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筆54億美元的買賣,一個被坑慘的“日本之光”

沉寂已久的“東芝之子”西屋,又復活了。

核電巨頭西屋正式啟動破產重組。這家公司建於1886年,位於美國匹茲堡,全球核電設備巨頭之一,而它背後的大老闆,是曾給“洗腦”國人的東芝。

西屋方面表示,已獲得一筆8億美元的資產融資,用於重組期間的核心業務運營。而這8億美元的融資中,東芝將提供2億元作為擔保。

其實,東芝現在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2月份,在東芝僅發佈的2016年財務預測中,預計虧算高達4999億美元。但是在2016年11月東芝曾預計年盈利為1450億日元,

短短幾個月,核電商譽資產的巨額減記,高達7125億日元。但是西屋重組,對於之前欠的債,需要東芝來擔保責任,東芝心痛預算2016年的財報虧損將擴大到1.1萬億日元。

從2015年爆發醜聞,東芝就開始了“水逆”人生。

從被查出連續7年虛報財務後,東芝開始東拼西湊把空缺給補上。原本指望2016年在大賺一把,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核電資產減記打的它措手不及。

2月份,東芝表示將要把旗下的“潛力股”業務存儲半導體拆分成獨立公司,

表示願意賣出多半股份。而對於西屋的重組,很可能再次弱化東芝的財務,但是為了規避西屋繼續惡化,這次不得不斷臂求生。2月24日,東芝發佈公告,擬將旗下最賺錢的業務之一,存儲半導體業務拆分為獨立公司出售,並且東芝表示願意賣出大部分股份。

其實對於西屋的重組,是早已計畫好的。主要業務包括:燃料及設備製造、核電站運維服務、退役及廢料管理、工程設計以及新建核電專案。在2月份,西屋就在為公司重組做各項準備和調整。重金聘請專業人士作指導,任命Mark Marano為公司首席運營官,主要掌管除核電業務外的其他版塊。

而對於核電項目的這個大問題,

除了中國和美國在建的四個AP1000專案,以及阿聯酋、英國、印度等西屋參與或者進行前期開發的核電專案。尤其是美國項目嚴重超出預期,西屋還要承擔違約金的賠償,境況岌岌可危。

這次西屋任命有經驗的David Durham為核電項目負責人,主要負責美國AP1000項目。在中國方面,為了確保資源投入和專案順利進行,這部分由西屋亞太區總裁劉信剛直接負責。

對於虧損嚴重的美國版塊,還需再商議。

東芝表示不排除拋售西屋股權的可能性。西屋賠償,東芝兜底。連遭重創的東芝表示,西屋債務已高代98億美元。

當時,西屋設計的AP1000核電技術,在2006年被選定為中國未來新建核電專案引進技術,為此中國還專門成立了國家核電技術公司。2009年國內的兩個AP1000示範項目三門、海陽先後開工,成為先於美國的全球首批AP1000項目。

但後來一波三折,項目進展的頗為不順。在福島事故後,工期延期停滯不前。比預計工期推遲三年之久。而新技術的引進以及新公司成立,打破原有格局。一直以來的波動,讓西屋處於旋渦之中。

不過西屋的破產重組,對國內的AP1000項目影響並不大。中國不同于美國的建設模式,西屋星中方提供的是知識技術和使用權以及採購服務,中國負責建設好施工。而事實也證明,這次合作也是富有成效的。

對於美國來說,西屋是總包方,確定價格後出現的風險,都是由總包方來承擔。而在中國的合同中,總體設計都是由國核下屬上海核工完成。簡而言之,西屋實際上是分包商。

國內的核電產業是分散的獨立主體,出現問題可以集團內部的相互協調和調節。西屋作為分包商,不是承擔超支的主要責任人。

三門專案,總包方國家核電工程公司屬於國家電投下屬單位;業主三門核電屬於中核集團控股。兩者都屬於核電巨頭,對於如何分擔專案超支部分,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據爆料,

但是據爆料,每個項目預計超支100億元人民幣。

雖說國內的兩個AP1000項目嚴重停滯,但是目前已進入尾聲階段。首堆三門一號機組已經完成熱試,下一步將進行裝料節點。

在技術方面,國家核電已開發出CAP1400技術,目前已完成審批,真正等待審核。而西屋的重組,也受到了中國及其他海外業務都會受到DIP融資的支持。國家核電表示,此次西屋申請重組,對於國內的核電自動化工作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所有項目將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

對於此事件,東芝社長表示,對於當年收購西屋電器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2005年,東芝殺出重圍以54億美元從西屋公司元控股股東手中拿到100%的股權。當時的報價比競爭對手整整高出20億。瞄準核電未來巨大的發展市場,對於以電子產品為主要業務的東芝而言,就是一場豪賭。

不幸的是,東芝押錯了籌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顯示,2006年全球的核電發電量已達到近十年來到最高值。實際上,除了我國核電轉機有顯著增長外,其他國家都成下降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金融危機後,能源收到的負面印象頗多,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和能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弱。而且電力有了互為替代品,開始使用新能源成了更多國家的首選。

在2011年的核島事故發生後,每個國家更加注重安全標準,審核頗為嚴格。對於核電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阻力。甚至有的國家棄核,核電市場越來越狹窄。而且,當年和西屋一款競爭中國市場的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也遭到了市場重創,如今也正在重組階段。

西屋如今為何走到如此境界?換句話說,真的是迫於形勢。最初西屋並不是核電專案的總包商,因為沒有施工業務。那時西屋和施工公司石韋組成聯隊成為專案的總包方。後來出現超支問題,美國與總包商之間開始訴訟了,為了解決問題推動專案繼續進行,西屋當時的總裁把石韋公司給收購,然後與美國達成了協議。

然而,此次收購並沒有緩解超支問題。本來預測能提高的30%工作效率並沒有實現,所有預期也沒有完成,隨後開始了來自美方對收購費用的質疑。正如滾雪球,越滾越大,直到陷入絕境....

西屋收購了石韋,直接就是棒頭一喝;東芝收購西屋,簡直就是致命一擊。投資有風險,收購需謹慎啊。

成為先於美國的全球首批AP1000項目。

但後來一波三折,項目進展的頗為不順。在福島事故後,工期延期停滯不前。比預計工期推遲三年之久。而新技術的引進以及新公司成立,打破原有格局。一直以來的波動,讓西屋處於旋渦之中。

不過西屋的破產重組,對國內的AP1000項目影響並不大。中國不同于美國的建設模式,西屋星中方提供的是知識技術和使用權以及採購服務,中國負責建設好施工。而事實也證明,這次合作也是富有成效的。

對於美國來說,西屋是總包方,確定價格後出現的風險,都是由總包方來承擔。而在中國的合同中,總體設計都是由國核下屬上海核工完成。簡而言之,西屋實際上是分包商。

國內的核電產業是分散的獨立主體,出現問題可以集團內部的相互協調和調節。西屋作為分包商,不是承擔超支的主要責任人。

三門專案,總包方國家核電工程公司屬於國家電投下屬單位;業主三門核電屬於中核集團控股。兩者都屬於核電巨頭,對於如何分擔專案超支部分,目前還沒有定論。但是據爆料,

但是據爆料,每個項目預計超支100億元人民幣。

雖說國內的兩個AP1000項目嚴重停滯,但是目前已進入尾聲階段。首堆三門一號機組已經完成熱試,下一步將進行裝料節點。

在技術方面,國家核電已開發出CAP1400技術,目前已完成審批,真正等待審核。而西屋的重組,也受到了中國及其他海外業務都會受到DIP融資的支持。國家核電表示,此次西屋申請重組,對於國內的核電自動化工作不會有實質性的影響。所有項目將繼續按照原計劃進行。

對於此事件,東芝社長表示,對於當年收購西屋電器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2005年,東芝殺出重圍以54億美元從西屋公司元控股股東手中拿到100%的股權。當時的報價比競爭對手整整高出20億。瞄準核電未來巨大的發展市場,對於以電子產品為主要業務的東芝而言,就是一場豪賭。

不幸的是,東芝押錯了籌碼。

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顯示,2006年全球的核電發電量已達到近十年來到最高值。實際上,除了我國核電轉機有顯著增長外,其他國家都成下降趨勢。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金融危機後,能源收到的負面印象頗多,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和能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弱。而且電力有了互為替代品,開始使用新能源成了更多國家的首選。

在2011年的核島事故發生後,每個國家更加注重安全標準,審核頗為嚴格。對於核電的發展有了很大的阻力。甚至有的國家棄核,核電市場越來越狹窄。而且,當年和西屋一款競爭中國市場的法國核電巨頭阿海琺也遭到了市場重創,如今也正在重組階段。

西屋如今為何走到如此境界?換句話說,真的是迫於形勢。最初西屋並不是核電專案的總包商,因為沒有施工業務。那時西屋和施工公司石韋組成聯隊成為專案的總包方。後來出現超支問題,美國與總包商之間開始訴訟了,為了解決問題推動專案繼續進行,西屋當時的總裁把石韋公司給收購,然後與美國達成了協議。

然而,此次收購並沒有緩解超支問題。本來預測能提高的30%工作效率並沒有實現,所有預期也沒有完成,隨後開始了來自美方對收購費用的質疑。正如滾雪球,越滾越大,直到陷入絕境....

西屋收購了石韋,直接就是棒頭一喝;東芝收購西屋,簡直就是致命一擊。投資有風險,收購需謹慎啊。