,隨著人口的增長,各個部族之間同樣要出現接觸,兩河流域是個好地方,土地肥沃,種啥啥豐收,大家都想去,但是容量有限,人一多就得打起來。就如同非洲草原上,旱季的時候動物都要喝水,但是就那麼個小水塘,那就只能大的欺負小的,強的趕走弱的,剩下自己獨享資源。

這就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

前述公知好好的人不做,偏偏做狗!可是現在主子家裡的餘糧也不多了,狗糧也就少了,所以這些人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行為也就越來越出格,希望獲得主子的青睞。8月1日一位62歲的華裔男子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外自殺。他通過申請政治避難留美,通過在網上發帖污蔑中國換取狗糧,呼吸了二十年自由的香甜空氣。然而他死後,海外華人論壇的網友反應都是這樣的:

7

總結一下,中華文明早期形成過程,是百川歸海,以融合和共生為主流,這也成為東方大陸型文明的主要特點;西方文明早期則是以排斥和分裂為主流,是開枝散葉,這也成為西方海洋型文明的主要特點。

當代地球文明的衝突,實際上就是東方大陸型文明和西方海洋型文明競爭,碰撞,交流,融合的過程。東方大陸型文明的起源在陝北,近代西方海洋文明的起點,則是孤懸歐洲之外的不列顛島南部。

陝北是紅色中國的搖籃,不列顛島則是席捲全球的海洋帝國的源頭。不列顛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面積約為24平方公里,約為中國總面積的四十分之一,恰好與中國的陝西省相同,不列顛島是工業革命的故鄉,是科學革命的發源地,歷史上曾經是勢力範圍最廣闊的帝國——“日不落帝國”的心臟,中國歷史脫離古代進入近代的鴉☆禁☆片戰爭由英國發動,改變整個世界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有英國的積極參與,英國還出現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的思想家,是“普世價值”的源頭。

巧合的是,不列顛島和陝西,這兩個異質文明的發源地,不僅大小基本相等,連形狀都是基本類似,正如陰陽太極圖中的兩極,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完整拼圖。

人類文明在開枝散葉之後,最終還是要百川歸海!

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應該去一次延安,體會什麼叫“不忘初心”,追憶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在一起艱苦奮鬥,體會毛澤東思想的誕生過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一次延安,在軒轅廟追憶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站在乾坤灣邊,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一窺究竟。

2

延安市古稱膚施、延州,位於黃河中游,陝西省中北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自古是陝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重鎮,有“塞上咽喉”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

陝西省在中國的位置

延安市在陝西省的位置

延安市地圖

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東部黃龍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嶺)海拔1788.7米;中部勞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黃龍山和勞山統稱為梁山山脈,形成延安地區地形的骨架。

黃河在延安市延川縣眼岔寺鄉馬家騫村入區境,在宜川縣城東48千米處,由200—300米寬收縮到50米,突然跌入34米深的壺形峽谷,稱之為宜川壺口瀑布。壺口瀑布極為壯觀。滔滔黃水傾瀉而下,激流澎湃,濁浪翻滾,水沫飛濺,煙霧迷濛,狂濤怒吼,聲震數裡。明代人惠世揚的詩句“源出昆侖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正是對壺口這一景象的真實寫照。

壺口瀑布

黃河在延安東部不遠的山西永和縣流過,蜿蜒曲折,是我國幹流河道上發育規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3

相傳,這裡是“太極八卦”學說的發源地,道家學說的起源,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在乾坤灣,黃河一改咆哮前行、穿峽裂岸的雄壯,展現出了母親河的溫婉多情、寧靜從容、大氣和諧。

黃河乾坤灣——今屬黃河蛇曲國家地址公園

華夏先民從黃河的形狀中領悟出太極八卦,故最初也稱為:河圖。

河圖的宇宙架構 (無限分形)

黃帝相傳就是道家始祖。

難道他當年就是坐在黃河岸邊,看著太極形狀的黃河悟道,領悟出宇宙和治理天下的法則,從而統領萬民,成為華夏之祖?

道家修行(估計都是效仿黃帝)

延安位於黃土高原邊緣的河套地區,也就是“幾”字型黃河的大彎所在。在中原大統一政權建立以後的年代,河套地區是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農耕政權反復爭奪的焦點。如果遊牧民族佔領了河套,意味著擁有了足夠的糧食,就有繼續發展壯大的資本,農耕政權就會飽受侵襲之苦;如果農耕政權保有河套,則說明境內安寧,經濟鼎盛。

中央王朝受到威脅的主要方向

在上古時期,河套地區就是四面八方各個民族、氏族彙聚交流的交通要地。其中有兩支主要族群,分別是來自西方黃土高原的“原始西羌”族(後世的羌族、彝族、藏族是未參與民族融合的原始西羌的後代),以及來自東方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原始東夷”族(周朝時還有東夷族,現在已經完全融合在漢族裡了,但是西南的苗族據稱是東夷的後代)。

熱情火辣的羌族妹子

一樣熱情火辣的彝族妹子

(雖然遠隔千山萬水,彝族和羌族的服飾還是比較接近的)

看起來不太熱情但是會下蠱的苗族妹子

從民族傳統服飾的偏好上可以看出,東夷應該比西羌更富有一些……

從字型上看就可以理解,西羌是打西邊來的一群放羊人,東夷就是打東邊來了一群持弓人,分別表示這兩大族群的主要生產方式:遊牧和漁獵。這裡也可以看出,華夏文明的載體——漢字,最初也是十分具有勞動氣息。

4

在炎黃的年代,原始的農業剛剛出現,炎帝和神農氏經常被認為是一個人,也有人認為,炎帝是神農氏這個部落某一代的首領。黃帝的老婆嫘祖發明養蠶、紡織,炎帝、神農氏則乾脆就是一個老農。

統治者都是生產氣息十足,走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華夏族的祖先就是這麼接地氣。

傳說中神農氏長著羊角,估計他既很善於養羊,又善於種地

看這意思,在上古的東方,誰是生產能手、勞動模範,讓大家穿得更好,吃得更飽,當然也得能打仗,誰就當老大,就具有統治合法性。

工農兵路線,簡直就是華夏民族的悠久傳統啊!

西方的統治者一般都遠離人民群眾,不事生產,宣稱自己是某個神的兒子,來獲得統治合法性。所以西方的神,經常根據統治需要生出不同的兒子,導致神族的男女關係極為混亂……

希臘神話中的最高神宙斯,你很難搞清楚他有多少老婆和兒子……

原始東夷族內部也是可以分為多個不同的來源(由於來源眾多,又被稱作九夷,訛作”九黎“),其分佈地區可能一直從東北的遼河平原到長江下游的太湖一帶。按照現代考古發現,遼河流域為中心的“紅山文化”;山東丘陵地帶為中心的“龍山文化”;以及太湖以南的“良渚文化”,均屬於原始東夷族的範疇。

同樣,原始西羌內部也是可以進一步劃分為眾多不同部落,黃土高原上的“仰紹文化”是當時的“經濟文化中心”,其遺址點眾多,農業發達,遠超同時期的其他文化。(“仰紹文化”分佈在整個黃河中游從今天的甘肅省到河南省之間。當前在中國已發現上千處仰紹文化的遺址,其中以陝西省為最多,共計2040處,占全國的仰紹文化遺址數量的40%,是仰紹文化的中心)

最初,各個部族人口較少,彼此相互地理隔離,井水不犯河水。但是隨著人口慢慢增多,原有的地盤養不活眾多人口,於是分別向外擴張。在擴張的過程中部族相互接觸,爆發戰爭並相互融合,越來越發展壯大。

原始西羌諸部落組成部落聯盟,共同向東擴張,與居住在這裡並嘗試向西擴張的原始東夷的部落聯盟展開連年征戰。這些戰爭故事口口相傳,後來演變為華夏文明神話傳說中的炎黃大戰以及黃帝戰蚩尤。

黃帝戰蚩尤,不打不相識

連年大戰的結果,並不是其中一方消滅了另一方,或者一方驅逐了另一方,而是大家化干戈為玉帛,共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成為兄弟朋友,再也不區分彼此。在這種大融合的背景之下,華夏民族誕生。

為了構建上古“和諧社會”,先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做出了種種妥協和努力,連最為珍視的宗教都能做出讓步和犧牲。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圖騰就是原始宗教中崇拜的神,代表本民族的起源。發明起源神話的目的,就是給自己精神上找個爹(或媽),解決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問題。華夏文明形成時,還處於原始圖騰崇拜時期,大家都奉動物為祖先,各個部族崇拜不同的動物,有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地上跑的,各不相同。

這幫人沒事在一起吹牛逼,這個說我爹是狼比較牛逼,那個說你爹不會飛,弱爆了;又過來一個人說,你們爹都是垃圾,我爹才是八荒六合南波萬。

說著說著,這幫中二青年就得抄傢伙打起來。這其實就是原始的宗教戰爭!

最後發現老這樣不行,我們還是找個共同的爹吧,就是統一大家的信仰。

但是,無論認哪種動物當爹,都會有一大票人跳出來反對,最後他們只能把各自爹的特點綜合起來,創造了一個實際不存在的生物,這就是中國龍。大家都來崇拜龍,這樣就不會打架了。

其實就是為了滿足各部族崇拜的需要,弄出了一個跟各部族原來崇拜的圖騰都不像,但是又都靠點邊的“四不像”。

說白了,龍就是當初為了解決宗教紛爭,和稀泥瞎對付搞出的產物!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為了緩和新教和天主教的矛盾,在1559年搞出的綜合各派特點的“大祈禱書”,把新教和天主教的信仰湊在一起弄了一個拼盤,以滿足大家的需要,原理與此如出一轍。只不過比中國老祖宗的創舉,晚了太多年,效果也要差老遠了!

龍是一個拼湊了各種動物元素的幻想生物,由於它不是以人類為原型,看起來不是很違和,所以大家都很容易接受,迅速得到推廣,於是就變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圖騰。中國人因此號稱“龍的傳人”。

龍圖騰源自構建上古和諧社會的需求

5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華夏民族的誕生過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印度文明的形成過程,是原住民一次又一次地被外來的侵略者所征服,印度大陸成為活的“人種博物館”。人口占少數的侵略者為了建立穩固的統治,創造了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以及與之適應的婆羅門教。相應地,強大了就要欺負別人,弱小就心甘情願被奴役的殖民地思想,也就根深蒂固地刻在了印度文明的DNA之中。

印度文明的象徵——泰姬陵

(其實泰姬陵跟印度本土的文明關係不大,

由信仰伊斯蘭教的有突厥血統的蒙古裔征服者修建,

他們說的是波斯語,這關係真有點繞!

不過這倒是體現了印度文明的特點)

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則是另一種情況,各個民族涇渭分明,講究血統和信仰的純潔,彼此之間難以融合。弱小的時候被欺辱,強大了就要變本加厲地找回來。這種“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思想,則根深蒂固地嵌在他們的思想中。

荷馬史詩中的特洛伊之戰,就是愛琴海西側希臘聯盟與愛琴海東側的特洛伊聯盟的大戰,最終結果不是雙方和諧共存,而是特洛伊人城破被屠殺殆盡,希臘聯盟也是元氣大傷,最終也被北方來的蠻族消滅。

後來再崛起的希臘文明,也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古希臘文明,跟特洛伊戰爭的希臘人除了是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之外,已經沒什麼關係了,連人種都不一樣。

特洛伊戰爭,一個關於兩個民族如何同歸於盡的故事

簡單地說,東方人信奉”合則兩利“,西方人相信”強者為尊“,至於印度,則是“不可思議的印度”。這基本上代表了今天世界各地的思想傾向,也是幾千年文化積累的結果。

為何華夏文明會如此地與眾不同?根源都在於華夏民族生長的這片土地,以及哺育了華夏民族的這條母親河——黃河!

圖中所示的“新月沃地”,西起迦南(今以色列),東至兩河流域(今伊拉克),有人還把尼羅河下游平原(今埃及)包括進來,這就是現代中東的核心區域,當今世界的火藥桶,也是西方文明的最初發源地。

西方文明長期受到新月沃地的影響,身上打著新月沃地的深深“烙印”。這塊當今戰亂不斷的中東熱土,正是西方文明歷史上內鬥不斷的總根源!

新月沃地有個什麼特點呢?看下面這張地形圖就能明白了:

新月沃地不僅體量小,形狀不規則,而且分成幾塊地理單元,西段的迦南、東段的兩河流域以及中段的敘利亞各自獨立。新月沃地自身相對肥沃,周圍基本都是鳥不拉屎的荒地,要跑出去很遠,才能再找到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為啥人類非要在這麼個不怎麼給力的地方發展初始文明呢?智人走出非洲的時候又沒隨身帶著地圖,他們穿越荒漠九死一生,所遇到的第一塊適合生活的土地就是新月沃地,肯定要先在這裡發展了。發展的年頭比較久,自然首先孕育出文明。

與華夏文明的起源地黃河流域相比較,可以明顯看出其中的差別:

這兩個“文明的搖籃”有什麼差別呢?新月沃地內部各單元互不統屬,相互獨立,兩河流域也很少鬧水災,各地的人們可以過著“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黃河流域由黃河(及其支流)串聯,黃河還總愛鬧災,上游發大水,下游跟著遭殃,想關門過自己的小日子也辦不到,必須想辦法統合在一起,共同對付水患。

對於原始人來說,相對于新月沃地,黃河流域的條件其實更加糟糕。早期的東方人十分苦逼,可能隔個幾年就得過一次1942年那種悲劇的逃荒生活。

電影《1942》劇照

(自動腦補替換為披著獸皮的原始人造型,這就是中華先民的日常)

6

在這種艱苦條件下,東方早期的部落們相互流動、融合,結成了一個整體,共同對付黃河老妖。正驗證了毛澤東說過的一句話:與天地鬥,其樂無窮嘛!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什麼後羿射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全都是戰天鬥地,激情四射的這種類型,反映了華夏民族改天換地的偉大氣魄。神也得規規矩矩的,要是七搞八搞,比如說十個太陽都跑天上瞎胡鬧,我就敢射九個下來。

西方文明的典型代表——猶太人的聖經故事中,人就是神操控的傀儡和綿羊,信神就有各種好處,不信就降下各種災禍,人只能被動的默默承受。

華夏民族生於天地之間,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不怨天尤人,不悲觀彷徨,困難再大不折腰,問題再多自己扛。

聖經故事中,人碰到任何問題,都是找神求助,神讓幹嘛就幹嘛,讓殺兒子獻祭就得殺,眉頭都不能皺一下,否則就是心不誠。類似的神棍要是放在東方,就被西門豹扔到河裡去了。

同樣是大洪水的傳說,中國人就是英雄人物帶領群眾治水,而猶太人的聖經傳說就是依靠神來拯救,躲在方舟中獨活,任憑其他人被洪水吞噬。

大禹治水

諾亞方舟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創造人類的幸福 全靠我們自己”

為什麼中國人對馬克思主義這麼親切?《國際歌》中的歌詞,原本就寫在中國人的血脈之中,所以才能引起中國人的強烈共鳴!

毛澤東等共產黨人身為炎黃子孫,從小也是聽著華夏文明的神話傳說長大,像先民逃避水患一樣進行了艱苦的長征,在先民們生活和戰鬥過的地方,進行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耳邊聽著反映勞動人民心聲的信天遊,與勞動人民一起艱苦奮鬥,自然也深受炎黃傳統思想的影響。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講過自己對勞動人民感情的變化。他說:

“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乾淨的人只有知識份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髒的。知識份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乾淨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願意穿,以為是髒的。

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份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份子不乾淨了,最乾淨的還是工人農民,儘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都乾淨。這就叫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

毛澤東說的話,和黃帝、炎帝這些華夏民族先祖的精神一脈相承。說毛澤東思想是華夏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確實是實至名歸!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講話

在公眾號“明人明察”的一篇文章《正在被圍剿的<戰狼2>是中國恢復民族自信的一聲標誌性文化呐喊,意義異常重大》中寫道:

有一部分中國的文化精英對自己的國家,對自己的歷史,對自己的文化,統統不自信。與這種不自信相對應的另一面,是他們對西方(是指文化和意識形態意義上的西方),從制度、歷史到文化、價值觀的迷信。對自己國家的不自信和對別人國家的迷信,是同一個問題的硬幣兩面。

他們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尋找理由。自由派大將賀某某就說:“中國沒有平等的對待西方,造成西方對中國的欺淩”。

他們不只是認為中國現在走錯了路,脫離了所謂的世界“主流文明”道路,而且認為中國的道路走錯了2000多年了。同樣是賀某某就說過中國“沒有形成一種法治秩序,看起來好像從2000多年前就走錯了路”。按他們的說法,中國的漢唐雄風,都是錯誤道路的一部分浮雲。

他們甚至認為中國的民族和人種有問題。剛被北師大開除的那個人說:“中國人是一個無限接近傻逼的民族”。剛死不久的那個人則說:“我絕不認為中國的落伍是幾個昏君造成的,而是每個人造成的,因為制度是人創造的,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這可能與人種有關”。

因此,他們要去中國化。還是那位剛剛被北師大開除的人就這樣說過:“大陸也應該去中國化,唯有全面接受西方文明,才能使每個人有尊嚴,這個國家才能成為人人想來的樂土”。

他們認為中國的出路是“讓西方託管二百年”(這是剛被開除的人借別人之口說的),“中國那麼大,當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會變成今天香港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這是剛死不久的人親口說的)。

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這些公知嚮往西方的制度,攻擊現政權也就算了,為什麼還要否定自己的國家?否定自己的民族?為什麼要 與全中國的人民作對?

現在可以明確知道答案: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與華夏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和燦爛的文化是聯繫在一起的,是與華夏民族的先祖炎黃是站在一起的,是與人民群眾站在一起的,具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的強大生命力。

某幾條喪家之犬為了一點可憐的狗糧,妄圖通過狂吠來否定現政府,推翻現政府,就必須否定中國人賴以自豪的文化,悠久的歷史,斷了中國人思想的根。

不過,這實屬天狗食月一般的癡心妄想。

強大的侵華日軍就如同難以馴服的黃河水患,華夏先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馴服黃河,共產黨則建立廣泛的抗日統一戰線,擊敗日本侵略者。

華夏民族在數千年前就懂得“人多力量大”,“以和為貴”,也知道“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面對困難具有強大的韌性和樂觀主義精神,這就是華夏文明綿延數千年而不斷絕的根本,也是中國人民戰勝外國殖民者和侵略者的法寶,也是反擊一切魑魅魍魎的武器。

在新月沃地,隨著人口的增長,各個部族之間同樣要出現接觸,兩河流域是個好地方,土地肥沃,種啥啥豐收,大家都想去,但是容量有限,人一多就得打起來。就如同非洲草原上,旱季的時候動物都要喝水,但是就那麼個小水塘,那就只能大的欺負小的,強的趕走弱的,剩下自己獨享資源。

這就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

前述公知好好的人不做,偏偏做狗!可是現在主子家裡的餘糧也不多了,狗糧也就少了,所以這些人的日子也越來越不好過了,行為也就越來越出格,希望獲得主子的青睞。8月1日一位62歲的華裔男子在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外自殺。他通過申請政治避難留美,通過在網上發帖污蔑中國換取狗糧,呼吸了二十年自由的香甜空氣。然而他死後,海外華人論壇的網友反應都是這樣的:

7

總結一下,中華文明早期形成過程,是百川歸海,以融合和共生為主流,這也成為東方大陸型文明的主要特點;西方文明早期則是以排斥和分裂為主流,是開枝散葉,這也成為西方海洋型文明的主要特點。

當代地球文明的衝突,實際上就是東方大陸型文明和西方海洋型文明競爭,碰撞,交流,融合的過程。東方大陸型文明的起源在陝北,近代西方海洋文明的起點,則是孤懸歐洲之外的不列顛島南部。

陝北是紅色中國的搖籃,不列顛島則是席捲全球的海洋帝國的源頭。不列顛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面積約為24平方公里,約為中國總面積的四十分之一,恰好與中國的陝西省相同,不列顛島是工業革命的故鄉,是科學革命的發源地,歷史上曾經是勢力範圍最廣闊的帝國——“日不落帝國”的心臟,中國歷史脫離古代進入近代的鴉☆禁☆片戰爭由英國發動,改變整個世界的兩次世界大戰都有英國的積極參與,英國還出現了一系列影響世界的思想家,是“普世價值”的源頭。

巧合的是,不列顛島和陝西,這兩個異質文明的發源地,不僅大小基本相等,連形狀都是基本類似,正如陰陽太極圖中的兩極,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完整拼圖。

人類文明在開枝散葉之後,最終還是要百川歸海!

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應該去一次延安,體會什麼叫“不忘初心”,追憶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在一起艱苦奮鬥,體會毛澤東思想的誕生過程;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一次延安,在軒轅廟追憶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站在乾坤灣邊,展望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