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90後女孩行走非洲的故事|我在非洲遇到你

​​我的名字叫蔣楹,目前是一名高中生。非洲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而遙遠的地方。
我甚至從未設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踏上非洲的土地,更沒想過去非洲會做點什麼。

正所謂“不期待遇到什麼,恰恰可能會遇到”那樣,偶然間,我讀了一本名叫“China’s Second Continent”(中國的第二塊大陸)的書。這本書是西方學者寫的,其中不乏偏見和錯誤認識,但它也讓我對這片土地有了初步的認識,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多彩的非洲充滿神秘感(圖片來自網路)

對未知的好奇心驅動我去閱讀更多與非洲相關的文字,看更多有關非洲的紀錄片。瞭解得越多,我的心就越癢癢——很想去看看這片神奇的大陸,去看看在那裡生活的人,不論是當地人還是華人。

於是,我來到了東部非洲的肯亞。


​肯亞首都奈洛比的YAYA CENTRE附近


​動物的天堂——馬賽馬拉

“非洲難民”這個詞好像太深入人心了。電視裡出現的非洲形象大多是一些瘦骨嶙峋的小孩赤著腳,用期待的眼神望向鏡頭。

面對這樣的眼神,我想沒有人會無動於衷;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共情(也稱“移情”)的能力,對於他人的生活苦難,即使並非親身體驗也能感同身受。所以,這種憐憫之心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會忍不住給予物資,想憑自己的力量幫助他們,哪怕只是給予一塊麵包。


​肯亞一所孤兒院中孩子期待的眼神

不可否認,這些初心都是善意的。然而,這次在非洲的一段經歷,讓我對“施捨”這個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我此次非洲之行的目的是採集一些當地華人的人文素材。在與採訪物件趙虹迪對話的過程中,我問及:“在非洲的這四年,你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她說,朋友說過一句話,她覺得非常有道理:“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

包括善良也是。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而不是幫助所有人。”她的這番話,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當時,我卻一知半解。

在採訪完趙虹迪之後的第二天,我就和另一位元採訪對象阿光一行人一起去肯亞索依桑布保護區去拍攝當地華人參與剪鐵絲網的野保活動。因為租的車出了故障,發動機總是自動熄火,我們就到路邊的一個服務區休息,等車修理好再出發。


​載我們參加剪鐵絲網活動的車輛和保護我們的GAME WARD

那是一個設施非常不錯的服務區,裡面的超市和硬體配套設施與國內現代化的商場相比毫不遜色。我觀察到,在那裡的消費者大多是從國外來旅遊的遊客。

等候車子的時間沒什麼事情做,所以我就到處走走看看。在超市圍欄以內的草坪上搭建了一個大型的遊樂設施,五彩繽紛的滑梯蹦床在非洲的藍天下顯得特別童真爛漫。但奇怪的是,這些大型遊樂設施上沒有一個小孩,十幾個黑人孩子全都在附近草坪上玩,而不去玩那些玩具。


​這些孩子成了老闆們賺錢的工具

我又走近了一些。當這些孩子看到我身上背著相機,立即激動起來,指著我的相機一個勁地說要拍照。我不假思索地說好,然後他們十分大方和自然地開始擺各種 pose,沒有絲毫的羞澀扭捏或者畏懼鏡頭。很快,他們引來了更多的小夥伴。

沒過多久,一個成年黑人男子走過來對我們說:“這些孩子都是很窮的,他們想要玩大型玩具,但是沒有錢支付……” 他的話還沒有講完,有一個很熱心的姐姐就說:“我來給他們付吧,一個孩子玩,需要多少錢?” 男子笑著說:“一個孩子玩的話,要300先令(注:約合20元人民幣),但是如果你付1000先令(60多元人民幣)的話,那所有的孩子就都可以玩了。” “好,你等著,我馬上就來。” 說完,這位熱心的姐姐就去拿錢了。

孩子們爭著要和我們合影,我們也很開心,因為,可以記錄下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但過了很久,那個姐姐都沒有回來。

有一個孩子跑過來問我:“你會給我付錢讓我玩嗎?” 我說:“會的會的,稍等下啊,我去找一下那個姐姐。”

我跑進了超市,看到有一群人在聊天,那個姐姐也在。我過去打斷了他們:“姐姐,那些孩子還等著你呢?”

這時,與我同行的另一位姐姐走過來對我說:“這是窮人的武器!”

我困惑了,不懂她的意思。

這位姐姐接著說:“這些孩子都是大人賺錢的工具,他們從小就這樣學會如何向人伸手要錢,讓自己顯得非常卑微,借此博取同情和施捨,卻不願用勞動換取報酬”。

“你這一次給她們付了錢,他們就知道自己原來可以用這種方式不勞而獲,這樣的施捨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貪婪。有過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樣反倒是把他們引導到了錯誤的認知。”

“最近這些年,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很多國內來的人不瞭解這個情況,出於憐憫不假思索地掏錢施捨,以為這是在幫助他們。不可否認,他們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當地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從此他們見到中國人就伸手討要了。包括在機場海關以及很多行政部門,他們也抓准了中國人的心理,會索取賄賂……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幫助他們,而是他們的一些劣根性使得他們站不起來,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以為發達國家來的人有錢有資本就是欠他們的。有這樣子的意識在,就算幫助他們十年,二十年,他們還是不會成長的…”

那一刻,我瞬間明白了此前趙虹迪和我講的: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而不是不加甄別地幫助所有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幫助真正發揮可持續性作用,才是真正體現了幫助的本質。幫助只解決表像問題,或者說一味地滿足自己內心的付出是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的。

當時,我就被這番話衝擊到了,不知如何是好。看到那群小孩向我張望的眼神,我不知道如何跟他們解釋這個道理。

那天,我並沒有給那些小孩一個交代就離開了,他們可能會失望,可能會責怪,但不論我說什麼,可能在他們看來我都是一個不願意為他們“埋單”的吝嗇的中國人。而且在他們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以及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他們永遠都無法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滿足於“我這次是否又從外國人身上討到了什麼東西”。

說實話,若沒有這次經歷,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為什麼説明別人會是一件需要甄別的事,或者說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後行”的事情,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意識到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幫助”可能是“助紂為虐”。

我們在衝動地選擇幫助他人的時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滿足了自己的“救世主”的虛榮心,再或者是不想讓自己的內心在面臨這樣的人或者事的時候經受良心的拷問。我們不是神,每個人的力量有限,即使想普度眾生也無法幫助到所有的人,所以,我們更是應該讓有限的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後來的幾天,我去了一些孤兒院。很多孤兒都帶有 HIV(愛滋病病毒),他們也會拉著我的手吵著要和我拍照,我沒有給他們提供任何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努力活著的樣子,並讓更多的人瞭解他們的處境。我想,這應該是我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了一種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用鏡頭記錄下孤兒院孩子們的生活狀態,讓更多的人瞭解他們

我去過世界上不少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讓我產生類似在非洲時的觸動。阿光寫過:“繁華的地方是一樣的繁華,貧窮的地方可能就只有貧窮這一樣東西是一樣的了。”

是啊,這個世界上奢靡的生活千篇一律,艱苦的生計卻各有各的不易。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經歷著不同的人事際遇,不同的經歷又教會人不同的道理,所以,沒有人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多用腳步丈量這個世界,多去迎接不同的經歷,多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才能發現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自己。

聲明:本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

等車修理好再出發。


​載我們參加剪鐵絲網活動的車輛和保護我們的GAME WARD

那是一個設施非常不錯的服務區,裡面的超市和硬體配套設施與國內現代化的商場相比毫不遜色。我觀察到,在那裡的消費者大多是從國外來旅遊的遊客。

等候車子的時間沒什麼事情做,所以我就到處走走看看。在超市圍欄以內的草坪上搭建了一個大型的遊樂設施,五彩繽紛的滑梯蹦床在非洲的藍天下顯得特別童真爛漫。但奇怪的是,這些大型遊樂設施上沒有一個小孩,十幾個黑人孩子全都在附近草坪上玩,而不去玩那些玩具。


​這些孩子成了老闆們賺錢的工具

我又走近了一些。當這些孩子看到我身上背著相機,立即激動起來,指著我的相機一個勁地說要拍照。我不假思索地說好,然後他們十分大方和自然地開始擺各種 pose,沒有絲毫的羞澀扭捏或者畏懼鏡頭。很快,他們引來了更多的小夥伴。

沒過多久,一個成年黑人男子走過來對我們說:“這些孩子都是很窮的,他們想要玩大型玩具,但是沒有錢支付……” 他的話還沒有講完,有一個很熱心的姐姐就說:“我來給他們付吧,一個孩子玩,需要多少錢?” 男子笑著說:“一個孩子玩的話,要300先令(注:約合20元人民幣),但是如果你付1000先令(60多元人民幣)的話,那所有的孩子就都可以玩了。” “好,你等著,我馬上就來。” 說完,這位熱心的姐姐就去拿錢了。

孩子們爭著要和我們合影,我們也很開心,因為,可以記錄下他們天真無邪的笑容。但過了很久,那個姐姐都沒有回來。

有一個孩子跑過來問我:“你會給我付錢讓我玩嗎?” 我說:“會的會的,稍等下啊,我去找一下那個姐姐。”

我跑進了超市,看到有一群人在聊天,那個姐姐也在。我過去打斷了他們:“姐姐,那些孩子還等著你呢?”

這時,與我同行的另一位姐姐走過來對我說:“這是窮人的武器!”

我困惑了,不懂她的意思。

這位姐姐接著說:“這些孩子都是大人賺錢的工具,他們從小就這樣學會如何向人伸手要錢,讓自己顯得非常卑微,借此博取同情和施捨,卻不願用勞動換取報酬”。

“你這一次給她們付了錢,他們就知道自己原來可以用這種方式不勞而獲,這樣的施捨會讓他們變得更加貪婪。有過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這樣反倒是把他們引導到了錯誤的認知。”

“最近這些年,中國遊客越來越多,很多國內來的人不瞭解這個情況,出於憐憫不假思索地掏錢施捨,以為這是在幫助他們。不可否認,他們的初心是好的,但是當地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索取,從此他們見到中國人就伸手討要了。包括在機場海關以及很多行政部門,他們也抓准了中國人的心理,會索取賄賂……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願意幫助他們,而是他們的一些劣根性使得他們站不起來,連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低人一等,以為發達國家來的人有錢有資本就是欠他們的。有這樣子的意識在,就算幫助他們十年,二十年,他們還是不會成長的…”

那一刻,我瞬間明白了此前趙虹迪和我講的:我們應該去幫助那些值得幫助的人,而不是不加甄別地幫助所有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幫助真正發揮可持續性作用,才是真正體現了幫助的本質。幫助只解決表像問題,或者說一味地滿足自己內心的付出是無法真正解決根本問題的。

當時,我就被這番話衝擊到了,不知如何是好。看到那群小孩向我張望的眼神,我不知道如何跟他們解釋這個道理。

那天,我並沒有給那些小孩一個交代就離開了,他們可能會失望,可能會責怪,但不論我說什麼,可能在他們看來我都是一個不願意為他們“埋單”的吝嗇的中國人。而且在他們父母的“言傳身教”下以及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他們永遠都無法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只滿足於“我這次是否又從外國人身上討到了什麼東西”。

說實話,若沒有這次經歷,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明白為什麼説明別人會是一件需要甄別的事,或者說是一件需要“三思而後行”的事情,我可能永遠也不會意識到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幫助”可能是“助紂為虐”。

我們在衝動地選擇幫助他人的時候,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滿足了自己的“救世主”的虛榮心,再或者是不想讓自己的內心在面臨這樣的人或者事的時候經受良心的拷問。我們不是神,每個人的力量有限,即使想普度眾生也無法幫助到所有的人,所以,我們更是應該讓有限的力量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後來的幾天,我去了一些孤兒院。很多孤兒都帶有 HIV(愛滋病病毒),他們也會拉著我的手吵著要和我拍照,我沒有給他們提供任何物質上的幫助,但是,我用鏡頭記錄下了他們努力活著的樣子,並讓更多的人瞭解他們的處境。我想,這應該是我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了一種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用鏡頭記錄下孤兒院孩子們的生活狀態,讓更多的人瞭解他們

我去過世界上不少地方,但是沒有一個地方讓我產生類似在非洲時的觸動。阿光寫過:“繁華的地方是一樣的繁華,貧窮的地方可能就只有貧窮這一樣東西是一樣的了。”

是啊,這個世界上奢靡的生活千篇一律,艱苦的生計卻各有各的不易。每個人都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經歷著不同的人事際遇,不同的經歷又教會人不同的道理,所以,沒有人是絕對正確或者絕對錯誤的。多用腳步丈量這個世界,多去迎接不同的經歷,多去體驗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才能發現未知的世界和未知的自己。

聲明:本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